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7026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9: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继电器,包括:机壳、动触桥和驱动装置,机壳上设有相互绝缘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动触桥包括驱动部、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第一绝缘腔,第一接触部与第一静触点对应,第二接触部与第二静触点对应,所述第一绝缘腔内设置有第一保险丝,所述第一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一保险丝和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第一绝缘腔上设有向上延伸并间隔在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之间的挡墙。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保险丝实现了过载保护以及短路保护的作用,以提高具有该继电器的电路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由于过流或短路引起的火灾等。

Rel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elay comprises a casing, a moving contact bridge and the driving device are arranged on the shell of mutually insulated first static contact and second static contacts; the moving contact bridge includes a driving part, a first contact part, a second contact portion and a first insulating cavity, the first contact part and the corresponding static contact, second contact with second static contacts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insulating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fuse, the first contact part through the first fuse and the driving uni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contact part and the driving part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 retaining wall extending between and in contact with the first contact part and the interval the second part of the first ins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the fuse relay, overload protection and short-circuit protection, safety circuit system to improve with the relay, avoid the overcurrent or short circuit caused the f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器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继电器
技术介绍
电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短路的问题,而在继电器的使用过程中,短路可能会造成负载电流过大或电路烧结等问题,从而使产品丧失功能,造成使用的故障。同时,在现有方案中,保险丝或者其他过载保护装置设置在继电器中,当保险丝熔断时,断开的保险丝之间会产生拉弧现象;由于电弧的存在,会造成保险丝或过载保护装置不能够及时的被断开,使得继电器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容易烧结、丧失功能、减少寿命的问题。更进一步,在保险丝断开后,如果电流过大;即使保险丝之间的电弧被控制,但是两个静触点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拉弧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继电器,降低或避免了由于负载电流过高或电路短路可能引起的安全隐患并解决保险丝拉弧或者静触点之间的拉弧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相互绝缘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动触桥,所述动触桥包括驱动部、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第一绝缘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静触点对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静触点对应,所述第一绝缘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之间,所述第一绝缘腔电隔离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驱动部,所述第一绝缘腔内设置有第一保险丝,所述第一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一保险丝和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腔上设有向上延伸并间隔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的挡墙,所述动触桥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动触桥位于所述导通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静触点接触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静触点接触用于使所述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电导通,所述动触桥位于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一静触点分离且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二静触点分离以使所述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相互断开电导通;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动触桥相连以驱动所述动触桥在所述导通位置和所述断开位置之间移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保险丝实现了过载保护以及短路保护的作用,以提 高具有该继电器的电路系统的安全性,避免由于过流或短路引起的火灾等。在第一绝缘腔内设置第一保险丝,第一保险丝熔断时,能够很好的控制其拉弧现象;同时,在第一绝缘腔上设置有挡墙,不仅能够隔离保险丝熔断时的电弧,而且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静触点之间的拉弧现象。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继电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有利地,所述第一绝缘腔为中空的陶瓷腔,且所述第一绝缘腔的一端由所述驱动部封闭且另一端由所述第一接触部封闭。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腔的第一端端面上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驱动部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所述第一绝缘腔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台的端面的形状互补并相互扣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腔的第二端端面上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端面上设有向外凸出并与所述第二缺口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绝缘腔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设有第一凸台的端面的形状互补并相互扣合。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直接相连并电导通。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腔,所述第二绝缘腔电隔离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驱动部;所述第二绝缘腔内设置有第二保险丝,所述第二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二保险丝和所述驱动部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绝缘腔上设有向上延伸并间隔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的挡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绝缘腔为中空的陶瓷腔,且所述第二绝缘腔的一端由所述驱动部封闭且另一端由所述第二接触部封闭。有利地,所述第二绝缘腔的第一端端面上形成有第三缺口,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三凸台,所述第三凸台与所述第三缺口对应,所述第二绝缘腔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三凸台的端面的形状互补并相互扣合。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腔的第二端端面上形成有第四缺口,所述第二接触部的端面上设有向外凸出并与所述第四缺口对应的第四凸台,所述第二绝缘腔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二接触部上设有第四凸台的端面的形状互补并相互扣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关于所述驱动部对称布置,所述第一绝缘腔和所述第二绝缘腔关于所述驱动部对称布置。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的上表面均高于所述驱动部的上表面。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触部和第二接触部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动触点。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腔内填充有石英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腔上设有注砂孔,且所述第一绝缘腔上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注砂孔的封闭件。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触桥位于所述导通位置时所述挡墙位于所述第一静触点和所述第二静触点之间,且所述挡墙为一个或沿从所述第一接触部到所述第二接触部的方向上间隔布置的多个。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包括:陶瓷壳体,所述陶瓷壳体的底部敞开;托板,所述托板设在所述陶瓷壳体下面以封闭所述陶瓷壳体底部;连接台,所述连接台分别与所述陶瓷壳体和所述托板相连。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填充有氢气或氦气。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机壳底部,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动触桥相连,且所述连杆的下端向下穿出所述机壳,其中,所述连杆上端的外周套设有间隔开所述连杆和所述动触桥的绝缘护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其中,所述动触桥位于所述断开位置。图2是图1中圈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图1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剖视图,其中,所述动触桥位于所述导通位置。图4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局部零件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动触桥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继电器的局部零件的爆炸示意图。附图标记: 继电器100,机壳1,第一静触点11,第二静触点12,壳体101,托板102,连接台103,空腔104动触桥2,第一接触部21,第二接触部22,绝缘腔23,第一绝缘腔231,第二绝缘腔232,挡墙233,驱动部24,第一缺口201,第一凸台202,第二缺口203,第二凸台204,第三缺口205,第三凸台206,第四缺口207,第四凸台208,保险丝3,第一保险丝31,第二保险丝32,驱动装置4,套筒41,限位柱42,铁芯43,连杆44,复位弹簧45,绝缘护套46,缓冲弹簧47,卡簧48,垫圈49,上绝缘罩461,下绝缘罩46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相关技术的继电器中,由于没有过载保护装置,在继电器吸合时,一旦负载电流过大或电路发生短路容易导致烧结,使产品丧失功能,发生危险。另外,上述技术中没有灭弧装置,拉弧时间长,产品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继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相互绝缘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动触桥,所述动触桥包括驱动部、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第一绝缘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静触点对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静触点对应,所述第一绝缘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之间,所述第一绝缘腔电隔离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驱动部,所述第一绝缘腔内设置有第一保险丝,所述第一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一保险丝和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腔上设有向上延伸并间隔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的挡墙,所述动触桥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动触桥位于所述导通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静触点接触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静触点接触用于使所述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电导通,所述动触桥位于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一静触点分离且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二静触点分离以使所述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相互断开电导通;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动触桥相连以驱动所述动触桥在所述导通位置和所述断开位置之间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相互绝缘的第一静触点和第二静触点;动触桥,所述动触桥包括驱动部、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和第一绝缘腔,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静触点对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静触点对应,所述第一绝缘腔设置在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之间,所述第一绝缘腔电隔离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驱动部,所述第一绝缘腔内设置有第一保险丝,所述第一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一保险丝和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电连接,所述第一绝缘腔上设有向上延伸并间隔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之间的挡墙,所述动触桥在导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可移动地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动触桥位于所述导通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第一静触点接触且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第二静触点接触用于使所述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电导通,所述动触桥位于所述断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一静触点分离且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二静触点分离以使所述第一静触点与所述第二静触点相互断开电导通;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动触桥相连以驱动所述动触桥在所述导通位置和所述断开位置之间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腔为中空的陶瓷腔,且所述第一绝缘腔的一端由所述驱动部封闭且另一端由所述第一接触部封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腔的第一端端面上形成有第一缺口,所述驱动部的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缺口对应,所述第一绝缘腔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驱动部上设置有第一凸台的端面的形状互补并相互扣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腔的第二端端面上形成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接触部的端面上设有向外凸出并与所述第二缺口对应的第二凸台,所述第一绝缘腔的第二端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接触部上设有第一凸台的端面的形状互补并相互扣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直接相连并电导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驱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腔,所述第二绝缘腔电隔离所述第二接触部和所述驱动部;所述第二绝缘腔内设置有第二保险丝,所述第二接触部通过所述第二保险丝和所述驱动部电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腔上设有向上延伸并间隔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彩丽姚保同汪鲁建刘斯源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