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外手柄结构及汽车,其中外手柄结构包括:外手柄支座;转臂,转臂上设置有与转臂连接且与外手柄支座接触的复位簧;通过销钉与转臂和外手柄支座连接的缓冲组件;销钉依次穿设外手柄支座上的第一安装孔、缓冲组件、转臂,与外手柄支座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外手柄结构通过在外手柄转动轴部位增加缓冲组件,在外手柄结构复位过程中,缓冲组件提供反向阻力,降低外手柄结构复位速度,消除外手柄结构和车门钣金碰撞所产生的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外手柄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汽车外手柄是汽车重要零部件之一,主要承担车门开启、关闭的功能。汽车外手柄由复位簧提供回弹力。当外手柄打开后复位簧受到扭转积蓄能量,松手后复位簧释放能量驱动转臂旋转,转臂旋转带动外拉手快速复位时撞击车门钣金产生异响,给用户的乘车体验带来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手柄结构及汽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外手柄在复位过程中与车门钣金发生碰撞出现较大噪音,影响用户的乘车体验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外手柄结构,包括:外手柄支座;转臂,所述转臂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臂连接且与所述外手柄支座接触的复位簧;通过销钉与所述转臂和所述外手柄支座接触的缓冲组件;所述销钉依次穿设所述外手柄支座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缓冲组件、所述转臂,与所述外手柄支座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缓冲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外手柄支座的第一支撑板上,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优选的,所述转臂与所述缓冲组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
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凹槽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且所述销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配合的一端设置有盖帽。优选的,所述复位簧套设在所述转臂上,且所述复位簧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转臂卡接的第一连接结构,所述复位簧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外手柄支座接触的第二连接结构。优选的,所述外手柄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手柄支座上的锁芯罩盖和外拉手,所述锁芯罩盖与所述外手柄支座螺接,所述外拉手与所述外手柄支座卡接。优选的,所述缓冲组件为橡胶、塑料或毛毡材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外手柄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外手柄上增加缓冲组件,在车门打开后复位簧受到扭转积蓄能量值不变,当松手后在复位簧释放能量时缓冲组件发挥作用,延长复位簧能量释放时间,降低外拉手复位速度,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外拉手复位时撞击车门钣金产生的异响,为乘客提供了良好的乘车环境。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外手柄结构在汽车上的安装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外手柄结构示意图一;图3表示本技术实施例外手柄结构爆炸图;图4表示本技术实施例外手柄结构示意图二。其中图中:1、外手柄结构;2、外手柄支座;21、第一支撑板;22、第二支撑板;3、转臂;31、转轴;4、复位簧;41、第一连接结构;42、第二连接结构;5、销钉;6、缓冲组件;61、第一凸起结构;62、第二凸起结构;7、锁芯罩盖;8、外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
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外手柄结构,如图1~图4所示,外手柄结构1包括:外手柄支座2;转臂3,转臂3上设置有与转臂3连接且与外手柄支座2接触的复位簧4;通过销钉5与转臂3和外手柄支座2连接的缓冲组件6;销钉5依次穿设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一安装孔、缓冲组件6、转臂3,与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具体的,销钉5的一端设置有盖帽,另一端设置有花键。缓冲组件6为一中空柱体,转臂3上设置有一中空的转轴31,复位簧4套设在转轴31上。销钉5设置花键的一端依次穿设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一安装孔、缓冲组件6、转臂3上中空的转轴31,最后与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其中,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安装孔的孔径。盖帽的形状通常设置为圆形,第一安装孔的孔径小于盖帽的直径。销钉5设置花键的一端与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实现销钉5与外手柄支座2的连接。且缓冲组件6与转臂3和外手柄支座2连接,复位簧4位于转轴31上,且一端与转臂3连接,另一端与外手柄支座2接触,在车门打开后复位簧4受到扭转积蓄能量值不变,当松手后在复位簧4释放能量时缓冲组件6发挥作用,延长复位簧4能量释放时间,降低外手柄结构1的复位速度,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外手柄结构1复位时撞击车门钣金产生的异响。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缓冲组件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61,缓冲组件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62。且第一安装孔设置在外手柄支座2的第一支撑板21上,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凸起结构61与第一凹槽配合,可以实现缓冲组件6与外手柄支座2的第一支撑板21的卡接。转臂3与缓冲组件6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二凸起结构62与第二凹槽配合,实现缓冲组件6与转臂3的卡接。在销钉5依次穿设第一支撑板21上的第一安装孔、缓冲组件6、转臂3上的转轴31,且与外手柄支座2的第二支撑板22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之后,第一凸起结构61与第一凹槽配合,第二凸起结构62与第二凹槽配合,可以实现缓冲组件6与外手柄支座2、转臂3的连接。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复位簧4套设在转臂3
上,且复位簧4的一端设置有与转臂3卡接的第一连接结构41,复位簧4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外手柄支座2接触的第二连接结构42。具体的,复位簧4套设在转臂3的转轴31上,且复位簧4一端的与复位簧4一体连接的第一连接结构41与转臂3卡接,复位簧4另一端的与复位簧4一体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42与外手柄支座2接触。第一连接结构41和第二连接结构42具体为弹簧钢丝。如图3和图4所示,在销钉5依次穿设第一支撑板21上的第一安装孔、缓冲组件6、转臂3上的转轴31,且与第二支撑板22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之后,第一凸起结构61与第一凹槽配合,第二凸起结构62与第二凹槽配合,可以实现缓冲组件6与外手柄支座2、转臂3的连接,第一连接结构41与转臂3卡接,第二连接结构42与外手柄支座2接触,可以实现复位簧4与转臂3的卡接、复位簧4与外手柄支座2的接触。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外手柄结构1还包括:设置在外手柄支座2上的锁芯罩盖7和外拉手8,锁芯罩盖7与外手柄支座2螺接,外拉手8与外手柄支座2卡接。其中外拉手8用于开启车门,在车门打开后复位簧4受到扭转积蓄能量值不变,当松手后在复位簧4释放能量时缓冲组件6发挥作用,延长复位簧4能量释放时间,降低外拉手8的复位速度,可以减弱甚至消除外拉手8复位时撞击车门钣金产生的异响。其中,锁芯罩盖7和外拉手8之间设置间隙,且锁芯罩盖7与外手柄支座2螺接,外拉手8与外手柄支座2卡接,锁芯罩盖7与外手柄支座2、外拉手8与外手柄支座2之间的连接方式简单有效,且易于组装和拆卸。进一步的,缓冲组件6可以为橡胶、塑料或毛毡材质,可以保证对复位簧4的缓冲,进而延长复位簧4的能量释放时间。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外手柄结构。以上所述的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手柄支座(2);转臂(3),所述转臂(3)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臂(3)连接且与所述外手柄支座(2)接触的复位簧(4);通过销钉(5)与所述转臂(3)和所述外手柄支座(2)连接的缓冲组件(6);所述销钉(5)依次穿设所述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缓冲组件(6)、所述转臂(3),与所述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手柄支座(2);转臂(3),所述转臂(3)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臂(3)连接且与所述外手柄支座(2)接触的复位簧(4);通过销钉(5)与所述转臂(3)和所述外手柄支座(2)连接的缓冲组件(6);所述销钉(5)依次穿设所述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缓冲组件(6)、所述转臂(3),与所述外手柄支座(2)上的第二安装孔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6)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凸起结构(61),所述缓冲组件(6)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凸起结构(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在所述外手柄支座(2)的第一支撑板(21)上,所述第一支撑板(21)上设置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起结构(61)与所述第一凹槽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手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臂(3)与所述缓冲组件(6)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倩,齐宏波,李曙光,史晓娟,廉大伟,张谦,杨立伟,贾凯博,荊坤,刘洪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