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模块及其次风扇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6816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5:14
一种风扇模块,适于安装于系统,包括风扇支架群组以及至少一个次风扇模块。风扇支架群组包括至少一个风扇支架结构,其中,风扇支架群组由N×M个风扇支架结构相互连接而成的N×M组合体,其中N及M为正整数。其中,每一次风扇模块以一对一方式轴向设置于对应的风扇支架结构内,次风扇模块的轴向方向同于风扇支架结构的轴向方向,次风扇模块与系统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扇模块,其具有组装简单化、标准化以及可依需求弹性组装所需框架等等优点,可适用各种正方型风扇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模块及其次风扇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可自由更改风扇支架结构数量的风扇模块及其次风扇模块。
技术介绍
在常用的多风扇散热模块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先依据散热需求决定风扇数量,才能决定模块框架的大小进行设计。在常用技术中,常因不同客户的散热需求,而需改变风扇数量和框架的尺寸和结构,导致开发时程和生产成本增加。且,常用的散热模块只能应用于单一系统,无法标准化而弹性应用于不同系统。就结构而言,常用的多风扇散热模块将多台风扇直接固定于单一托盘或以多台热插拔模块设置,这些风扇被逐一安装到单一托盘上,并加上盖子、把手、螺丝等周边配件组合而成。常用的多风扇散热模块只能单一用于对应的系统上。若系统需要变更风扇数量,则需重新设计或修改托盘模具。另,常用的多风扇散热模块具有防逆流设计,其为一防逆流装置框体,配合多片挡风板,挡风板组装卡入圆孔。常用的防逆流设计容宜组装也易脱出。在另一常用的防逆流设计中,其以轴心穿入挡风板,再组装入框体圆孔内,此结构较稳固,但组装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欲解决常用技术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风扇模块,适于安装于一系统,包括一风扇支架群组以及至少一次风扇模块。风扇支架群组包括至少一风扇支架结构,其中,风扇支架群组由N×M个风扇支架结构相互连接而成的N×M组合体,其中N及M为正整数。其中,每一次风扇模块以一对一方式轴向设置于对应的风扇支架结构内,次风扇模块的轴向方向同于风扇支架结构的轴向方向,多个次风扇模块与系统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风扇支架结构的至少一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连接结构,连
接结构用以连接相邻的风扇支架结构。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包括弹簧式球柱、定位导柱、定位滑槽或螺丝。在一实施例中,风扇模块还包括一侧板,其中,侧板具有至少一握持结构,侧板连接设置于风扇支架结构侧壁。在一实施例中,风扇模块还包括一信号转接结构,用以电连接次风扇模块与系统,其中信号转接结构为信号转接板、转接头或导线。在一实施例中,风扇支架结构的一侧壁边缘朝向风扇支架结构的中心轴方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次风扇模块包括一风扇单元以及一转接壳,风扇单元轴设于转接壳内,转接壳轴设于对应的风扇支架结构内。在一实施例中,次风扇模块还包括一转接结构,容设于转接壳一侧外表面的一导槽内,转接结构一侧设有至少一端子,转接结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指示灯,端子用以作为次风扇模块与系统电性连接使用。在一实施例中,转接壳具有一把手固定件,把手固定件用以使次风扇模块与风扇支架结构结合或分离。在一实施例中,次风扇模块包括至少一防逆流片,防逆流片的枢转部位的至少一端形成有与防逆流片延伸方向同向的至少一凸起部。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次风扇模块,包括一风扇单元、一转接壳、至少一防逆流片以及一转接结构。风扇单元轴设于转接壳内。防逆流片的枢转部位的至少一端形成有与防逆流片延伸方向同向的至少一凸起部。转接结构容设于转接壳一侧外表面的一导槽内,转接结构一侧设有至少一端子,转接结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指示灯。在一实施例中,次风扇模块还包括一信号转接结构,用以电连接次风扇模块与一系统,其中信号转接结构为信号转接板、转接头或导线。在一实施例中,转接壳具有一把手固定件,把手固定件用以使次风扇模块与一风扇支架结构结合或分离。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次风扇模块,包括:一风扇单元、一转接壳以及一转接结构。风扇单元轴设于转接壳内。转接结构容设于转接壳一侧外表面的一导槽内,转接结构一侧设有至少一端子,转接结构另一侧设有至少一指示灯。在一实施例中,转接壳具有一把手固定件,把手固定件用以使次风扇模块
与一风扇支架结构结合或分离。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其具有组装简单化、标准化以及可依需求弹性组装所需框架等等优点。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可适用各种正方型风扇尺寸。通过标准化的风扇支架群组以及次风扇模块,可使模具最少化,风扇模块的尺寸最小化,并可快速方便的建立如蜂巢般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支架群组的爆炸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信号转接结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无缝隙设计。图6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次风扇模块的转接结构。图6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次风扇模块的转接结构的细节构造。图7A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逆流片。图7B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防逆流片的细节构造。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风扇模块10~风扇支架群组11~风扇支架结构111~侧壁112~连接结构12~侧板121~握持结构20~次风扇模块21~风扇单元22~转接壳221~第一壳体部222~第二壳体部223~导槽224~把手固定件23~转接结构24~防逆流片241~枢转部位231~端子232~指示灯30~信号转接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的爆炸图。参照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1适于安装于一系统,包括一风扇支架群组10以及至少一次风扇模块20。风扇支架群组10包括至少一风扇支架结构11,其中,风扇支架群组由N×M个风扇支架结构11相互连接而成的N×M组合体,其中N表示上下垂直方向上次风扇模块个数,M表示左右水平方向上次风扇模块个数,N及M为正整数(在此实施例中为1×3组合体,但,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技术)。其中,每一次风扇模块20以一对一方式轴向设置于对应的风扇支架结构11内,次风扇模块20的轴向方向A2同于风扇支架结构11的轴向方向A1,多个次风扇模块20与系统电性连接。应用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其具有组装简单化、标准化以及可依需求弹性组装所需框架等等优点。本技术实施例的风扇模块可适用各种正方型风扇尺寸。通过标准化的风扇支架群组以及次风扇模块,可使模具最少化,风扇模块的尺寸最小化,并可快速方便的建立如蜂巢般结构。参照图3,其为风扇支架结构11的爆炸图。在一实施例中,风扇支架结构11的至少一侧壁111上形成有至少一连接结构112,连接结构112用以连接相邻的风扇支架结构11。在一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12包括弹簧式球柱、定位导柱、定位滑槽或螺丝。上述设计可适用于左右水平方向以及上下垂直方向的风扇支架结构11组装。在一实施例中,风扇支架结构11间的组装亦可通过铆接、点焊或其他方式完成,上述公开并未限制本技术。参照图3,在一实施例中,风扇模块1还包括一侧板12,其中,侧板12具有
至少一握持结构121,侧板12连接设置于风扇支架结构11的侧壁111。同前所述,侧板12同样可通过弹簧式球柱、定位导柱、定位滑槽或螺丝等方式连接设置于风扇支架结构11的侧壁111。侧板12及握持结构121可方便风扇模块1的抽取。参照图2、图4,在一实施例中,风扇模块1还包括一信号转接结构30,用以电连接次风扇模块20与系统,其中信号转接结构30为信号转接板、转接头或导线。在此实施例中,多个次风扇模块20可共用一个信号转接结构30,或,也可各自搭配多个信号转接结构30。参照图5,在一实施例中,风扇支架结构11的一侧壁边缘朝向风扇支架结构11的中心轴方向延伸。借此,可定位次风扇模块20,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风扇模块及其次风扇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模块,适于安装于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风扇支架群组,包括至少一风扇支架结构,其中,该风扇支架群组系由N×M个该风扇支架结构相互连接而成的N×M组合体,其中N及M为正整数;以及至少一次风扇模块,其中,每一次风扇模块以一对一方式轴向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风扇支架结构内,所述次风扇模块的轴向方向同于所述风扇支架结构的轴向方向,所述多个次风扇模块与所述系统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模块,适于安装于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风扇支架群组,包括至少一风扇支架结构,其中,该风扇支架群组系由N×M个该风扇支架结构相互连接而成的N×M组合体,其中N及M为正整数;以及至少一次风扇模块,其中,每一次风扇模块以一对一方式轴向设置于对应的所述风扇支架结构内,所述次风扇模块的轴向方向同于所述风扇支架结构的轴向方向,所述多个次风扇模块与所述系统电性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支架结构的至少一侧壁上形成有至少一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用以连接相邻的所述风扇支架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弹簧式球柱、定位导柱、定位滑槽或螺丝。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侧板,其中,所述侧板具有至少一握持结构,所述侧板连接设置于所述风扇支架结构侧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信号转接结构,用以电连接所述次风扇模块与所述系统,其中所述信号转接结构为信号转接板、转接头或导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支架结构的一侧壁边缘朝向所述风扇支架结构的中心轴方向延伸。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风扇模块包括一风扇单元以及一转接壳,所述风扇单元轴设于所述转接壳内,所述转接壳轴设于对应的所述风扇支架结构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次风扇模块还包括一转接结构,容设于所述转接壳一侧外表面的一导槽内,所述转接结构一侧设有至少一端子,所述转接结构另一侧设有至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盛仁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