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小弟专利>正文

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65340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2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包括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上气囊与所述下气囊通过阀门相连接,所述阀门的气体流向为从所述上气囊流向所述下气囊,所述上气囊内充有压缩气体,所述下气囊的两侧设置有粘贴带,所述上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下气囊的体积,所述下气囊呈带凹槽的椭圆形且设置有充放气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穿刺后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固定即可完成患者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无需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时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能摆脱长时间用手压迫止血的烦恼,减轻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
技术介绍
针对重症患者,医生监测患者血气分析,常常通过抽取动脉血液来完成,部分患者因病情需要经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或进行介入性治疗,而动脉穿刺口的止血技术近年来有所进展。在临床中,医护人员常采用人工指压并用绷带包扎,或者用棉签压迫穿刺点胶布固定后,由医护人员自行按压或患者家属按压穿刺点。上述两种按压方法,压力过小,易出血,压力过大,易造成血流不畅。医护人员自行按压导致医护人员无法进行其他工作,造成工作不便。患者家属按压由于按压不当,造成出血、渗血,会增加动脉穿刺后并发症和病人的痛苦。同时使用人工指压并用绷带包扎法在压迫动脉时还会压迫到其他手部血管,由于长时间的压迫,会导致手部出血淤血、肿胀等,甚至肌肉坏死,增加了患者的痛苦。现有一种桡动脉压迫止血带,为固定带两端设有粘扣,中间安装有一压板,压板下方设有气囊,使用时将气囊压在穿刺部位后,用专用的充气注射器给气囊充气,充气后的气囊压迫在穿刺部位上从而实现桡动脉止血。放气时也需要将专用的充气注射器与气囊连接后将空气抽出。医护人员在进行压迫止血时,需要双人操作,一人绑扎固定带,另一人用专用的充气注射器给气囊充气,工作效率较低。特别对于皮肤充血肿胀更需要多次的调节气囊内的空气压力,充、放气操作繁琐。如专利号201420225146.1公开的一种止血带,包括带体,带体的内表面设有一端开口的容纳袋,容纳袋与伤口接触的面上覆有止血层,带体的外表面设有气囊袋,所述气囊袋内装有气囊,气囊上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的另一端连有充气装置,且带体的两端均设有弹性固定带,所述弹性固定带的端部均设有尼龙粘扣。其与现有桡动脉压迫止血带结构形式相似,需两人一起操作,一人将弹性固定带绑在患者手上,气囊对准穿刺部位,另一人通过充气装置向气囊内充气,充气和放气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穿刺后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将本技术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固定即可完成患者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无需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时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能摆脱长时间用手压迫止血的烦恼,减轻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劳动强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包括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上气囊与所述下气囊通过阀门相连接,所述阀门的气体流向为从所述上气囊流向所述下气囊,所述上气囊内充有压缩气体,所述下气囊的两侧设置有粘贴带,所述上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下气囊的体积,所述下气囊呈带凹槽的椭圆形且设置有充放气接口。进一步的,所述粘贴带为低致敏胶带,所述低致敏胶带有粘性面设置有薄膜层。进一步的,所述上气囊上设置有充气接口。进一步的,所述下气囊下方设置有水胶体敷料层。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式压迫创可贴采用包装袋包装,所述包装袋上设置有可撕裂开口。进一步的,所述气囊式压迫创可贴为一次性使用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桡动脉压迫止血前,即初始状态时,下气囊内未充压缩气体,上气囊内充满压缩气体13-15ml。桡动脉压迫止血时,通过下气囊两侧的粘贴带将本技术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粘贴于患者的皮肤上,其下气囊对准患者的穿刺部位。此时打开阀门,上气囊与下气囊连通,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立即充入下气囊内。又阀门的流向为从上气囊流向下气囊,因此充入下气囊内的压缩气体不会逆流至上气囊。另外,上气囊的体积大于下气囊的体积,当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完全充入下气囊后,下气囊内压缩气体的压力相比于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会相应增大,从而下气囊对患者穿刺部位具有足够的压力,能有效防止压力不足,造成渗血、出血、甚至形成皮下血肿的情况。本技术的上气囊内充压缩气体,穿刺后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将本技术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固定,打开阀门,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即可充入下气囊内,即可完成患者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无需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时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能摆脱长时间用手压迫止血的烦恼,另外也摆脱现有操作中,需一人绑扎固定带,另一人用专用的充气注射器给气囊充气,工作效率较低,压迫止血完后,带还需要将专用的充气注射器与气囊连接后将空气抽出,充、放气操作繁琐。本技术的下气囊呈带凹槽的椭圆形,并设置有充放气接口。穿刺后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将本技术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固定,打开阀门,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即可充入下气囊内,下气囊的椭圆形设计可有效地增加按压的面积,减少按压不足造成的出血,同时下气囊的凹槽设计可使得椭圆形下气囊和压迫皮肤之间共同形成一个稳固的立体支撑面,巧妙地为血液回流路径保留了空间,减少患者因长时间压迫造成的肢体麻木或血流循环障碍。另外下气囊设计充放气接口,可以根据实际压迫情况调节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下气囊的压力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止血部位的不同压力需求,既能保证足够的止血压力,以最小的压力达到最好的止血效果,又能避免因过度压迫而造成穿刺血管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本技术的下气囊下方设置有水胶体敷料层。水胶体敷料可以吸收穿刺点渗血,有效防止穿刺点发生交叉感染,另外水胶体敷料有粘性,可形成密闭创面,从而加速创面愈合。其材质具有亲肤性,柔软妥帖,具有减轻患者疼痛的作用,大大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本技术优选地,所述粘贴带为低致敏胶带,所述低致敏胶带有粘性面设置有薄膜层,薄膜层用于保护低致敏胶带粘性面,且防止低致敏胶带粘性面未使用前粘贴于其他部位。本技术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采用包装袋包装,所述包装袋上设置有可撕裂开口,包装袋用于防止本技术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使用前处于无菌状态,使用更加安全可靠。且所述气囊式压迫创可贴为一次性使用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即针对每一患者使用一气囊式压迫创可贴,提高安全系统,不会出现相互使用带来的传染等问题。并通过包装袋上的可撕裂开口撕开包装袋,使用方便。本技术的所述上气囊上设置有充气接口。在生产时,通过充气接口向上气囊内充入压缩气体,再整体包装于包装袋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气囊内充压缩气体,桡动脉压迫止血时医护人员通过下气囊两侧的粘贴带将本技术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粘贴于患者的皮肤上,其下气囊对准患者的穿刺部位。打开阀门,上气囊内的压缩气体即可充入下气囊内,医护人员单人操作即可完成患者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无需充气和放气操作,同时使医护人员或家属摆脱长时间用手压迫止血的烦恼,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摆脱现有操作中,需一人绑扎固定带,另一人用专用的充气注射器给气囊充气,工作效率较低,压迫止血完后,带还需要将专用的充气注射器与气囊连接后将空气抽出,充、放气操作繁琐。同时下气囊的椭圆形设计可有效地增加按压的面积,减少按压不足造成的出血,同时下气囊的凹槽设计可使得椭圆形下气囊和压迫皮肤之间共同形成一个稳固的立体支撑面,巧妙地为血液回流路径保留了空间,减少患者因长时间压迫造成的肢体麻木或血流循环障碍。另外下气囊设计充放气接口,可以根据实际压迫情况调节压力大小,通过调整下气囊的压力以适应不同患者不同止血部位的不同压力需求,既能保证足够的止血压力,以最小的压力达到最好的止血效果,又能避免因过度压迫而造成穿刺血管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另外下气囊下方设置有水胶体敷料层。水胶体敷料可以吸收穿刺点渗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气囊式压迫创可贴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上气囊与所述下气囊通过阀门相连接,所述阀门的气体流向为从所述上气囊流向所述下气囊,所述上气囊内充有压缩气体,所述下气囊的两侧设置有粘贴带,所述上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下气囊的体积,所述下气囊呈带凹槽的椭圆形且设置有充放气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上气囊与所述下气囊通过阀门相连接,所述阀门的气体流向为从所述上气囊流向所述下气囊,所述上气囊内充有压缩气体,所述下气囊的两侧设置有粘贴带,所述上气囊的体积大于所述下气囊的体积,所述下气囊呈带凹槽的椭圆形且设置有充放气接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式压迫创可贴,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贴带为低致敏胶带,所述低致敏胶带有粘性面设置有薄膜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弟夏琪卢雯李晓荣谌永毅汤新辉沈波涌何海龙刘高明张男王伟
申请(专利权)人:胡小弟湖南省肿瘤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