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研究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15546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研究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包括注入管I、注入管座、注入管II、釜体上盖、取样管座、侧取样管I、侧取样管II、反应釜体、填充物(玻璃微珠或砂砾等)、釜体下盖、采出管、采出管滤网、注入管I滤网、侧取样管II滤网、侧取样管I滤网、注入管II滤网、釜壁取样孔、釜顶注入孔。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注入系统的注入管I和注入管II旋入注入管座,旋入釜体上盖;多组侧取样系统(取样口个数可视实验需求变动)的侧取样管I和侧取样管II分别旋入取样管座,取样管座旋入釜壁;釜底采出管旋入釜体下盖,在反应釜内填充压实的填充物,旋上釜体下盖;各管在釜体内的一侧端口设有过滤网阻隔填充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气藏开发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研究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相当一部分断块油藏均进入开发后期,部分学者提出利用注气形成人工气顶能够有效动用断块油藏剩余油,然而由于缺乏准确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常规有效手段,使得国内外还少有人开展针对人工气顶形成规律的实验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分析人工气顶形成规律的实验装置,在一些现有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过程中,由于受注入管柱插入深度的影响,在饱和过程中,只能波及注入管柱下端口至采出端的部分区域,致使饱和无法实现。同时,一些设计中利于可视窗来实现观测的目的,但价格昂贵,同事受制于填充介质及流体的透光性,观测效果非常有限。至于CT等非接触式的非常规观测手段则更为昂贵复杂。利用本装置,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有效准确地监测人工气顶的形成,并且较为深入地对人工气顶形成的规律进行分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装置包括注入管I、注入管座、注入管II、釜体上盖、取样管座、侧取样管I、侧取样管II、反应釜体、填充物(玻璃微珠或砂砾等)、釜体下盖、采出管、采出管滤网、注入管I滤网、侧取样管II滤网、侧取样管I滤网、注入管II滤网、釜壁取样孔、釜顶注入孔。其特征在于:注入管I和注入管II旋入注入管座,其中注入管II旋入注入管座内孔壁密封固定,注入管I旋过注入管座的注入管II的注入孔密封固定,并插入反应釜内部,再旋入釜体上盖和反应釜体锥形密封扣连接固定,这样注入管II的釜顶注入孔可以有效饱和了原无法波及区;多组侧取样系统的侧取样管I和侧取样管II分别旋入取样管座,其中侧取样管I旋至反应釜体内壁密封固定,而侧取样管II旋入反应釜体侧取样管I的釜壁取样孔内一定深度密封固定;釜底采出管旋入釜体下盖内面壁密封固定,在反应釜内填充压实的填充物(玻璃微珠或砂砾等)后,再和釜体下盖一并与反应釜体旋入锥形密封扣连接固定,从而在侧取样管I能进行釜壁的取样;采出管、侧取样管II及侧取样管I的入口端分别设有:采出管滤网、侧取样管II滤网侧取样管I滤网,注入管I和注入管II的出口端分别设有过滤网阻止填充物(玻璃微珠或砂砾等)进入注入管I和注入管 II中,通过在注入端注入管II的釜顶注入孔及采样口连接处原件侧取样管I中增加釜壁取样孔,实现反应釜内的有效饱和,并等效增加取样口,利于分析人工气顶形成的规律。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实验装置能够实现接近于全釜体的波及,使饱和顺利进行;(2)该实验装置能够有效监测釜体中人工气顶的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注入管I 1、注入管座2、注入管II 3、釜体上盖4、取样管座5、侧取样管I 6、侧取样管II 7、反应釜体8、填充物(玻璃微珠)9、釜体下盖10、采出管11、采出管滤网12、注入管I滤网13、侧取样管II滤网14、侧取样管I滤网15、注入管II滤网16、釜壁取样孔17、釜顶注入孔18。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注入管I 1和注入管II 3旋入注入管座2,其中注入管II 3旋入注入管座2内孔壁密封固定,注入管I 1旋过注入管座2的注入管II 3的注入孔18密封固定,并插入反应釜体8内部,再旋入釜体上盖4和反应釜8体锥形密封扣连接固定,这样注入管II 3的釜顶注入孔18可以有效饱和了原无法波及区;多组侧取样系统的侧取样管I 6和侧取样管II7分别旋入取样管座5,其中侧取样管I 6旋至反应釜体8内壁密封固定,而侧取样管II 7旋入反应釜体8侧取样管I 6的釜壁取样孔17内一定深度密封固定;釜底采出管11旋入釜体下盖10内面壁密封固定,在反应釜8内填充压实的填充物(玻璃微珠或砂砾等)后,再和釜体下盖10一并与反应釜体8旋入锥形密封扣连接固定,从而在侧取样管I 6能进行釜壁的取样;采出管11、侧取样管II 7及侧取样管I 6的入口端分别设有:采出管滤网12、侧取样管II滤网15侧取样管I滤网14,注入管I 1和注入管II 3的出口端分别设有注入管I滤网13、注入管II滤网16阻止填充物(玻璃微珠或砂砾等)9进入注入管I 1和注入管II 3中。通过在注入端注入管II 3的釜顶注入孔18及采样口连接处原件侧取样管I 6中增加釜壁取样孔17,实现反应釜内的有效饱和,并增加强取样口,利于分析人工气顶形成的规律。实现该装置功能的方法是:将注入管I 1、侧取样管II 7调节至实验室所需深度;反应釜体8内压实充填填充物9,然后完成设备组装;将反应釜体8内抽真空,从采出管注入配制好的地层至饱和后继续注入至模拟地层压力;然后打开注入管II 3,关闭注入管I 1,从采出口注入配置好的原始地层油,至注入管II 3处含水率不大于2%,关闭注入管II3,打来侧取样管I 6,至含水率不大于2%后关闭;全封静置;打开注入管I 1,注入气体,每隔一定 时间打开侧取样管I 6、侧取样管II 7、注入管II 3,进行取样分析后关闭,至取样流体中注入气大于50%后不再开启,至所有侧取样管I 6、侧取样管II 7、注入管II 3不再需开启后结束实验。本专利技术装置能够实现对人工气顶形成的检测,能够对人工气顶形成过程中的流体流动情况进行观测与分析,进而完成对人工气顶形成规律的研究,并最终解决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难以调动的问题,具有极大的社会效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研究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反应装置,包括:注入管I(1)和注入管II(3)旋入注入管座(2),其中注入管II(3)旋入注入管座(2)内孔壁密封固定,注入管I(1)旋入注入管座(2)的注入孔(18)密封固定,并插入反应釜体(8)内部,再旋入釜体上盖(4)和反应釜体(8)锥形密封扣连接固定,这样注入管II(3)的釜顶注入孔(18)可以有效饱和了原无法波及区;多组侧取样系统的侧取样管I(6)和侧取样管II(7)分别旋入取样管座(5),其中侧取样管I(6)旋至反应釜体(8)内壁密封固定,而侧取样管II(7)旋入反应釜体(8)侧取样管I(6)的釜壁取样孔(17)内一定深度密封固定;釜底采出管(11)旋入釜体下盖(10)内面壁密封固定,在反应釜体(8)内填充压实玻璃微珠或砂砾填充物后,再和釜体下盖(10)一并与反应釜体(8)旋入锥形密封扣连接固定,从而在侧取样管I(6)能进行釜壁的取样;采出管(11)、侧取样管II(7)及侧取样管I(6)的入口端分别设有:采出管滤网(12)、侧取样管II滤网(15)侧取样管I滤网(14),注入管I(1)和注入管II(3)的出口端分别设有过滤网(13、16)阻止玻璃微珠或砂砾填充物(9)进入注入管I(1)和注入管II(3)中,通过釜顶注入管座(2)上的注入管II(3)、注入孔(18)及取样管座(5)上的侧取样管I(6)、釜壁取样孔(17),实现反应釜内的有效饱和,并等效增加取样口,利于分析人工气顶形成的规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监测人工气顶形成的实验反应装置,包括:注入管I(1)和注入管II(3)旋入注入管座(2),其中注入管II(3)旋入注入管座(2)内孔壁密封固定,注入管I(1)旋入注入管座(2)的注入孔(18)密封固定,并插入反应釜体(8)内部,再旋入釜体上盖(4)和反应釜体(8)锥形密封扣连接固定,这样注入管II(3)的釜顶注入孔(18)可以有效饱和了原无法波及区;多组侧取样系统的侧取样管I(6)和侧取样管II(7)分别旋入取样管座(5),其中侧取样管I(6)旋至反应釜体(8)内壁密封固定,而侧取样管II(7)旋入反应釜体(8)侧取样管I(6)的釜壁取样孔(17)内一定深度密封固定;釜底采出管(11)旋入釜体下盖(10)内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锦川姜汉桥李俊键常元昊马康张振涛郭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