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菌及其获取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4148858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及其获取方法和应用。该菌是具有联产1,3‑丙二醇和D‑乳酸的特性。进一步地该菌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包括产酸克雷伯氏菌PDL‑5CCTCC M 2016185。该菌的获取方法可以是通过直接从环境中筛选满足条件的野生菌,或者对野生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发酵该菌可以联产1,3‑丙二醇和D‑乳酸,且两种产物都具有很高摩尔转化率和高浓度,同时副产物种类少且浓度低,有利于简化产物提取过程,可实现1,3‑丙二醇和D‑乳酸的高效生物法生产,具有很大的工业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工程领域,涉及一种菌及其获取方法和应用。这里的获取方法包括对人工菌的构建方法和对野生菌的筛选方法。
技术介绍
石油基聚合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石化资源的日益减少,以及使用石化资源带来的环境问题,寻找新的环境友好的非石油基聚合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生物基材料具有易生物降解、原料来源广和易化学改良等优点,使其在很多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目前,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和聚乳酸(PLA)是受关注度较高的两种生物基材料。PTT是一种性能优异的聚酯类新型纤维,由对苯二甲酸和1,3-丙二醇(1,3-PD)缩聚而成,它综合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的优势,具有很好的柔软性、蓬松性、抗污性、弹性和可以常温染色等特点,可以广泛用于服装、装饰和工程塑料等各个领域。PLA也称为聚丙交酯,是以乳酸(LAC)为主要原料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它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抗溶剂性和生物相容性,可进行多种方式的加工,可用于制造包装材料、纤维和非织造物等在服装、建筑、农业和医疗卫生等领域用途广泛。此外,PLA制品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使用后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是公认的环境友好材料。生物基材料PTT和PLA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了生物法生产生物基材料单体1,3-PD和光学纯LAC的发展。目前生物法生产1,3-PD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利用基因工程大肠杆菌,以葡萄糖等糖类为底物,生产1,3-PD(例如CN201110093628;ZL200710104008);第二类是利用肠道细菌,以甘油为底物,生产1,3-PD(ZL200410100479;CN201180064621)。最近,由于生物柴油产业的发展,甘油作为其副产物,价格逐渐下降,是1,3-PD生产的理想底物。可利用甘油为底物生产1,3-PD的菌株主要包括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eneumoniae)、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freundii)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等。用于生产PLA的LAC必须具有高光学纯度,因此,研究者筛选得到了很多可生产光学纯LAC的细菌,例如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和土芽孢乳杆菌(Sporolactobacillus terrae)等野生细菌,都可以以糖类为原料生产高浓度的光学纯L-乳酸(L-LAC)或D-乳酸(D-LAC)(ZL200710176057;ZL201210115365;CN201410022868)。利用上述的菌株和生产方法,可实现1,3-PD和LAC中一种化合物的生物法生产,但是,目前尚无可同时生产1,3-PD和光学纯LAC(L-LAC或D-LAC)的菌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和产酸克雷伯氏菌在以甘油为底物,生产1,3-PD的过程中,还会生产少量的2,3-丁二醇、乙醇、LAC、琥珀酸、乙酸和甲酸等副产物,虽然这两种菌株发酵甘油的发酵液中,同时具有1,3-PD和LAC,但由于两种化合物的浓度差距大(一般不在同一数量级)导致其中一种化合物只能被当做副产物处理,且醇类产物和酸类产物种类多,成分复杂,难以分离得到高纯度的LAC,无法实现同时生产1,3-PD和LAC。在工业化大规模生产中,必须考虑产物浓度、转化率,提取成本等因素,如果能够利用一个菌株,以甘油为底物,以1,3-PD和光学纯LAC(L-LAC或D-LAC)为主要产物,高转化率的实现同时生产1,3-PD和光学纯LAC(L-LAC或D-LAC),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菌,所述菌具有联产1,3-丙二醇和D-乳酸的特性。联产是指同时生产。进一步地,所述菌是由野生菌改造获得的人工菌。进一步地,所述野生菌具有如下代谢途径:1)甘油→1,3-丙二醇;和/或2)甘油→丙酮酸→D-乳酸;所述野生菌还具有如下代谢途径中一个或多个:3)丙酮酸→α-乙酰乳酸,α-乙酰乳酸合成酶(budB)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4)α-乙酰乳酸→乙偶姻,α-乙酰乳酸脱羧酶(budA)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5)丙酮酸→乙酸,丙酮酸氧化酶(poxB)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6)乙酰辅酶A→乙酰磷酸,乙酰磷酸转移酶(pta)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7)乙酰磷酸→乙酸,乙酰激酶(ackA)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8)乙酰辅酶A→乙醛,醛脱氢酶(adhE)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9)富马酸→琥珀酸,富马酸还原酶(frdA)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所述改造包括:阻断所述代谢途径中的3)-9)中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地,所述野生菌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进一步地,所述野生菌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PDL-0,所述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PDL-0于2016年4月8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登记号为CCTCC M 2016184。进一步地,所述改造包括:通过抑制或去除酶的活性来阻断所述代谢途径中的3)-9)中的一个或多个。进一步地,所述改造包括:通过改变酶的基因来抑制或去除酶的活性。进一步地,所述改造包括:通过基因重组的办法来改变酶的基因。进一步地,编码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编码α-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编码醛脱氢酶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编码乙酸激酶和乙酰磷酸转移酶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编码丙酮酸氧化酶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编码富马酸还原酶基因的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进一步地,所述人工菌的budA、budB、adhE、ackA-pta、poxB和frdA中的一种基因或者多种基因缺陷。在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菌的budA、budB基因缺陷。在另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菌的budA、budB和adhE基因缺陷。在又一个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人工菌的budA、budB、adhE和ackA-pta基因缺陷。进一步地,所述基因缺陷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产生。进一步地,所述人工菌的基因型包括ΔbudAΔbudBΔadhEΔackA-ptaΔpoxBΔfrdA。ΔbudAΔbudBΔadhEΔackA-ptaΔpoxBΔfrdA表示α-乙酰乳酸脱羧酶基因(budA)、α-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budB)、醛脱氢酶基因(adhE)、乙酸激酶和乙酰磷酸转移酶基因(ackA-pta)、丙酮酸氧化酶基因(poxB)和富马酸还原酶基因(frdA)缺陷或突变。优选地,所述人工菌的基因型是ΔbudAΔbudBΔadhEΔackA-ptaΔpoxBΔfrdA。从另一角度描述,所述人工菌是由所述野生菌的budA、budB、adhE、ackA-pta、poxB和frdA基因缺陷获得;所述人工菌产1,3-PD和D-LAC,且1,3-PD和D-LAC的总转化率超过90%。总转化率计算公式为:总转化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菌及其获取方法和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具有联产1,3‑丙二醇和D‑乳酸的特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具有联产1,3-丙二醇和D-乳酸的特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菌是由野生菌改造获得的人工菌;所述野生菌具有如下代谢途径:1)甘油→1,3-丙二醇;和/或2)甘油→丙酮酸→D-乳酸;所述野生菌还具有如下代谢途径中一个或多个:3)丙酮酸→α-乙酰乳酸,α-乙酰乳酸合成酶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4)α-乙酰乳酸→乙偶姻,α-乙酰乳酸脱羧酶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5)丙酮酸→乙酸,丙酮酸氧化酶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6)乙酰辅酶A→乙酰磷酸,乙酰磷酸转移酶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7)乙酰磷酸→乙酸,乙酰激酶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8)乙酰辅酶A→乙醛,醛脱氢酶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9)富马酸→琥珀酸,富马酸还原酶是催化该代谢途径的酶;所述改造包括:阻断所述代谢途径中的3)-9)中的一个或多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菌为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菌,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菌的budA、budB、adhE、ackA-pta、poxB和frdA中的一种基因或者多种基因缺陷。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平辛波陶飞王钰唐鸿志马翠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