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热膜地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8664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膜地暖,包括基站、加固网、蓄热层、热量反射层、碳纤维毡、石墨复合层、控制装置、金属电极、一度油墨、电加热组、导电层、高分子传导层、碳晶层、金属网和隔潮支架,所述基站左侧设置有高分子传导层,所述加固网通过蓄热层与热量反射层相连接,所述碳纤维毡和电加热组通过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一度油墨上方镶嵌有金属电极,所述导电层四周安装有高分子传导层,且高分子传导层下方铺设有碳晶层。该安全型电热膜地暖设置有基站,可做信息整合,收集,避免了线源接头太多造成传热不均,受热不及时,安装有多个蓄膜层,可减缓油墨半导体的衰竭时间,使地暖供暖功能使用时间延长,无需常年维护地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家用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热膜地暖
技术介绍
电热膜供暖是供暖方式之一,它是一种以电力为能源,通过红外线辐射进行传热的新型供暖方式,电热膜是一种通电后能发热的半透明的聚酯膜。它具有耐高压、耐潮湿、承受温度范围广、高韧度、低收缩率、运行安全、便于储运等优良性能,在韩国、美国等国家已有20多年的应用历史,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市场上现有电热膜地暖安全系数很低,因为电热膜每块儿大约只有200瓦到300瓦左右的功率,如果你是50㎡的采暖面积,则需要100以上线源接头。接头越多,隐患越高,且半导体油墨的功劳也会逐年衰减,每三年需更换一次,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经济压力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热膜地暖,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因为线源接头多,导致安全隐患高,可接线头少,受热时间长和半导体油墨的半导体衰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热膜地暖,包括基站、加固网、蓄热层、热量反射层、碳纤维毡、石墨复合层、控制装置、金属电极、一度油墨、电加热组、导电层、高分子传导层、碳晶层、金属网和隔潮支架,所述基站左侧设置有高分子传导层,所述加固网通过蓄热层与热量反射层相连接,且热量反射层和石墨复合层中间固定有碳纤维毡,所述碳纤维毡和电加热组通过控制装置相连接,且电加热组上方吸附有一度油墨,所述一度油墨上方镶嵌有金属电极,所述导电层四周安装有高分子传导层,且高分子传导层下方铺设有碳晶层,所述金属网下方固定有隔潮支架。优选的,所述基站内所有传递线路为玻璃管纤维管。优选的,所述石墨复合层由碳纸,碳绳和石墨组成。优选的,所述导电层和高分子传导层由纱线沿经纬度编制,且高分子传导层周围吸附有多个PTC导电球。优选的,所述电加热组由电加热膜、电加热组件、电加热单元、电加热体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电热膜地暖将原有的线源接头替换为基站,发散式分布的玻璃纤维管可将地暖所有信息整合,收集,有效避免了线源接头太多造成信息拥堵,传热不均,受热不及时,解决了杂乱分布的线源会使设备奔溃,产生电路火灾等问题,安装有多个蓄膜层,可减缓油墨半导体的衰竭时间,使地暖供暖功能使用时间延长,减少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无需常年整修,维护地暖,吸附有热量反射层,表面为金属膜吸附,更好的吸附热量发射至生活区,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基站,2、加固网,3、蓄热层,4、热量反射层,5、碳纤维毡,6、石墨复合层,7、控制装置,8、金属电极,9、一度油墨,10、电加热组,11、导电层,12、高分子传导层,13、碳晶层,14、金属网,15,隔潮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热膜地暖,包括基站1、加固网2、蓄热层3、热量反射层4、碳纤维毡5、石墨复合层6、控制装置7、金属电极8、一度油墨9、电加热组10、导电层11、高分子传导层12、碳晶层13、金属网14和隔潮支架15,基站1左侧设置有高分子传导层12,基站1内所有传递线路为玻璃管纤维管,加固网2通过蓄热层3与热量反射层4相连接,且热量反射层4和石墨复合层6中间固定有碳纤维毡5,石墨复合层6由碳纸,碳绳和石墨组成,碳纤维毡5和电加热组10通过控制装置7相连接,且电加热组10上方吸附有一度油墨9,电加热组10由电加热膜、电加热组件、电加热单元、电加热体组成,一度油墨9上方镶嵌有金属电极8,导电层11四周安装有高分子传导层12,导电层11和高分子传导层12由纱线沿经纬度编制,且高分子传导层12周围吸附有多个PTC导电球,且高分子传导层12下方铺设有碳晶层13,金属网14下方固定有隔潮支架15。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电热膜地暖,启动控制装置7,电加热组10通电后,高分子传导层12通过导电层11传输热量至电加热组10,电源经导线连通电加热组10,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由于电加热组10由电加热膜、电加热组件、电加热单元、电加热体组成,故其转换效率高,除一小部分损失外,绝大部分被转化成热能。电加热组10上方分别为金属电极8,热量反射层4和蓄热层3下方分别为高分子传导层12和碳晶层13,电加热组10释放热量,由两端工作组将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向室内供暖,从而完成一系列的供暖工作。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电热膜地暖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膜地暖,包括基站(1)、加固网(2)、蓄热层(3)、热量反射层(4)、碳纤维毡(5)、石墨复合层(6)、控制装置(7)、金属电极(8)、一度油墨(9)、电加热组(10)、导电层(11)、高分子传导层(12)、碳晶层(13)、金属网(14)和隔潮支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1)左侧设置有高分子传导层(12),所述加固网(2)通过蓄热层(3)与热量反射层(4)相连接,且热量反射层(4)和石墨复合层(6)中间固定有碳纤维毡(5),所述碳纤维毡(5)和电加热组(10)通过控制装置(7)相连接,且电加热组(10)上方吸附有一度油墨(9),所述一度油墨(9)上方镶嵌有金属电极(8),所述导电层(11)四周安装有高分子传导层(12),且高分子传导层(12)下方铺设有碳晶层(13),所述金属网(14)下方固定有隔潮支架(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热膜地暖,包括基站(1)、加固网(2)、蓄热层(3)、热量反射层(4)、碳纤维毡(5)、石墨复合层(6)、控制装置(7)、金属电极(8)、一度油墨(9)、电加热组(10)、导电层(11)、高分子传导层(12)、碳晶层(13)、金属网(14)和隔潮支架(1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1)左侧设置有高分子传导层(12),所述加固网(2)通过蓄热层(3)与热量反射层(4)相连接,且热量反射层(4)和石墨复合层(6)中间固定有碳纤维毡(5),所述碳纤维毡(5)和电加热组(10)通过控制装置(7)相连接,且电加热组(10)上方吸附有一度油墨(9),所述一度油墨(9)上方镶嵌有金属电极(8),所述导电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密升
申请(专利权)人:龙川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