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及浇筑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14859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1 1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以及浇筑方法,该浇筑结构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内设置有多层冷却管,所述钢筋骨架内设置有多层温控元件,所述温控元件均设置在所述钢筋骨架平面结构的一半位置,用于指导另外一半进行温控施工,所述钢筋骨架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承台;该浇筑方法包括:挖基坑‑桩头破除‑垫层施工‑安装钢筋骨架‑在钢筋骨架上安装多层冷却管以及温控元件‑混凝土对钢筋骨架分两次进行浇筑;上述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以及浇筑方法能够控制温度裂缝,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及浇筑方法
技术介绍
在钢筋骨架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1、混凝土构件体量大,水化热集中,需加强温控措施及检测措施,避免内部大量出现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2、施工月份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多风,环境较为恶劣,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难以保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风险较大。为避免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温度过高而导致钢筋骨架内部产生裂缝,决定在高度方向分为两次浇筑,为确保施工质量,对第一次以及第二次浇筑形成的承台外部进行保温,对承台内部进行冷却,成功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及浇筑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混凝土构件体量大,水化热集中,需加强温控措施及检测措施,避免内部大量出现裂缝,从而影响结构的耐久性;施工月份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多风,环境较为恶劣,混凝土内部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难以保证,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该浇筑结构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内设置有等间距且相互垂直分布的多层冷却管;所述钢筋骨架内设置有多层温控元件,所述温控元件均设置在所述钢筋骨架平面结构的一半位置,用于指导另外一半进行温控施工;所述钢筋骨架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承台。进一步地,所述钢筋骨架为工字型钢筋骨架。进一步地,所述工字型钢筋骨架包括设置在两端的侧钢筋骨架以及垂直连接两个侧钢筋骨架的中间系梁。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设置为五层,且多个所述冷却管竖向间距以及水平间距均为1m。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元件设置为七层。进一步地,位于底端的四层温控元件距钢筋骨架底面的距离依次为5cm、150cm、250cm、345cm,位于钢筋骨架顶端的三层温控元件距钢筋骨架顶面的距离依次为5cm、50cm、150cm。进一步地,所述温控元件为温度传感器。一种应用上述其中之一所述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的浇筑方法,该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挖基坑;2)桩头破除;3)垫层施工;4)安装钢筋骨架;5)在钢筋骨架上安装多层冷却管以及温控元件;6)混凝土对钢筋骨架分两次进行浇筑;61)对钢筋骨架进行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对第一次浇筑形成的承台外部进行保温,对承台内部进行冷却;拆模、四周回填;62)对钢筋骨架进行第二次混凝土浇筑;对第二次浇筑形成的承台外部进行保温,对承台内部进行冷却;拆模、四周回填;完成浇筑作业。进一步地,对所述钢筋骨架外部进行保温的方法:在钢筋骨架外侧采用篷布搭设保温棚,避免施工中受大风天气的影响,保温棚内设置火炉确保环境温度;对所述钢筋骨架内部进行冷却的方法:在钢筋骨架内设冷却管,用以降低内部水化热,确保混凝土里表温差。进一步地,所述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方法:采用两台搅拌机,四台汽车泵、一台备用汽车泵浇筑,三十台砼混凝土罐车运输,砂和碎石储备量充足,以确保连续供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有效对裂缝进行控制,通过增设冷却管和温控元件以及对承台的内部降温,外部保温(下称外保内降),使得承台表面和内部温度差不超过25℃,防止产生裂缝。本专利技术为确保施工质量,承台采取“外保内降”的温控原则,即在承台外侧采用篷布搭设保温棚,避免施工中受大风天气的影响,保温棚内设置火炉确保环境温度,在承台内设冷却水管,用以降低内部水化热,确保承台里表温差。本专利技术采用“外保内降”等综合技术措施,对预防结构裂缝的发生起到了明显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筋骨架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基于图1的冷却管在钢筋骨架上的分布图;图3为基于图1的温控元件在钢筋骨架上的分布图;图4为第一次浇筑承台外部保温措施示意图;图5为第二次浇筑承台外部保温措施示意图。附图标记:10-钢筋骨架; 20-第一承台; 30-第二承台;11-冷却管; 12-温控元件; 13-火炉;14-支撑钢管; 15-加热装置; 16-保温棚;161-薄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筋骨架10的结构俯视图;图2为基于图1的冷却管11在钢筋骨架10上的分布图;图3为基于图1的温控元件12在钢筋骨架10上的分布图,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该浇筑结构包括钢筋骨架10;上述钢筋骨架10内设置有等间距且相互垂直分布的多层冷却管11;上述钢筋骨架10内设置有多层温控元件12,上述温控元件12均设置在上述钢筋骨架10平面结构的一半位置,用于指导另外一半进行温控施工;上述钢筋骨架10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承台。进一步地,上述钢筋骨架10为工字型钢筋骨架。进一步地,上述工字型钢筋骨架包括设置在两端的侧钢筋骨架以及垂直连接两个侧钢筋骨架的中间系梁。进一步地,上述冷却管11设置为五层,且多个上述冷却管11竖向间距以及水平间距均为1m。具体地,冷却管11采用48mm×3.5mm钢管,最长回路为140m,最短回路为99m,通水时间为在浇筑完成12小时以后。冷却用水选用承台东侧河道河水,在河道西侧设蓄水池,蓄水池内采用电热棒进行加热,确保冷却水与混凝土温差小于20℃。进一步地,上述温控元件12设置为七层,每层设置17个温控元件12,位于底端的四层温控元件12距钢筋骨架10底面的距离依次为5cm、150cm、250cm、345cm,位于钢筋骨架10顶端的三层温控元件12距钢筋骨架10顶面的距离依次为5cm、50cm、150cm。进一步地,上述温控元件12为温度传感器。具体地,温控指标:混凝土浇筑后在入模温度基础上温升值不宜大于50℃,且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得大于75℃;混凝土里、表温差不得大于25℃,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值不得大于20度;进水口水温与混凝土温度差值不得大于20℃;上、下层混凝土温差小于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上述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的浇筑方法,该浇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挖基坑;2)桩头破除;3)垫层施工;4)安装钢筋骨架10;5)在钢筋骨架10上安装多层冷却管11以及温控元件12;6)混凝土对钢筋骨架10分两次进行浇筑;其中,砼的拌合、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及浇筑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内设置有等间距且相互垂直分布的多层冷却管;所述钢筋骨架内设置有多层温控元件,所述温控元件均设置在所述钢筋骨架平面结构的一半位置,用于指导另外一半进行温控施工;所述钢筋骨架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承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骨架;所述钢筋骨架内设置有等间距且相互垂直分布的多层冷却管;所述钢筋骨架内设置有多层温控元件,所述温控元件均设置在所述钢筋骨架平面结构的一半位置,用于指导另外一半进行温控施工;所述钢筋骨架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混凝土承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为工字型钢筋骨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字型钢筋骨架包括设置在两端的侧钢筋骨架以及垂直连接两个侧钢筋骨架的中间系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管设置为五层,且多个所述冷却管竖向间距以及水平间距均为1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元件设置为七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底端的四层温控元件距钢筋骨架底面的距离依次为5cm、150cm、250cm、345cm,位于钢筋骨架顶端的三层温控元件距钢筋骨架顶面的距离依次为5cm、50cm、150c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混凝土承台的浇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育林金春刚杨益波郭永伟蒋银超李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