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硬材料组件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44548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0 2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超硬材料组件夹具,包括承力座、驱动机构和抓取结构,所述承力座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置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靠近所述连接板的端面设置多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固定螺栓一,所述固定螺栓一贯穿所述长条形通孔后与所述驱动机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下端与所述抓取结构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可拆分式结构的承力座有效节约拆卸承力座整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并通过调整气缸的数量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次对多个成品组件进行抓取,同时通过调整抓取结构的开口大小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合不同尺寸的产品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自动化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超硬材料组件夹具
技术介绍
在超硬材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压制完成后的成品组件使用码垛机进行抓取码垛,在码垛过程中,需要专用夹具进行抓取。常用的夹具安装到码垛机后只能针对同一种产品使用,当产品的外形尺寸调整后,原有夹具的部分零部件(例如承力座、抓取结构等)需要进行拆除更换,重新制作安装适合该类产品大小的承力座或者抓取结构后,再将整个夹具重新投入使用。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制作新的承力座或者抓取结构的成本较高,而且拆装更换整体夹具的操作时间较长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硬材料组件夹具,本技术通过设置可拆分式结构的承力座有效节约拆卸承力座整体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并通过调整气缸的数量使本技术一次对多个成品组件进行抓取,同时通过调整抓取结构的开口大小使本技术适合不同尺寸的产品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超硬材料组件夹具,包括承力座、驱动机构和抓取结构,所述承力座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置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靠近所述连接板的端面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固定螺栓一,所述固定螺栓一贯穿所述长条形通孔后与所述驱动机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下端与所述抓取结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下端设置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两个气动夹,所述滑轨两侧设置多个螺纹限位孔,所述螺纹限位孔内设置限位螺栓。进一步的,所述抓取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气动夹下端,所述气动夹下端设置螺纹固定孔一,所述抓取结构上端设置与所述螺纹固定孔一相匹配的螺纹固定孔二,所述螺纹固定孔一和所述螺纹固定孔二内设置固定螺栓二。进一步的,所述气缸的进气管设置调压阀。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为U形,所述转接板为长方体结构,所述转接板的尺寸与所述连接板的U形开口大小相匹配,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接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板上端面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接杆,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连接杆之间或/和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接板之间竖直方向上设置减震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公开的承力座为可拆分式结构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和转接板,连接板可以设计为U形,转接板为长方体结构,转接板的尺寸与连接板的U形开口大小相匹配,连接板和转接板之间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有利于承力座的快速拆装,提高保养维修效率。2.转接板上设置长条形通孔,长条形通孔靠近连接板的端面设置多个凹槽,凹槽内设置固定螺栓一,固定螺栓一贯穿长条形通孔后与驱动机构上端螺纹连接,本结构设计通过固定螺栓一将转接板和驱动机构相连接,通过调整固定螺栓一在凹槽的不同位置以此实现调整相邻驱动结构之间的间距,以此实现对不同型号的成品组件进行适应性抓取;另外,可以在转接板上固定多个驱动机构便于本技术同时抓取多个成品组件,提高工作效率。3.驱动机构为气缸,气缸下端设置滑轨,滑轨内滑动连接两个气动夹,滑轨两侧设置多个螺纹限位孔,螺纹限位孔内设置限位螺栓,限位螺栓与气动夹的运动方向垂直,使用时将气动夹放入滑轨内,气缸驱动气动夹在滑轨内滑动以此实现调整气动夹的张开和关闭,对成品组件进行取放,通过在滑轨上设置限位螺栓分别对两个气动夹进行限位,以此实现调整气动夹的开口大小,使本技术适合不同尺寸和型号的成品组件使用。4.抓取结构固定连接在气动夹下端,气动夹下端设置螺纹固定孔一,抓取结构上端设置与螺纹固定孔一相匹配的螺纹固定孔二,螺纹固定孔一和螺纹固定孔二内设置固定螺栓二,由于超硬材料成品组件的结构特性,抓取结构存在快速磨损和破损的问题,本结构将抓取结构和气动夹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便于拆装更换抓取结构。5.气缸的进气管设置调压阀,调节阀用于配合可调宽度的气动夹使用,适合抓取不同重量和尺寸的成品组件。6.连接板上端面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连接杆,使用时通过连接杆将本技术与码垛机进行连接,同时在连接板与连接杆之间或/和所述连接板与所述转接板之间竖直方向上设置减震结构,防止异常发生时气动夹直接接触工作台面造成损坏的问题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标号A的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抓取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减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三承力座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四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气缸,2-抓取结构,3-连接板,4-转接板,5-固定螺栓三,6-长条形通孔,7-圆形凹槽,8-固定螺栓一,9-滑轨,10-气动夹,11-限位螺栓孔,12-限位螺栓,13-螺纹固定孔一,14-螺纹固定孔二,15-外筒,16内筒,17-弹簧,18-蝶形减震弹片,19-长条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包括承力座、气缸1和抓取结构2,承力座包括连接板3和转接板4,连接板3为U形,转接板4为长方体结构,转接板4的尺寸与连接板3的U 形开口大小相匹配,连接板3与转接板4均设置相匹配的螺纹通孔并通过固定螺栓三5固定连接,转接板4上设置两条长条形通孔6,长条形通孔6上端面设置多个圆形凹槽7,圆形凹槽7内设置固定螺栓一8,固定螺栓一8贯穿长条形通孔6后与气缸1的上端螺纹连接,气缸1的进气管设置调压阀(图未示),气缸1下端螺栓固定连接滑轨9,滑轨9内滑动连接两个气动夹10,滑轨9的侧壁上下各设置两个限位螺栓孔11,限位螺栓孔11内螺纹连接限位螺栓12,抓取结构2螺栓固定连接在气动夹10下端,气动夹10下端开设两个螺纹固定孔一13,抓取结构2上端设置与螺纹固定孔一13相匹配的螺纹固定孔二14,螺纹固定孔一13和螺纹固定孔二14内设置固定螺栓二(图未示)。本实施例在使用时:以成品组件为带孔的圆环形柱状体结构为例,首先气缸1驱动气动夹10收缩,气动夹10下端位于成品组件的内孔时,气缸1驱动两个气动夹10向外张开接触成品组件的内壁以此实现抓取的目的,码垛完成后气缸1驱动气动夹10内缩实现丢放的目的,本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圆形凹槽7内固定螺栓一8的数量实现调整相邻气缸1之间的间距,同时通过调节限位螺栓12在限位螺栓孔11的位置实现调整抓取结构2的开口最大距离,从而使本技术适用于不同尺寸成品组件的取放;而且本技术连接板3、转接板4、气缸1、滑轨9、气动夹10和抓取结构2均为可拆卸式连接关系,有利于本技术更换局部零部件,降低维修成本。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如图9所示,连接板3上端面设置设置减震结构,减震结构包括外筒15、内筒16和设置在外筒15和内筒16之间的弹簧17。本实施例在连接板3上设置减震结构,有效预防抓取结构2的下端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异常状况,例如成品组件摆放不均匀导致抓取结构2的下端无法伸入成品组件的内孔而直接碰触到成品组件的上端面造成抓取结构2损伤,出现上述状况时减震结构有效缓冲抓取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超硬材料组件夹具

【技术保护点】
超硬材料组件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座、驱动机构和抓取结构,所述承力座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置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靠近所述连接板的端面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固定螺栓一,所述固定螺栓一贯穿所述长条形通孔后与所述驱动机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下端与所述抓取结构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超硬材料组件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承力座、驱动机构和抓取结构,所述承力座包括固定连接的连接板和转接板,所述转接板上设置长条形通孔,所述长条形通孔靠近所述连接板的端面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固定螺栓一,所述固定螺栓一贯穿所述长条形通孔后与所述驱动机构上端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下端与所述抓取结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硬材料组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所述气缸下端设置滑轨,所述滑轨内滑动连接两个气动夹,所述滑轨两侧设置多个螺纹限位孔,所述螺纹限位孔内设置限位螺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硬材料组件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气动夹下端,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伟王楚凯魏新纪杨军刘兵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中南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