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用移液管,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竖直管体部及水平管体部,所述竖直管体部下端连接于水平管体部右端,所述水平管体部左端下部设置有套接头;所述竖直管体部中部设置有储液腔,所述竖直管体部上端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能自由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拉杆与推把相连,所述活塞筒上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一管体上端通过套接结构与套接头套接,所述第一管体中部套装有基座。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定量取出或排出培养液,实现了取液和过滤的一体化操作,避免频繁地对培养瓶进行开盖操作,减少杂菌污染的可能,降低细胞的损伤率,提高实验准确性,减少污染可能会造成的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实验器具,具体是一种细胞培养用移液管。
技术介绍
细胞培养中常采用细胞培养瓶、培养袋等进行,而在培养的过程中又需要对培养液进行实时检测,以获取培养过程中细胞密度、培养液的酸碱度、诱导或者代谢物浓度等实时状态信息。基于上述实时检测的方式,通常是将正在培养中的细胞培养瓶或者培养袋打开,然后用移液管吸出一定体积的培养液,然后将吸取的培养液进行上述各项指标的检测。在上述取样操作之外,还常需要进行新鲜培养液、诱导刺激因子等的加样操作。在整个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取样和加样检测的次数非常多,反复不停地打开细胞培养瓶敞开容器口,因此容器敞开用移液管进行取样和加样操作时,大大加深了细胞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可能;现有移液吸管,无论是玻璃材质的还是聚丙烯材质的,其底部管口为线型,较尖锐,使用其进行组织细胞的定量转移时,细胞损伤率高,大大影响了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培养用移液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胞培养用移液管,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竖直管体部及水平管体部,所述竖直管体部下端连接于水平管体部右端,所述水平管体部左端下部设置有套接头;所述竖直管体部中部设置有储液腔,所述竖直管体部上端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能自由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拉杆与推把相连,所述活塞筒上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一管体上端通过套接结构与套接头套接,所述第一管体中部套装有基座;所述第一管体内设置有贯通其上下端的液体通孔,所述液体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液体通孔左侧设置有第一气体通孔,所述第一气体通孔上端通过基座内的第二气体通孔与微孔滤膜过滤器相连通,所述微孔滤膜过滤器设置于基座上端左侧。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直管体部外设置有刻度。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管体下端设置有弧形管口。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体通孔上端的端口与第二气体通孔右端相连,所述第一气体通孔下端的端口设置于第一管体的下部侧壁且高于培养液的液位。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气体及第二气体通孔的内径小于液体通孔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将第一管体插入培养瓶内,抽动推把带动活塞上移,开始取液,观察第二管体内竖直管体部上的刻度,待竖直管体部的液面达到预定取液值,活塞停止移动,将第二管体从第一管体上取下,即完成取液,再将套接头插入待移样容器中,推动推把,活塞沿活塞筒向下移动,并通过观察第二管体内竖直管体部上刻度来定量排出溶液。设置第一气体通孔及第二气体通孔,平衡培养瓶内的气压,使操作能顺畅的进行,设置微孔滤膜过滤器,对进出培养瓶内的空腔进行除菌,避免频繁地对培养瓶进行开盖操作,减少杂菌污染的可能;设置过滤网,过滤从液体通孔吸入的培养液内的杂质,取液的过程中完成过滤,实现了取液和过滤的一体化操作;所述第一管体下端设置有弧形管口,保证细胞溶液进出第一管体时流动顺畅,降低细胞的损伤率;设置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有套接头、水平管体部及竖直管体部构成的弯折管体,握持竖直管体部,减少手臂碰到套接头进而污染待移样容器的可能,更好的提高实验准确性,减少污染可能会造成的损失;设置储液腔,可增加每次的取液量。综上所述,本新型结构设计合理,能定量取出或排出培养液,实现了取液和过滤的一体化操作,避免频繁地对培养瓶进行开盖操作,减少杂菌污染的可能,降低细胞的损伤率,提高实验准确性,减少污染可能会造成的损失。附图说明图1为细胞培养用移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体,2-液体通孔,3-第一气体通孔,4-第二气体通孔,5-基座,6-微孔滤膜过滤器,7-过滤网,8-套接头,9-水平管体部,10-储液腔,11-竖直管体部,12-刻度,13-活塞筒,14-活塞,15-拉杆,16-推把,17-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一种细胞培养用移液管,包括第一管体1及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竖直管体部11及水平管体部9,所述竖直管体部11下端连接于水平管体部9右端,所述水平管体部9左端下部设置有套接头8;所述竖直管体部11外设置有刻度12,所述竖直管体部11中部设置有储液腔10,所述竖直管体部11上端设置有活塞筒13,所述活塞筒13内设置有能自由滑动的活塞14,所述活塞14通过拉杆15与推把16相连,所述活塞筒13上端设置有限位板17;所述第一管体1上端通过套接结构与套接头8套接,所述第一管体1中部套装有基座5;所述第一管体1下端设置有弧形管口,所述第一管体1内设置有贯通其上下端的液体通孔2,所述液体通孔2内设置有过滤网7;所述液体通孔2左侧设置有第一气体通孔3,所述第一气体通孔3上端通过基座5内的第二气体通孔4与微孔滤膜过滤器6相连通,所述微孔滤膜过滤器6设置于基座5上端左侧;所述第一气体通孔3上端的端口与第二气体通孔4右端相连,所述第一气体通孔3下端的端口设置于第一管体1的下部侧壁且高于培养液的液位,所述第一气体3及第二气体通孔4的内径小于液体通孔2的内径。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第一管体1插入培养瓶内,抽动推把16带动活塞14上移,开始取液,观察第二管体内竖直管体部11上的刻度12,待竖直管体部11的液面达到预定取液值,活塞14停止移动,将第二管体从第一管体1上取下,即完成取液,再将套接头8插入待移样容器中,推动推把16,活塞14沿活塞筒13向下移动,并通过观察第二管体内竖直管体部11上刻度12来定量排出溶液。设置第一气体通孔3及第二气体通孔4,平衡培养瓶内的气压,使操作能顺畅的进行,设置微孔滤膜过滤器6,对进出培养瓶内的空腔进行除菌,避免频繁地对培养瓶进行开盖操作,减少杂菌污染的可能;设置过滤网7,过滤从液体通孔2吸入的培养液内的杂质,取液的过程中完成过滤,实现了取液和过滤的一体化操作;所述第一管体1下端设置有弧形管口,保证细胞溶液进出第一管体1时流动顺畅,降低细胞的损伤率;设置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有套接头8、水平管体部9及竖直管体部11构成的弯折管体,握持竖直管体部11,减少手臂碰到套接头8进而污染待移样容器的可能,更好的提高实验准确性,减少污染可能会造成的损失;设置储液腔10,可增加每次的取液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胞培养用移液管,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竖直管体部及水平管体部,所述竖直管体部下端连接于水平管体部右端,所述水平管体部左端下部设置有套接头;所述竖直管体部中部设置有储液腔,所述竖直管体部上端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能自由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拉杆与推把相连,所述活塞筒上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一管体上端通过套接结构与套接头套接,所述第一管体中部套装有基座;所述第一管体内设置有贯通其上下端的液体通孔,所述液体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液体通孔左侧设置有第一气体通孔,所述第一气体通孔上端通过基座内的第二气体通孔与微孔滤膜过滤器相连通,所述微孔滤膜过滤器设置于基座上端左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培养用移液管,包括第一管体及第二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包括竖直管体部及水平管体部,所述竖直管体部下端连接于水平管体部右端,所述水平管体部左端下部设置有套接头;所述竖直管体部中部设置有储液腔,所述竖直管体部上端设置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内设置有能自由滑动的活塞,所述活塞通过拉杆与推把相连,所述活塞筒上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第一管体上端通过套接结构与套接头套接,所述第一管体中部套装有基座;所述第一管体内设置有贯通其上下端的液体通孔,所述液体通孔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液体通孔左侧设置有第一气体通孔,所述第一气体通孔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永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杰特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