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油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茶油制备方法,通过茶果采摘后的处理,堆存、脱壳、冷榨处理,使得毛油得率达到了28‑30%;并且结合精炼步骤中,将毛油采用温度为55‑65℃的水洗涤处理,再将其进行脱酸、脱色、脱胶、脱蜡、脱臭、沉降、脱水处理,获得的茶油的品质较优,其中的水分以及挥发物、酸值、过氧化值等均较优,而且获得的成品油与毛油的比值达到92.3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油加工
,尤其是一种茶油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油茶是主要的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的福建、江西、湖南、云南等地。以油茶籽为原料加工的茶油是国际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之一。茶油含有大量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体内饱和酸和坏胆固醇的含量,预防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此外,茶油还富含有茶多酚、磷脂质、角鲨烯、Ve和植物甾醇等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物质。目前,茶油主要是通过油茶籽压榨后经脱胶、脱酸、除皂、脱色、脱臭、脱蜡等精制处理获得。但是,该传统的方法依然存在着以下缺陷,如:出油率较低;油茶籽中含有的大量活性物质如角鲨烯、Ve和植物甾醇等在茶油的精制过程中损失量大,活性物质的提取率低造成茶油品质较低;工序繁多,生产周期长等;为此,有研究者针对上述技术缺陷,对茶油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如专利申请号为201210033444.6的保健山茶油的加工方法,其包括油茶籽烘干、将油茶籽剥壳、粉碎、制备亚临界二甲醚溶液、混合亚临界二甲醚和茶籽仁、静置混合物、制得山茶油毛油和脱酸处理获得保健山茶油;其所需精练工序少,能耗低,油品质高,色泽透明淡黄,富含鲨烯、Ve、植物甾醇等活性物质。但是,对于茶油加工工艺的改进以及茶油品质的改善等,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茶油产业不断发展的方向,对茶油生产加工工艺的研究成为了茶油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方向;鉴于此,本研究者结合长期的生产实践以及尝试,为茶油生产加工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油茶果,并将其置于太阳下暴晒处理3-5h,挑捡剔除霉变及瘪的,并在12h内完成,再将其置于烘干机中,控制温度为65-70℃烘干处理1-2h,堆存处理;(2)将步骤(1)处理好的茶果进行脱壳处理,并除去壳,获得油茶籽;(3)将油茶籽送入冷榨机中冷榨处理,冷榨机出油温度为30-75℃,获得毛油;(4)将毛油采用温度为55-65℃的水洗涤处理,再将其进行脱酸、脱色、脱胶、脱蜡、脱臭、沉降、脱水处理,获得成品茶油。该工艺步骤简单,流程短,产品的质量较高,有效避免了环境的污染,而且避免了长时间采摘的鲜果存放、高温压榨以及对油茶果的处理方式不恰当,导致油茶果中的营养成分受到影响;通过堆存处理,使得油茶果中的茶籽更加容易裸露出来,降低了加工难度,也使得油茶果在堆存过程中发生一定的呼吸作用,降低有害物质,提高茶油品质。所述的堆存处理,其堆存环境的温度为-5℃至4℃。在低温环境下堆放,能够有效避免油茶果快速呼吸,导致油茶成分大量氧化,使得油茶籽的出油率得到提高。所述的脱壳,获得的油茶籽中的含壳率低于0.05%。通过对壳的含量进行界定,使得在压榨加工茶油过程中的负荷较低,加工难度较小,尤其是能够避免杂质进入茶油中,使得后续的脱酸、脱色、脱胶、脱蜡、脱臭等步骤的难度降低,并且提高了茶油的品质。所述的步骤(2),还包括将油茶籽回潮处理后,再将其采用微波功率为30-50kw处理10-30min后,再将其水分调整至5-9%。通过对油茶籽进行回潮,微波烘干处理,破坏了茶籽仁中脂肪酸和蛋白的结合,促进了脂肪酸甘油酯的析出,提高冷榨时候的出油率,同时也避免了较高温度对油茶籽的处理,使得油茶籽中的氧化钨和过氧化物较少,降低了后续工序处理难度,提高了茶油的得率。所述的步骤(2),还包括将油茶籽采用营养液混合浸泡,营养液浸泡温度为40-50℃。所述的营养液为铁皮石斛、茶、三七、甘草按照质量比为1:3:7:1混合成混料后,再加入混料质量3-7倍的水熬制成料液后,将其浓缩成膏状后,再向其中加入占膏状质量1-3倍的白酒,搅拌均匀而成。通过采用上述营养液的浸泡处理,使得油茶籽的品质得到改善,丰富了营养成分,而且还能够使得油茶籽中的不和谐成分得到浸提出来,同时在营养液中的成分的作用下,得到改善,尤其是白酒的加入,使得油茶籽内部的营养成分倍大量的浸取出来,同时使得出油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所述的沉降是在沉降罐中进行的,沉降罐中的压力为0.12-0.14MPa,温度为5-17℃,沉降时间为8-15天。本专利技术创造的研究者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实施例4、实施例5、实施例6、实施例7、实施例8、实施例9、实施例10、实施例11制备的茶油的品质的检测,其结果显示如表1所示:表1上述的溶剂残留物是指白酒等用于浸出茶油成分的原料成分的残留量。除此之外,本研究者还对茶油制备过程中的出油率进行检测,其以毛油与茶籽的质量比计,百分比达到了28-30%;最后从毛油中获取成品油的得率达到了92.35%以上,可见,本专利技术创造经过制备工艺获得的毛油中的杂质含量较低,并且成品油的品质较优,工艺流程较短,成本较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实施例1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油茶果,并将其置于太阳下暴晒处理3h,挑捡剔除霉变及瘪的,并在12h内完成,再将其置于烘干机中,控制温度为65℃烘干处理1h,堆存处理;(2)将步骤(1)处理好的茶果进行脱壳处理,并除去壳,获得油茶籽;(3)将油茶籽送入冷榨机中冷榨处理,冷榨机出油温度为30℃,获得毛油;(4)将毛油采用温度为55℃的水洗涤处理,再将其进行脱酸、脱色、脱胶、脱蜡、脱臭、沉降、脱水处理,获得成品茶油。实施例2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油茶果,并将其置于太阳下暴晒处理5h,挑捡剔除霉变及瘪的,并在12h内完成,再将其置于烘干机中,控制温度为70℃烘干处理2h,堆存处理;(2)将步骤(1)处理好的茶果进行脱壳处理,并除去壳,获得油茶籽;(3)将油茶籽送入冷榨机中冷榨处理,冷榨机出油温度为75℃,获得毛油;(4)将毛油采用温度为65℃的水洗涤处理,再将其进行脱酸、脱色、脱胶、脱蜡、脱臭、沉降、脱水处理,获得成品茶油。堆存处理时,环境的温度为-5℃至4℃。实施例3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油茶果,并将其置于太阳下暴晒处理4h,挑捡剔除霉变及瘪的,并在12h内完成,再将其置于烘干机中,控制温度为68℃烘干处理1.5h,堆存处理;(2)将步骤(1)处理好的茶果进行脱壳处理,并除去壳,获得油茶籽;(3)将油茶籽送入冷榨机中冷榨处理,冷榨机出油温度为55℃,获得毛油;(4)将毛油采用温度为60℃的水洗涤处理,再将其进行脱酸、脱色、脱胶、脱蜡、脱臭、沉降、脱水处理,获得成品茶油。堆存处理时,环境的温度为-5℃至4℃。脱壳获得的油茶籽中的含壳率低于0.05%。实施例4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油茶果,并将其置于太阳下暴晒处理3h,挑捡剔除霉变及瘪的,并在12h内完成,再将其置于烘干机中,控制温度为70℃烘干处理1h,堆存处理;(2)将步骤(1)处理好的茶果进行脱壳处理,并除去壳,获得油茶籽;(3)将油茶籽送入冷榨机中冷榨处理,冷榨机出油温度为75℃,获得毛油;(4)将毛油采用温度为55℃的水洗涤处理,再将其进行脱酸、脱色、脱胶、脱蜡、脱臭、沉降、脱水处理,获得成品茶油。所述的堆存处理,其堆存环境的温度为-5℃至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油茶果,并将其置于太阳下暴晒处理3‑5h,挑捡剔除霉变及瘪的,并在12h内完成,再将其置于烘干机中,控制温度为65‑70℃烘干处理1‑2h,堆存处理;(2)将步骤(1)处理好的茶果进行脱壳处理,并除去壳,获得油茶籽;(3)将油茶籽送入冷榨机中冷榨处理,冷榨机出油温度为30‑75℃,获得毛油;(4)将毛油采用温度为55‑65℃的水洗涤处理,再将其进行脱酸、脱色、脱胶、脱蜡、脱臭、沉降、脱水处理,获得成品茶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油茶果,并将其置于太阳下暴晒处理3-5h,挑捡剔除霉变及瘪的,并在12h内完成,再将其置于烘干机中,控制温度为65-70℃烘干处理1-2h,堆存处理;(2)将步骤(1)处理好的茶果进行脱壳处理,并除去壳,获得油茶籽;(3)将油茶籽送入冷榨机中冷榨处理,冷榨机出油温度为30-75℃,获得毛油;(4)将毛油采用温度为55-65℃的水洗涤处理,再将其进行脱酸、脱色、脱胶、脱蜡、脱臭、沉降、脱水处理,获得成品茶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堆存处理,其堆存环境的温度为-5℃至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油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壳,获得的油茶籽中的含壳率低于0.05%。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官强,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石阡佛顶山野生油茶油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