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包括多根与移动模架的主梁纵向轴线平行布置的平衡梁,多根平衡梁分别架设于移动模架的中支腿处于所述主梁两侧的支腿单元上,所述平衡梁与所述主梁之间设有用于平稳施加竖向作用力并进行受力偏差控制的平衡机构。平衡机构能够在施加竖向作用力的同时对受到的主梁反馈的反作用力进行受力偏差控制,降低由于主梁自身扰度带来的支撑力偏载问题,中支腿能够平衡受力,从而保证整体设备的安全以及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模具
,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的移动模架。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桥梁上部结构施工方法日趋多样,在不适宜搭设传统支架的环境下,采用移动模架施工方案具有多跨施工摊销成本低、无钢管支撑对环境影响小、受现场因素制约小、单跨施工周期短等优点。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台或墩柱作为支撑,可自行走的桥梁施工特种设备。移动模架系统主要由主梁、鼻梁、上横梁、挂梁、前支腿、中支腿、中小车、后滑梁等组成,并配有相应的液压电气系统。移动模架施工采用逐跨一次性施工成型,其安装快捷,操作简易,造价低廉,适用性广泛,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现浇连续箱梁桥的施工要求。在移动模架进行箱梁施工过程中,由前、中支腿与临时支墩支撑主梁,确保整个移动模架体系正常工作。其中中支腿结构受力最大,对其支撑能力要求较高,为了满足移动模架结构受力要求并保证足够的安全储备,中支腿支撑一般采用双顶支撑体系,即在纵桥向按间距布置两个千斤顶共同支撑主梁结构。而常规的中支腿双顶支撑存在以下两点不足:1、由于主梁自身挠度的影响导致纵桥向前后支撑高差较大,从而使两个支撑受力非常不均,即单个支撑所受荷载力巨大,而另一个支撑荷载力相较很小,这会大大增加对支撑系统承载可靠性的要求,在提高了费用投入的同时,降低了设备的安全保障。2、由于支撑受力不均导致其传递至下方中支腿上的支撑力存在偏载,中支腿未做到完全平衡受力,严重影响设备安全与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及移动模架,以解决现有移动模架中中支腿双顶支撑,主梁自身扰度影响导致双顶支撑受力不均,需要投入高成本以降低风险;支撑受力不均传递至下方,导致中支腿上的支撑力存在偏载,容易存在施工安全问题以及施工质量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包括多根与移动模架的主梁纵向轴线平行布置的平衡梁,多根平衡梁分别架设于移动模架的中支腿处于所述主梁两侧的支腿单元上,所述平衡梁与所述主梁之间设有用于平稳施加竖向作用力并进行受力偏差控制的平衡机构。进一步地,平衡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施加向上作用力以举升主梁和主梁上的箱梁主体施工模具的千斤顶、设于千斤顶底部用于平衡上部压力应力的平衡阀以及设于千斤顶上部用于传递和缓冲竖向作用力并进行受力偏差控制的球铰;千斤顶上部通过球铰连接主梁,千斤顶底部通过平衡阀连接平衡梁,球铰、千斤顶和平衡阀三者上下一一对应布设。进一步地,处于主梁同侧的多个平衡阀通过连通器互通,互通的平衡阀由平衡阀内的阀板、油缸、油路通过介质油构成等压体,以使千斤顶间承受压力保持一致。进一步地,处于主梁同侧的多个平衡阀均连有用于观察千斤顶受力情况的油压表。进一步地,平衡梁与主梁之间还设有用于主梁在移动模架移动过跨行走过程中带动平衡梁及平衡梁上平衡机构同时移动的吊装机构。进一步地,吊装机构采用安装于平衡梁与主梁之间的机械葫芦,在移动模架移动过跨时解除平衡梁与中支腿之间的连接,通过机械葫芦使平衡梁随同主梁进行前移。进一步地,主梁两侧的平横梁沿主梁对称布置,且主梁单侧的平衡梁本身也为纵横轴对称结构。进一步地,中支腿的各个支腿单元之间安装有用于保证中支腿垂直无偏差的联系杆件;中支腿通过底托安装在地面承台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模架,其包括上述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进一步地,主梁的前行端的前端装有支撑于箱梁的前支腿上用于为沿箱梁纵向移动的主梁进行导向的鼻梁,主梁的后端装有支撑于已浇筑完毕的成型箱梁上用于辅助主梁沿箱梁纵向移动和沿箱梁横向调曲的后滑梁。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通过中支腿形成地面支撑;通过在主梁的两侧的支腿单元上架设平衡梁,并使平衡梁与主梁平行,形成分布于主梁两侧的门式支撑结构;通过在平衡梁与主梁之间设置平衡机构,以实现由两侧的门式结构对主梁的平稳支撑,同时通过平衡机构能够稳定的抬升主梁及主梁上的箱梁主体施工模具,从而实现整个模架的前移行走,以方便对下一跨度的整体箱梁浇注施工;而平衡机构在对主梁及主梁上的箱梁主体施工模具进行抬举的同时,能够在施加竖向作用力的同时对受到的主梁反馈的反作用力进行受力偏差控制,降低由于主梁自身扰度带来的支撑力偏载问题,中支腿能够平衡受力,从而保证整体设备的安全以及施工质量。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平衡机构和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移动模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中支腿;101、支腿单元;2、箱梁主体施工模具;3、主梁;4、平衡梁;5、平衡机构;501、千斤顶;502、平衡阀;503、球铰;6、吊装机构;7、联系杆件;8、地面承台;9、前支腿;10、鼻梁;11、成型箱梁;12、后滑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1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平衡机构和吊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移动模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本实施例的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包括多根与移动模架的主梁3纵向轴线平行布置的平衡梁4,多根平衡梁分别架设于移动模架的中支腿1处于主梁3两侧的支腿单元101上,平衡梁4与主梁3之间设有用于平稳施加竖向作用力并进行受力偏差控制的平衡机构5。移动模架包括用于形成路面支撑的中支腿1、用于从底部展开以进行箱梁拆模或从底部闭合以浇筑箱梁的箱梁主体施工模具2以及支撑于中支腿1上用于承载箱梁主体施工模具2并带动箱梁主体施工模具2沿箱梁纵向移动的主梁3。中支腿1处于主梁3两侧的支腿单元101上架设有至少一根与主梁3纵向轴线平行布置的平衡梁4。本专利技术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通过中支腿1形成地面支撑;通过在主梁3的两侧的支腿单元101上架设平衡梁4,并使平衡梁4与主梁3平行,形成分布于主梁3两侧的门式支撑结构;通过在平衡梁4与主梁3之间设置平衡机构5,以实现由两侧的门式结构对主梁3的平稳支撑,同时通过平衡机构5能够稳定的抬升主梁3及主梁3上的箱梁主体施工模具2,从而实现整个模架的前移行走,以方便对下一跨度的整体箱梁浇注施工;而平衡机构5在对主梁3及主梁3上的箱梁主体施工模具2进行抬举的同时,能够在施加竖向作用力的同时对受到的主梁3反馈的反作用力进行受力偏差控制,降低由于主梁3自身扰度带来的支撑力偏载问题,中支腿1能够平衡受力,从而保证整体设备的安全以及施工质量。千斤顶平衡装置安装于移动模架中支腿1正上方,用于承受来自主梁3的荷载并将荷载均匀分布在中支腿1上。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平衡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施加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与移动模架的主梁(3)纵向轴线平行布置的平衡梁(4),多根平衡梁分别架设于移动模架的中支腿(1)处于所述主梁(3)两侧的支腿单元(101)上,所述平衡梁(4)与所述主梁(3)之间设有用于平稳施加竖向作用力并进行受力偏差控制的平衡机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根与移动模架的主梁(3)纵向轴线平行布置的平衡梁(4),多根平衡梁分别架设于移动模架的中支腿(1)处于所述主梁(3)两侧的支腿单元(101)上,所述平衡梁(4)与所述主梁(3)之间设有用于平稳施加竖向作用力并进行受力偏差控制的平衡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机构(5)包括至少一个用于施加向上作用力以举升所述主梁(3)和所述主梁(3)上的箱梁主体施工模具(2)的千斤顶(501)、设于所述千斤顶(501)底部用于平衡上部压力应力的平衡阀(502)以及设于所述千斤顶(501)上部用于传递和缓冲竖向作用力并进行受力偏差控制的球铰(503);所述千斤顶(501)上部通过所述球铰(503)连接所述主梁(3),所述千斤顶(501)底部通过所述平衡阀(502)连接所述平衡梁(4),所述球铰(503)、所述千斤顶(501)和所述平衡阀(502)三者上下一一对应布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主梁(3)同侧的多个所述平衡阀(502)通过连通器互通,互通的所述平衡阀(502)由所述平衡阀(502)内的阀板、油缸、油路通过介质油构成等压体,以使所述千斤顶(501)间承受压力保持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移动模架的千斤顶平衡装置,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主梁(3)同侧的多个所述平衡阀(502)均连有用于观察所述千斤顶(501)受力情况的油压表。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桂军,彭云涌,聂海柱,谈超,杨添雨,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