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用于将供应至发动机汽缸的进气冷却,其可包括:进气歧管,其用于将进气引导至汽缸;连接通道,其与进气歧管连通,用于将进气引导至进气歧管;进气通道,其与连接通道连通,用于接收室外空气;压缩机,其用于压缩经过进气通道的室外空气以及将作为进气的压缩的室外空气推送至连接通道;中冷器,其设置于连接通道,用于通过水冷将压缩机压缩的室外空气冷却;低温散热器,其用于将经过中冷器的冷却水中的剩余热量散播到空气中;冷却水通道,其设置为:循环依次经过低温散热器、压缩机和中冷器的冷却水;以及,水泵,其用于沿冷却水通道将冷却水泵入至循环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申请要求2014年10月2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4-0142836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通过水冷冷却进气的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通常,发动机在燃烧室内燃烧混合气,以通过使用来自燃烧的热能使其运行。在这种情况下,混合气作为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发动机通过进气歧管将混合物或者燃料以及空气供应至每个汽缸。发动机装设有进气通道,用于将室外空气或者再循环排气供应至进气歧管。该室外空气或者再循环排气可通过涡轮增压器的压缩机和中冷器供应至进气歧管。这样就需要用于冷却再循环高温排气的系统以及用于冷却压缩的高温室外空气的系统。但是,如果用于冷却室外空气或者再循环排气的系统过于复杂,势必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重量的增加以及燃油消耗的恶化。公开于本专利技术的背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一般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化结构优点的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中
的进气冷却系统,该种发动机在保持冷却性能的同时可简化其系统。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供一种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用于将供应至发动机汽缸的进气冷却,其可包括:进气歧管,其用于将进气引导至汽缸;连接通道,其与进气歧管连通,用于将进气引导至进气歧管;进气通道,其与连接通道连通,用于接收室外空气;压缩机,其用于压缩经过进气通道的室外空气以及将作为进气的压缩的室外空气推送至连接通道;中冷器,其设置于连接通道,用于通过水冷将压缩机压缩的室外空气冷却;低温散热器,其用于将经过中冷器的冷却水中的剩余热量散播到空气中;冷却水通道,其设置为:循环依次经过低温散热器、压缩机和中冷器的冷却水;以及,水泵,其用于沿冷却水通道将冷却水泵入至循环中。该系统可其进一步包括:排气歧管,其用于接收来自汽缸的排气;排气通道,其与排气歧管连通,用于将经过排气歧管的排气排出;以及,再循环通道,其为来自排气通道的分支并且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用于再循环经过排气通道中的作为进气的部分排气;所述压缩机可压缩经过进气通道的室外空气和经过再循环通道的再循环排气,并将经过压缩的作为进气的室外空气和再循环排气推送至连接通道;所述中冷器可冷却通过压缩机压缩的室外空气和再循环排气。所述冷却水通道可包括:流入线路,其中,经过中冷器和低温散热器的冷却水通过该流入线路引导至压缩机;流出线路,其中,经过压缩机的冷却水通过该流出线路自压缩机中排出;以及,循环线路,其形成为连通所述流入线路和所述流出线路,用于通过该流入线路将冷却水引导至压缩机以使冷却水在压缩机中循环。所述循环线路可形成于压缩机机体中,用于冷却水与经过压缩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循环线路可为通道,其沿着所述压缩机机体形成环形。所述压缩机可包括:室外空气入口,其用于接收引导至进气通道的室外空气;排气入口,其用于接收引导至再循环通道的再循环排气,以及,空气出口,其用于将经过压缩机并经过压缩的室外空气和再循环排气排出至连接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可形成为:流入线路,其用于将经过中冷器和低温散热器的冷却水引导至压缩机;流出线路,其用于将经过压缩机的冷却水自压缩机中排出;以及,循环线路,其用于通过该流入线路将冷却水引导至压缩机以使冷却水在压缩机中循环。所述循环线路可形成于压缩机的机体中,经过循环线路的冷却水与经过室外空气入口、排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不会受经过室外空气入口、排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空气的气流干扰。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和装置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将是能够知晓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案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共同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的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图2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的压缩机的透视图;图3为示出了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应当理解,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而是呈现各种特征的简化表示,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在这些图中,贯穿附图的多幅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相同或等同的部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详细参考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具体实施方案,这些具体实施方案的示例呈现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专利技术将与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方案相结合进行描述,应当理解,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制为这些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方案。相反,本专利技术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的具体实施方案,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由所附权利
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具体实施方案。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图1为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具体实施方案的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的示意图。参考图1,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包括进气歧管10、连接通道12、进气通道14、再循环通道24、压缩机32、中冷器40、冷却水通道90以及水泵70。进气歧管10为通道,其用于引导进气至形成发动机1的汽缸体3的多个汽缸5中,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能够知晓的。连接通道12为进气的通道,其与进气歧管10连通,用于将进气引导至进气歧管10。进气通道14为进气的通道,其用于接收室外空气并与连接通道12连通。再循环通道24为来自排气通道22的分支,排气通道22与排气歧管20连通,用于将排气从发动机排出。再循环通道24与连接通道12连通。此外,再循环通道24还具有循环经过排气通道22中的部分排气的功能,部分排气作为进气进入发动机。在这种情况下,排气通道22可依次穿过涡轮增压器30的涡轮35和后继处理单元60。在这里,排气歧管20作为通道用于接收来自形成发动机1的汽缸体3的多个汽缸中的排气,以及后继处理单元60作为用于去除或减少排气中污染物的设备,这些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均是能够知晓的。排气再循环阀80设置于再循环通道24。排气再循环阀80通过打开或关闭再循环通道24以控制排气的再循环时间和再循环排气的再循环速率。压缩机32设置于连接通道12、进气通道14和再循环通道24的交叉点。也就是,压缩机32连通连接通道12、进气通道14和再循环通道24。压缩机32将经过进气通道14的室外空气和经过再循环通道24的再循环排气推送至连接通道12,作为进入发动机1的进气。这里,涡轮增压器30包括压缩机32和涡轮35。涡轮35与排气歧管20连接以便通过排气流旋转。由于涡轮35的扭矩作用,压缩机32分别推送来自进气通道14和再循环通道24的空气并压缩室外空气和排气,并将经过压缩的室外空气和排气供应至发动机1。由于涡轮增压器30是发动机1的辅助单元,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能够知晓的,因此不再对其提供详细的描述。中冷器40设置于连接通道12。中冷器40冷却通过压缩机32压缩并经过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用于将供应至发动机汽缸的进气冷却,其包括:进气歧管,其用于将进气引导至汽缸;连接通道,其与进气歧管连通,用于将进气引导至进气歧管;进气通道,其与连接通道连通,用于接收室外空气;压缩机,其用于压缩经过进气通道的室外空气以及将作为进气的压缩的室外空气推送至连接通道;中冷器,其设置于连接通道,用于通过水冷将压缩机压缩的室外空气冷却;低温散热器,其用于将经过中冷器的冷却水中的剩余热量散播到空气中;冷却水通道,其设置为:循环依次经过低温散热器、压缩机和中冷器的冷却水;以及水泵,其用于沿冷却水通道将冷却水泵入至循环中。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21 KR 10-2014-01428361.一种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用于将供应至发动机汽缸的进气冷却,其包括:进气歧管,其用于将进气引导至汽缸;连接通道,其与进气歧管连通,用于将进气引导至进气歧管;进气通道,其与连接通道连通,用于接收室外空气;压缩机,其用于压缩经过进气通道的室外空气以及将作为进气的压缩的室外空气推送至连接通道;中冷器,其设置于连接通道,用于通过水冷将压缩机压缩的室外空气冷却;低温散热器,其用于将经过中冷器的冷却水中的剩余热量散播到空气中;冷却水通道,其设置为:循环依次经过低温散热器、压缩机和中冷器的冷却水;以及水泵,其用于沿冷却水通道将冷却水泵入至循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其进一步包括:排气歧管,其用于接收来自汽缸的排气;排气通道,其与排气歧管连通,用于将经过排气歧管的排气排出;以及再循环通道,其为来自排气通道的分支并且与所述连接通道连通,用于再循环经过排气通道中的作为进气的部分排气;其中,所述压缩机压缩经过进气通道的室外空气和经过再循环通道的再循环排气,并将经过压缩的作为进气的室外空气和再循环排气推送至连接通道;所述中冷器冷却通过压缩机压缩的室外空气和再循环排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中的进气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冷却水通道包括:流入线路,其中,经过中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元燮,
申请(专利权)人: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