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位移光罩及其制造方法,此相位移光罩包括:基板、相位移层以及遮蔽层。相位移层位于所述基板上。相位移层的图案包括主图案以及次解析辅助图案。次解析辅助图案配置于所述主图案的周围。所述相位移层具有透射率,所述透射率大于6%。遮蔽层至少覆盖所述相位移层的所述次解析辅助图案。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能保留次解析辅助图案的功能(即增加光刻处理裕度),而且在经过曝光处理与显影处理后,次解析辅助图案不会成像在半导体衬底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罩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相位移光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日新月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的技术节点(Technical node)持续向下微缩至38纳米,其关键尺寸(Critical Dimension)也随着元件缩小而愈来愈接近曝光机台的光学物理极限。因此,如何在现行曝光机台与光罩的条件下,得到最大的光刻处理裕度(Process window)将成为未来重要的一门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透射率的相位移光罩及其制造方法,其可保留次解析辅助图案(SRAFs)的功能,且在经过曝光处理与显影处理后,次解析辅助图案不会成像在半导体衬底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位移光罩包括:基板、相位移层以及遮蔽层。相位移层位于所述基板上。相位移层的图案包括主图案以及次解析辅助图案。次解析辅助图案配置于所述主图案的周围。所述相位移层具有透射率,所述透射率大于6%。遮蔽层至少覆盖所述相位移层的所述次解析辅助图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次解析辅助图案的线宽介于10nm至30nm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位移层的所述透射率介于18%至30%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位移层具有相位移,所述相位移为180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位移层的材料包括MoSi、TaSi、WSi、
CrSi、NiSi、CoSi、ZrSi、NbSi、TiSi或其组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位移光罩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如下。于基板上形成相位移层。所述相位移层的图案包括主图案与次解析辅助图案。所述次解析辅助图案配置于所述主图案的周围。于所述相位移层上形成遮蔽层。于所述基板上形成掩膜层,所述掩膜层至少覆盖所述次解析辅助图案上的所述遮蔽层。进行蚀刻处理,移除部分所述遮蔽层,以暴露未被所述掩膜层覆盖的所述相位移层的表面。移除所述掩膜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位移层具有透射率,所述透射率大于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相位移层的所述透射率介于18%至30%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掩膜层的材料包括光刻胶、抗反射层或其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次解析辅助图案在经过曝光处理与显影处理后,不会成像于半导体衬底上。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遮蔽层至少覆盖相位移层的次解析辅助图案上,使得本专利技术的次解析辅助图案的透射率趋近于0,且相位移趋近于0度。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不仅能保留次解析辅助图案的功能(即增加光刻处理裕度),而且在经过曝光处理与显影处理后,次解析辅助图案不会成像在半导体衬底上。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至图1F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相位移光罩的制造流程剖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相位移光罩;100:基板;102:相位移层;102a:主图案(图案化的相位移层);102b:次解析辅助图案(图案化的相位移层);104、104a、104b、104c:遮蔽层;106:光刻胶层;108、108a、108b:掩膜层;d:距离。具体实施方式图1A至图1F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相位移光罩的制造流程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A,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位移光罩10的制造方法,其步骤如下。于基板100上依序形成相位移层102以及遮蔽层104。基板100可例如是透明基板,透明基板的材料可例如是石英玻璃、聚合物或其他合适的透明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相位移光罩10的图案比例为欲转移图案的4倍,因此,以下相位移光罩10的距离、图案以及尺寸皆为欲转移图案的距离、图案以及尺寸的4倍。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相位移光罩10的距离、图案以及尺寸也可放大1倍、5倍或10倍不等。相位移层102具有透射率以及相位移。相位移层102的透射率大于6%,且所述相位移为180度。换言之,假设基板100为透明的,入射光穿透基板100时是完全透射并且不会产生任何相位移。因此,入射光穿透本实施例的相位移层102时,可透射大于6%的入射光且提供180度的相位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射率可介于18%至30%之间。相位移层102的材料可例如是MoSi、TaSi、WSi、CrSi、NiSi、CoSi、ZrSi、NbSi、TiSi或其组合,其形成方法可以利用电子射线(EB)蒸镀法、激光蒸镀法、原子层成膜(ALD)法、离子辅助溅镀法等来形成。在一实施例中,相位移层102的厚度可例如是40nm至100nm。遮蔽层104的材料可例如是铬(Chrome,Cr)或铬化合物(以下也称为铬系材料)等,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遮蔽层104的形成方法可以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或物理气相沉积法等来形成。在一实施例中,遮蔽层104的厚度可例如是2nm至100nm。然后,于遮蔽层104上形成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06。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06可定义出后续处理所形成的相位移层102图案。相位移层102的图案包
括主图案102a以及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如图1C所示)。请参照图1B,以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06当作掩膜,进行蚀刻处理,移除部分相位移层102与部分遮蔽层104,以暴露基板100的表面。所述蚀刻处理可例如是干式蚀刻处理或是湿式蚀刻处理。在一实施例中,当遮蔽层104的材料为铬系材料时,可使用硝酸铈铵及过氯酸的水溶液来进行蚀刻处理。接着,请参照图1C,移除图案化的光刻胶层106,以于基板100上形成图案化的相位移层102a、102b以及图案化的遮蔽层104a、104b。在本实施例中,图案化的相位移层102a可视为主图案(以下称为主图案102a),而图案化的相位移层102b可视为次解析辅助图案(以下称为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配置于主图案102a的周围。所谓次解析辅助图案是指关键尺寸极小的图案,在经过曝光处理与显影处理后,不会成像于半导体衬底上。在本实施例中,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的线宽可介于10nm至30nm之间。主图案102a的线宽可例如是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的线宽的3倍至20倍。如图1C所示,遮蔽层104a覆盖在主图案102a上;而遮蔽层104b覆盖在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上。虽然图1C中仅示出一个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配置于主图案102a之间,但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相位移光罩也可具有多个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分别配置于主图案102a的周围。请参照图1C与图1D,于基板100上形成掩膜层108。掩膜层108至少覆盖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详细地说,掩膜层108a覆盖遮蔽层104b的顶面、侧面、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的侧面以及部分基板100的表面;而掩膜层108b覆盖部分遮蔽层104a的顶面。如此一来,掩膜层108a便可保护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上的遮蔽层104b,以防止后续蚀刻处理移除遮蔽层104b。在本实施例中,掩膜层的材料可例如是光刻胶、抗反射层或其组合。掩膜层108a的侧壁至次解析辅助图案102b的侧壁之间的距离d可介于15nm至35nm之间。请参照图1E与图1F,以掩膜层108当作掩膜,进行蚀刻处理,移除部分遮蔽层104a,以暴露部分主图案102a的表面。所述蚀刻处理可例如是干式蚀刻处理或是湿式蚀刻处理。在一实施例中,当遮蔽层104a的材料为铬系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相位移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相位移层,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相位移层的图案包括:主图案;以及次解析辅助图案,配置于所述主图案的周围,其中所述相位移层具有透射率,所述透射率大于6%;以及遮蔽层,至少覆盖所述相位移层的所述次解析辅助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位移光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相位移层,位于所述基板上,所述相位移层的图案包括:主图案;以及次解析辅助图案,配置于所述主图案的周围,其中所述相位移层具有透射率,所述透射率大于6%;以及遮蔽层,至少覆盖所述相位移层的所述次解析辅助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移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次解析辅助图案的线宽介于10nm至30n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移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移层的所述透射率介于18%至3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移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移层具有相位移,所述相位移为180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位移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位移层的材料包括MoSi、TaSi、WSi、CrSi、NiSi、CoSi、ZrSi、NbSi、TiSi或其组合。6.一种相位移光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于基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高惇,
申请(专利权)人: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