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印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该转印传送装置包括:大致环形的带;转印辊,可旋转地设置;多个支撑辊,其在避开转印辊的各自的位置支撑带,并且使得带在绷紧的状态下可旋转;以及大致板状清洁件,利用清洁件与带的外周表面接触的一端清洁带的外周表面。多个支撑辊中的一个用作驱动辊被设置在(沿带的旋转方向)相对于转印辊的上游侧并且记录媒体开始通过带被接收的一侧上的位置。多个支撑辊中的另一个用作脱离侧辊被设置在(沿带的旋转方向)相对于转印辊的下游侧并且记录媒体从带被脱离的一侧上的位置。清洁件在从(沿带的旋转方向)带卷绕驱动辊的部分的中间点向上游侧延伸直至带卷绕脱离侧辊的部分的中间点的区域中的位置与带相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印传送装置和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介绍
在迄今为止所知道的转印传送装置中,环形带在穿过感光体与转印辊之间的夹持部(转印部)的同时旋转,该感光体被驱动为承载色调剂图像的同时旋转,该转印辊被挤靠到感光体并且随着感光体的旋转而旋转。诸如记录纸的记录介质保持在所述带的外围表面上并且以穿过转印部的方式被所述带传送,从而将感光体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至记录介质。随后,记录介质从所述带的外围表面脱离(见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10-268601和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84796)。在这样的转印传送装置中,如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10-268601和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No.2006-184796所公开的,当所述带利用由驱动辊施加的驱动力旋转时,所述带的外周表面被设置为与所述带的外围表面接触的清洁件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被配置为抑制在由环形带保持的记录介质进入并穿过转印辊与感光体彼此面对的转印部时由于可能发生的任何改变而导致的转印不均匀性的发生(诸如图像不均匀性)的转印传送装置,并且还提供了一种包括转印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转印传送装置,该转印传送装置包括:大致环形的带,所述带旋转,以便传送由带的外周围表面接收的记录介质,带在传送记录介质之后使记录介质从外周表面脱离,带在其旋转方向上可伸缩;转印辊,可旋转地设置,使得带的外周表面挤压感光体,该感光体在承载将被转印至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的同时被驱动旋转;多个支撑辊,在避开转印辊的各自的位置处支撑带,并且使得带在绷紧的状态下可旋转;以及大致板状清洁件,利用清洁件的与带的外周表面接触
的一端清洁带的外周表面。多个支撑辊中的一个用作驱动辊,驱动辊被设置于在带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转印辊的上游侧、并且在记录介质开始被带接收的一侧的位置。多个支撑辊中的另一个用作脱离侧辊,脱离侧辊被设置于在带的旋转方向上相对于转印辊的下游侧、并且在记录介质从带脱离的一侧的位置。清洁件在如下区域中的位置处与带接触,所述区域在带的旋转方向上从带的卷绕驱动辊的部分的中间点朝向上游侧延伸直至带的卷绕脱离侧辊的部分的中间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清洁件在如下区域中的位置处与带接触,所述区域在带的旋转方向上从带的卷绕脱离侧辊的部分的中间点延伸至该部分的下游端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驱动辊的旋转速度高于感光体的旋转速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驱动辊的旋转速度被设置为使得与感光体的旋转速度产生不小于1%并且不大于5%的速度差的值。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转印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的转印传送装置中,抑制了当由带保持的记录介质进入并穿过转印辊与感光体彼此面对的转印部时可能发生的任何改变而导致的转印不均匀性(诸如图像不均匀性)的出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的转印传送装置中,在记录介质从带脱离后粘附在带上的物质(诸如残余色调剂和纸屑)在通过脱离侧辊之后并且在到达驱动辊之前可能从带上掉落并且可能污染相关元件的概率低于清洁件设置在任何其它位置处的情况下的概率。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的转印传送装置中,相比驱动辊的旋转速度低于或等于感光体的旋转速度的情况,更容易产生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产生的有利效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的转印传送装置中,相比将驱动辊的旋转速度设定为相对于感光体的旋转速度产生非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限定的速度差的任何速度差的值的情况,更确定地产生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中产生的有利的效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抑制了当由带保持的记录介质进入并穿过转印辊与感光体彼此面对的转印部时可能发生的任何改变而导致的转印不均匀性(诸如图像不均匀性)的出现,并且降低了转印不均匀性引起图像品质劣化的概率。附图说明将基于下列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转印传送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相关元件;图2示出了包括在图1中示出的转印传送装置中的清洁件的位置;图3示出了包括在图1中示出的转印传送装置中的转印传送带的状态;图4是在评价试验以及评价试验的准备中形成的试验图像的平面图,包括试验图像中的一张的局部放大图;图5A和图5B是概念性示出在评价试验的准备中使用的一些样本上进行的测量的结果的曲线图;图6是示出在评价试验的准备中获得的相对于理论值的线宽偏差率与相对于理论值的线宽偏差总和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是总结在评价试验1中的相对于理论值的线宽偏差率的测量的结果的图表;图8是示出在评价试验2中获得的感光鼓与驱动辊之间的速度差和相对于理论值的线宽偏差率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包括在转印传送装置中的清洁件的位置;图10A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在评价试验中使用的比较示例1的转印传送装置;以及图10B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在评价试验中和在针对评价试验的准备中使用的比较示例2的转印传送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相关元件。图像形成设备的相关元件的配置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1包括在壳体(未示出)中的:图像形
成装置2,通过利用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色调剂对输入到图像形成设备1的图像信息进行显影而在感光鼓21上形成色调剂图像;转印传送装置3,将在图像形成装置2中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通过转印传送带31保持并且传送的记录纸9;送纸装置4,容纳并且顺序地输送将被供应到限定在图像形成装置2与转印传送装置3之间的转印部的记录纸9;定影装置5,允许已经转印了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9从其中通过并由此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9;以及其它相关元件。图1中所示的点划线表示记录纸9被传送至转印部所沿的传送路径,将在下面进行单独描述。图像形成装置2包括:感光鼓21,被驱动为沿箭头A表示的方向(以下称为方向A)旋转;充电装置22,向在感光鼓21的外围上的图像承载表面充电;曝光装置23,向感光鼓21的带电的图像承载表面施加基于图像信息而生成的光(带箭头的虚线),并由此在图像承载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4,利用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色调剂对在感光鼓21的图像承载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由此形成色调剂图像;鼓清洁装置26,去除粘附在感光鼓21的经历了色调剂图像的转印的图像承载表面的多余的物质(诸如残留的色调剂);清洁前充电器27,减少在从感光鼓21转印了色调剂图像之后并且在残留的色调剂到达鼓清洁装置26之前残留在图像承载表面上的色调剂的带电量;以及其它相关元件。感光鼓21具有包括围绕接地的圆筒形或圆柱状导电基件设置的光导层(感光层)的图像承载表面。光导层由有机感光材料等制成。感光鼓21从回转驱动装置(未示出)接收电力并且沿方向A旋转。充电装置22对感光鼓21的图像承载表面充电至预定极性的预定电位,并且充电装置22是例如格栅式电晕放电器(scorotron corona discharger)。例如,如果显影装置24属于反转显影类型,则充电的极性被设定为与由显影装置24提供的色调剂的充电的极性相同。曝光装置23将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印传送装置,所述转印传送装置包括:大致环形的带,所述带旋转,以便传送由所述带的外周表面接收的记录介质,所述带在传送所述记录介质之后使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外周表面脱离,所述带在所述带的旋转方向上是可伸缩的;转印辊,所述转印辊可旋转地设置,使得所述带的所述外周表面挤压感光体,所述感光体在承载将被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的同时被驱动旋转;多个支撑辊,所述多个支撑辊在避开所述转印辊的各自的位置处支撑所述带,并且使得所述带在绷紧的状态下可旋转;以及大致板状清洁件,所述清洁件利用所述清洁件的与所述带的所述外周表面接触的一端清洁所述带的所述外周表面,其中,所述多个支撑辊中的一个用作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被设置于在所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于所述转印辊的上游侧、并且在所述记录介质开始要被所述带接收的一侧的位置,其中,所述多个支撑辊中的另一个用作脱离侧辊,所述脱离侧辊被设置于在所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于所述转印辊的下游侧、并且在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带脱离的一侧的位置,并且其中,所述清洁件在如下区域中的位置处与所述带接触,所述区域在所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从所述带的卷绕所述驱动辊的部分的中间点朝向所述上游侧延伸直至所述带的卷绕所述脱离侧辊的部分的中间点。...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24 JP 2014-2606111.一种转印传送装置,所述转印传送装置包括:大致环形的带,所述带旋转,以便传送由所述带的外周表面接收的记录介质,所述带在传送所述记录介质之后使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外周表面脱离,所述带在所述带的旋转方向上是可伸缩的;转印辊,所述转印辊可旋转地设置,使得所述带的所述外周表面挤压感光体,所述感光体在承载将被转印至所述记录介质的色调剂图像的同时被驱动旋转;多个支撑辊,所述多个支撑辊在避开所述转印辊的各自的位置处支撑所述带,并且使得所述带在绷紧的状态下可旋转;以及大致板状清洁件,所述清洁件利用所述清洁件的与所述带的所述外周表面接触的一端清洁所述带的所述外周表面,其中,所述多个支撑辊中的一个用作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被设置于在所述带的所述旋转方向上的相对于所述转印辊的上游侧、并且在所述记录介质开始要被所述带接收的一侧的位置,其中,所述多个支撑辊中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德山笃人,田中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