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密性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3113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机架、上模板、运输轨道、上件组件与下件组件,运输轨道依次由上件组件、上模板、下件组件下方通过,运输轨道上安装有下模板,下模板顶面规则排列有多个电极板的安装槽,下模板上还设置有通入氦气的通气孔,多个安装槽、通气孔之间连通,上模板的底面设置有与安装槽相对应的多个凹槽,上模板上还设置有出气孔,多个凹槽、出气孔之间连通,出气孔上连接有氦气检测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对电极板的气密性检测规范化、机械化。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密性检测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针对蓄电池上的电极板的气密性检测的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在汽车上使用电力能源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电力能源作为新能源,相比较于传统的石油能源,其具有清洁、可再生等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汽车上开始安装蓄电池,对于安装在汽车上的蓄电池的生产要求很高。现生产蓄电池上的电极板,如图1所示,为上设有正极柱a与负极柱b的平面板体结构,正极柱与负极柱之间还设置有腰形孔c。所述的腰形孔c上覆盖有一层透明的贴膜纸。在贴膜完成后,需要对电极板进行气密性的检查,确保电极板覆在蓄电池的顶面后,蓄电池内的密封性不会出现问题。现针对电极板的气密性检测并没有好的方法,只能通过人工观察贴膜纸是否牢固的覆盖在腰形孔上。无法对正极柱、负极柱上的气密性进行检测。上述检测方法效率低下,且检测结果并不牢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气密性检测设备,针对电极板设计的气密性检测设备,通过设备来准确快速的检测电极板的气密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机架、上模板、运输轨道、上件组件与下件组件,所述的运输轨道依次由上件组件、上模板、下件组件下方通过,所述的运输轨道上安装有下模板,所述的下模板顶面规则排列有多个电极板的安装槽,下模板上还设置有通入氦气的通气孔,多个安装槽、通气孔之间连通,所述的上模板的底面设置有与安装槽相对应的多个凹槽,上模板上还设置有出气孔,多个凹槽、出气孔之间连通,出气孔上连接有氦气检测装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安装槽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沉槽,多个安装槽内的多个第一沉槽之间连通,所述的第一沉槽与通气孔连通,所述的安装槽的外周设置有密封圈。在电极板安放在安装槽内以后,由于密封圈的作用,电极板下方的第一沉槽内的空气与电极板上方的空气隔开。可以通过通气孔向第一沉槽内输送氦气。本专利技术的下模板在生产过程中,想要连通所有的第一沉槽存在一定的困难。可以从下模板的侧面打多个孔,由此贯通所有的第一沉孔。而在使用时,将下模板侧面的孔堵住,留下通气孔来输送氦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上模板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带动下模板上下移动可覆盖在下模板上,所述的凹槽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沉槽,多个安装槽内的多个第二沉槽之间连通,所述的第二沉槽与出气孔连通。在检测时,将电极板安装在下模板上,上模板下压将电极板密封在安装槽与凹槽之间。电极板将隔开了第一沉槽与第二沉槽,当电极板密封性良好时,第一沉槽内的气体将无法进入第二沉槽内,当然也就无法在出气孔处检测到第一沉槽内的氦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安装槽底面设置有三个第一沉槽,三个第一沉槽分别对应电极板上的正极柱、腰形孔、负极柱,凹槽的底面设置有三个第二沉槽,三个第二沉槽分别对应电极板上的正极柱、腰形孔、负极柱。电极板在检测过程中,主要检测的三个地方就是正极柱、腰形孔、负极柱。因此设置三个第一沉槽、三个第二沉槽与其对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进气孔设置在下模板的侧面,所述的出气孔设置在上模板的顶面,所述的出气孔通过真空泵与氦气检测装置连接。如果电极板的气密性不佳,通过真空泵将第二沉槽内的空气抽出,同时也会将第一沉槽内的空气抽出。而第一沉槽内的空气中混有氦气,氦气检测装置马上会检测到并进行报警。如果电极板的气密性良好,氦气检测装置将不会检测到氦气。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的下件组件包括通往不同方向的正品取件板与次品取件板。通过次品取件板将次品电极板取出,剩下的都可以由正品取件板运输成品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上模板与下模板将电极板密封在内,并由电极板隔开安装槽与凹槽。因此若是电极板气密性良好,往通气孔内通入氦气,安装槽、凹槽之间的空气不流通,在出气孔处不会检测到氦气,也就是氦气检测装置并不会报警。若电极板气密性不好,往通气孔内通入氦气,在出气孔处会检测到氦气,氦气检测装置会报警。这就是本专利技术对电极板进行气密性检测的原理。本专利技术将对电极板的气密性检测规范化、机械化。大大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以及检测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上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至图4所示: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机架1、上模板2、运输轨道3、上件组件4与下件组件5,运输轨道3依次由上件组件4、上模板2、下件组件5下方通过,运输轨道3上安装有下模板6,下模板6顶面规则排列有多个电极板10的安装槽7,下模板6上还设置有通入氦气的通气孔8,多个安装槽7、通气孔8之间连通,上模板2的底面设置有与安装槽7相对应的多个凹槽9,上模板2上还设置有出气孔11,多个凹槽9、出气孔11之间连通,出气孔11上连接有氦气检测装置。安装槽7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沉槽21,多个安装槽7内的多个第一沉槽21之间连通,第一沉槽21与通气孔8连通,安装槽7的外周设置有密封圈23。上模板2上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带动下模板6上下移动可覆盖在下模板6上,凹槽9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二沉槽22,多个安装槽7内的多个第二沉槽22之间连通,第二沉槽22与出气孔11连通。安装槽7底面设置有三个第一沉槽21,三个第一沉槽21分别对应电极板10上的正极柱a、腰形孔c、负极柱b,凹槽9的底面设置有三个第二沉槽22,三个第二沉槽22分别对应电极板10上的正极柱a、腰形孔c、负极柱b。进气孔设置在下模板6的侧面,出气孔11设置在上模板2的顶面,出气孔11通过真空泵与氦气检测装置连接。下件组件5包括通往不同方向的正品取件板与次品取件板。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密性检测设备

【技术保护点】
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模板、运输轨道、上件组件与下件组件,所述的运输轨道依次由上件组件、上模板、下件组件下方通过,所述的运输轨道上安装有下模板,所述的下模板顶面规则排列有多个电极板的安装槽,下模板上还设置有通入氦气的通气孔,多个安装槽、通气孔之间连通,所述的上模板的底面设置有与安装槽相对应的多个凹槽,上模板上还设置有出气孔,多个凹槽、出气孔之间连通,出气孔上连接有氦气检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上模板、运输轨道、上件组件与下件组件,所述的运输轨道依次由上件组件、上模板、下件组件下方通过,所述的运输轨道上安装有下模板,所述的下模板顶面规则排列有多个电极板的安装槽,下模板上还设置有通入氦气的通气孔,多个安装槽、通气孔之间连通,所述的上模板的底面设置有与安装槽相对应的多个凹槽,上模板上还设置有出气孔,多个凹槽、出气孔之间连通,出气孔上连接有氦气检测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槽的底面设置有多个第一沉槽,多个安装槽内的多个第一沉槽之间连通,所述的第一沉槽与通气孔连通,所述的安装槽的外周设置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蓝鲸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