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9514 阅读:4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9 17: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其在提供增亮效果的同时可以阻隔吸收短波长蓝光,同时还具有抗电磁波效果,提升其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含有上扩散膜、下扩散膜,上扩散膜下面设有上增亮膜,上增亮膜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抗蓝光UV高粘胶层、A基材、棱镜结构层,下扩散膜上面设有下增亮膜,下增亮膜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B基材、纳米吸波层和棱镜结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吸收背光源发出的短波蓝光,减少液晶显示短波蓝光对使用者眼睛的伤害,还具有抗电磁波功能,优化增亮膜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保护膜,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效果的增亮膜。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器有着能耗低、重量轻、无辐射、无闪烁等优点,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显示器,但液晶作为一种被动发光材料,需要依靠背光模组才能实现图像的显示,一般来说,背光模组由光源、反射膜、导光板、光学模组组成,其中光学模组包含下扩散膜、下增亮膜、上增亮膜、上扩散膜;扩散膜可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化成均匀的面光源,而增亮膜能将原本发散的光线集中至轴向方向,从而提高液晶显示器正视亮度。为了使轴向亮度最大化,目前主流的背光源模组均采用棱镜结构层互成90°的上下增亮膜作为增亮膜组,光线经过下增亮膜后,在一方向上被集中到±35°的视角范围内,经过上增亮膜时,光线在垂直方向上再次被汇集到±35°的视角范围内,从而实现两次增亮,增益效果大大提高。另外,在背光源方面,由于LED的节能环保、寿命长、显色性好等优点,目前LED光源正逐渐取代传统的CCFL灯源成为主流的背光源,而一般白光LED光源发出的白光是由LED芯片发出的蓝光和激发荧光粉产生的黄光混合而成,然而LED光源大量的蓝光对对眼镜的伤害极大,对眼睛伤害最大的就在360nm~500nm之间的高能短波蓝光。它会直接穿透角膜,对眼底中的视网膜造成伤害,导致黄斑区病变,尤其是450nm~460nm这一区间,伤害最大。在保证显色性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蓝光,特别是短波长蓝光的含量,
以降低蓝光对眼睛的伤害。而目前市场上的增亮膜功能比较单一,不具备抗电磁波的功能,不能满意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该增亮膜能同时实现空间多方向光学增益效果,其在提供增亮效果的同时可以阻隔吸收短波长蓝光,减少背光模组发出的蓝光对使用者眼睛的伤害;同时还具有抗电磁波效果,提升其使用性能。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包含有上扩散膜、下扩散膜,上扩散膜下面设有上增亮膜,上增亮膜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抗蓝光UV高粘胶层、A基材、棱镜结构层,棱镜结构层设置在A基材上面;下扩散膜上面设有下增亮膜,下增亮膜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B基材、纳米吸波层和棱镜结构层;上增亮膜设置在下增亮膜上面;抗蓝光UV高粘胶层为加入有抗蓝光助剂的高粘胶涂层。棱镜结构层由多个棱镜单体组成,棱镜单体沿其长度方向相互水平设置在A基材与B基材上;若干棱镜单体沿其长度方向平行分布设置组成棱镜结构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吸波层为颗粒大小为纳米级的金属粉体组成的金属纳米分散入的有机硅类树脂层或丙烯酸类树脂层;纳米吸波层厚度d6为5~17μm。纳米吸波层采用纳米吸波材料,纳米吸波材料是以经处理的羟基Fe、Co、Ni等金属或其合金粉体与介质型纳米粉体、纳米管的一种或多种,分散于聚氨酯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或丙烯酸类树脂的一种及组合。抗蓝光UV高粘胶层为加入有抗蓝光助剂的丙烯酸层、有机硅层或聚氨酯材料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基材、B基材厚度d1为30~150μm,棱镜结构层高度d2为7~20μm,抗蓝光UV高粘胶层厚度d5为3~8μm;棱镜结构层和抗蓝光UV高粘胶层设置在A基材的上面,A基材的上面引入抗蓝光UV高粘胶层,在抗蓝光UV高粘胶层上面设置棱镜结构层。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镜单体截面为一等腰三角形,棱镜单体等腰三角形顶角的角度α为85~95°;棱镜单体等腰三角形底边边长d3为28~55μm;纳米吸波层厚度d6为11~14μm,抗蓝光UV高粘胶层厚度d5为8~20μm。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B基材上的棱镜单体顶部为一圆顶,B基材上的棱镜单体顶部的圆顶半径大小为3~8μm,棱镜单体圆顶(相邻顶部圆顶)之间的间距d4为12~35μm。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棱镜结构层为丙烯酸UV固化树脂层,所述下增亮膜与上增亮膜的棱镜单体长度方向相互垂直。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A基材、B基材材料为聚酯薄膜(PET)、聚碳酸酯薄膜(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的一种,A基材、B基材材料透光率在90%以上,雾度小于1%。本技术的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相比传统结构的增亮膜,通过棱镜结构层,能同时实现空间多方向光学增益效果;其在提供亮度增益的同时,能有效吸收背光源发出的短波蓝光,减少液晶显示短波蓝光对使用者眼睛的伤害。本技术还具有抗电磁波功能,优化增亮膜的功能,利于光学膜的大规模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上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下增亮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上扩散膜15,下扩散膜16,上增亮膜20,A基材21,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下增亮膜30,B基材31,纳米吸波层33,棱镜结构层41,棱镜单体42。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解析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藉由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本技术的具有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下增亮膜30、上增亮膜20),其A基材21上设有棱镜结构层41,棱镜单体42沿其长度方向相互水平设置在A基材21与B基材31上;若干棱镜单体42沿其长度方向平行分布设置组成棱镜结构层41。棱镜单体42截面为一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顶角角度α为88~93°;棱镜单体42等腰三角形底边边长d3为35~50μm。A基材21、B基材31厚度d1为60~110μm,棱镜结构层41高度d2为12~18μm,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厚度d5为3~5μm。纳米吸波层33厚度d6为11~14μm。下增亮膜30的棱镜单体42的顶部为一圆顶,棱镜单体42顶部的圆顶半径大小为3~8μm,棱镜单体42圆顶(相邻顶部圆顶)之间的间距d4为12~35μm。进一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棱镜结构层41由若干随长度方向平行分布的棱镜单体42构成。棱镜单体42的横截面呈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度α为90°。棱镜单体42的底边边长d3为42μm,棱镜单体42的高度d2为15μm。A基材21、B基材31为PET膜、PMMA膜或PC膜,其厚度d1为115μm。棱镜结构层41为丙烯酸UV固化树脂层。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厚度d5为17μm。该光学膜组主要为液晶显示面板提供足够亮度的均一照明光源,均一程度主要由上扩散膜15、下扩散膜16提供,上增亮膜20、下增亮膜30可提高均一光源的轴向亮度,节省电能,延长电池使用时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设置在A基材21的上面;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上面设置由棱镜结构层41。A基材21厚度d1为80μm,棱镜结构层41厚度d2为21μm,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厚度d5为10μm。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抗蓝光UV胶)选用丙烯酸光固化体系,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的原料组成及重量份为:高粘胶 100重量份;抗蓝光助剂 1~5重量份;溶剂 6~17重量份;高粘胶是:丙烯酸压敏胶、硅胶压敏胶、聚氨酯压敏胶、环氧压敏胶中的任何一种;溶剂为乙酸乙酯、乙酸正丁酯、甲苯、丁酮、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中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包含有:上扩散膜(15)、下扩散膜(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扩散膜(15)下面设有上增亮膜(20),所述上增亮膜(20)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A基材(21)、棱镜结构层(41),所述棱镜结构层(41)设置在A基材(21)上面;所述下扩散膜(16)上面设有下增亮膜(30),所述下增亮膜(30)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B基材(31)、纳米吸波层(33)和棱镜结构层(41);所述上增亮膜(20)设置在下增亮膜(30)上面;所述棱镜结构层(41)由多个棱镜单体(42)组成,所述棱镜单体(42)沿其长度方向相互水平设置在A基材(21)与B基材(31)上;若干棱镜单体(42)沿其长度方向平行分布设置组成棱镜结构层(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包含有:上扩散膜(15)、下扩散膜(1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扩散膜(15)下面设有上增亮膜(20),所述上增亮膜(20)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A基材(21)、棱镜结构层(41),所述棱镜结构层(41)设置在A基材(21)上面;所述下扩散膜(16)上面设有下增亮膜(30),所述下增亮膜(30)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B基材(31)、纳米吸波层(33)和棱镜结构层(41);所述上增亮膜(20)设置在下增亮膜(30)上面;所述棱镜结构层(41)由多个棱镜单体(42)组成,所述棱镜单体(42)沿其长度方向相互水平设置在A基材(21)与B基材(31)上;若干棱镜单体(42)沿其长度方向平行分布设置组成棱镜结构层(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吸波层(33)厚度d6为5~17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蓝光电磁屏蔽增亮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基材(21)、B基材(31)厚度d1为30~150μm,所述棱镜结构层(41)高度d2为7~20μm,所述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厚度d5为3~8μm;所述棱镜结构层(41)和抗蓝光UV高粘胶层(22)设置在A基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