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分光膜,且分光膜设置在背离显示侧的显示基板上,显示用电极位于分光膜的靠近显示侧的一侧,从而分光膜不会影响驱动电场的分布,保证显示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光线透过率和色域,减薄器件的厚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分光技术能够使红、绿、蓝三色在空间上高效分离。在显示领域使用这种分光膜有很多好处,比如:提高光线利用率,即使在使用彩膜时,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光线的透过率,理论上可以提升300%,同时,还能提高色域。以液晶显示器件为例,液晶显示器件的主体结构为对盒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填充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液晶显示器件使用分光膜的实现结构有两种,一种是:分光膜做在液晶显示面板外,这样的好处是工艺容易实现,但是存在的问题是与显示面板的间隙太大,对位精度和信赖性存在问题,这些因素都会制约使用分光膜的显示器件的显示效果;另一种是:把分光膜内嵌到显示面板内部。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把纳米分光膜叠加在阵列基板或彩膜基板的表面,由于纳米分光膜的厚度达10um,会影响液晶驱动电场的分布,进而影响显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解决分光膜内嵌在显示面板内部会影响驱动电场分布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每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透射特定颜色光线的子像素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显示侧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形成驱动电场的显示用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分光膜,所述显示用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底和分光膜之间,所述分光膜用于从显示用光线中分离出特定颜色的光线照射到透射相同颜色光线的子像素区域。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第一基底上的公共电极,还包括分光膜,以及覆盖所述分光膜的背离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的平坦层,所述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平坦层的背离分光膜的表面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分光膜内嵌在显示面板上,并设置在背离显示侧的显示基板上,显示用电极位于分光膜的靠近显示侧的一侧,从而分光膜不会影响驱动电场的分布,保证显示质量,同时,还能提高光线透过率和色域,减薄器件的厚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光膜的分光原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将分光膜设置在背离显示侧的基板上,并设置显示用电极位于分光膜的靠近显示侧的一侧,从而使得分光膜不会影响驱动电场的分布,并提高显示质量,降低功耗,减薄产品的厚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尤其适用于不能自主发光的显示器件,如:液晶显示器件、电润湿显示器件,显示用光线首先经过分光膜进行分光,然后再用于显示,提高光线利用率,缺省彩膜。为了克服混光现象,也可以与彩膜结合使用时,还能够大幅度提高光线透过率,理论上可以提升300%,同时,还能提高色域。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每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透射特定颜色光线的子像素区域,配合实现彩色显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1和第二基板2,第二基板2靠近显示侧设置。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形成驱动电场的显示用电极。第二基板2包括第二基底200,第一基板1包括第一基底100和设置在第一基底100上的分光膜3。所述显示用电极位于第二基底200和分光膜3之间,即,所述显示用电极位于分光膜3的靠近显示侧的一侧,防止分光膜3的厚度较大,影响电场分布,进而影响显示。分光膜3用于从显示用光线中分离出特定颜色的光线照射到透射相同颜色光线的子像素区域,提高光线利用率,缺省彩膜。为了克服混光现象,也可以与彩膜结合使用,能够大幅提高光线透过率,同时,还能提高色域。同时,由于分光膜3设置在显示面板的基板上,提高了分光膜3与子像素区域的对位精度,减薄了器件的厚度。其中,分光膜3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100的靠近显示侧的表面上,如图1所示。分光膜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基底的背离显示侧的表面上。进一步地,第一基板1还可以包括覆盖分光膜3的背离第一基底100的表面的平坦层10,以提供平坦表面。作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分光膜3设置在第一基底100的靠近显示侧的表面上,分光膜3的背离第一基底100的表面覆盖有平坦层10。平坦层10与分光膜3的折射率不同,且整个平坦层10的折射率相同,有利于实现分光,并保证分光的均一分布。平坦层10的材料选择高透明的材料,光线透过率大于80%。平坦层10与分光膜3的折射率差值大于0.1,差值越大越好。平坦层10的折射率可以大于分光膜3的折射率,也可以小于分光膜3的折射率。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显示用电极(例如:液晶显示面板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位于分光膜的靠近显示侧的一侧,具体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上,或分别设置在两个基板上。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上,或,将其中一个电极设置在第一基板上,另一个电极设置在第二基板上。图1和图2中,像素电极4设置在第二基板2上,公共电极5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当分光膜3设置在第一基底100的靠近显示侧的表面上时,公共电极5具体设置在覆盖分光膜3的平坦层10上。下面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来具体介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填充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300。显示用光线由背光源模组提供,经由分光膜3的分光后照射子像素区域。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板2为阵列基板,采用阵列基板2靠近显示侧设置的前置方式,并将分光膜3设置在第一基板1上,有利于实现液晶分子300、像素电极4和公共电极5位于分光膜3的靠近显示侧的一侧,使分光膜3不会影响电场对液晶分子的驱动。对于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阵列基板2还包括位于每一子像素区域的薄膜晶体管6,像素电极4与薄膜晶体管6的漏电极7电性连接,以薄膜晶体管6作为驱动元件,向像素电极4传输像素电压。薄膜晶体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控制简单等优点。进一步地,分光膜3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的靠近显示侧的表面上,分光膜3的背离第一基底100的表面覆盖有平坦层10,用以提供平坦表面。平坦层10与分光膜3的折射率不同,且整个平坦层10的折射率相同,有利于实现分光,并保证分光的均一分布。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可以为横向电场型或纵向电场型。对于横向电场型,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位于第二基底200的背离显示侧的表面上,用于形成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对于纵向电场型,像素电极4设置在阵列基板2上,位于第二基底200的背离显示侧的表面上,公共电极5设置在平坦层10的靠近显示侧的表面上,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为了实现彩色显示,所述液晶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每一子像素区域的滤光层8,滤光层8透射特定颜色的光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每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透射特定颜色光线的子像素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显示侧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形成驱动电场的显示用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分光膜,所述显示用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底和分光膜之间,所述分光膜用于从显示用光线中分离出特定颜色的光线照射到透射相同颜色光线的子像素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区域,每一像素区域包括多个透射特定颜色光线的子像素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对盒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显示侧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用于形成驱动电场的显示用电极,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二基底,所述第一基板包括第一基底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上的分光膜,所述显示用电极位于所述第二基底和分光膜之间,所述分光膜用于从显示用光线中分离出特定颜色的光线照射到透射相同颜色光线的子像素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所述第二基板为阵列基板,所述第二基板的每一子像素区域包括透射特定颜色光线的滤光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还包括覆盖所述分光膜的背离所述第一基底的表面的平坦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膜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底的靠近显示侧的表面上,所述平坦层与所述分光膜的折射率不同,且整个平坦层的折射率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还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显示用电极包括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所述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基底的背离显示侧的表面上,用于形成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纪风,杨亚锋,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