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21640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8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均光结构,其安装于室内与室外之间,均光结构包括多个格状导光元件,每一个格状导光元件具有一多边形轮廓边缘,多边形轮廓边缘具有相对应的多个折角,多个格状导光元件通过多边形轮廓边缘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片状导光单元。位于室外的太阳光通过片状导光单元,以转换为一投向室内的均匀面光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均光结构,尤指一种能可收纳并邻近地设置于窗户上的均光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而言,习知窗户上的玻璃仅具有透光的功能,让由外射入的阳光光线通过窗户上的玻璃而进入室内,使室内通过该玻璃引进自然光。然而,由外射入的光线之方向需视室外光线由何种角度通过窗户上的玻璃而进入室内,藉此,由室外所照入的光线常常会特别集中于某一地方,使得室内的采光不均匀,也容易产生刺眼的眩光(glare)。而为了解决上述眩光或阳光直射的问题,一般常用的方式为加装百叶窗或窗帘,以阻绝外部阳光的照射。然而,一旦使用百叶窗或是窗帘后,会使得室内不具有自然采光,需另外使用室内照明系统。虽然另有开发出能够使室外光线产生漫射效果的玻璃,以克服上述眩光或采光不均匀的问题。然而此种漫射玻璃的价格极为昂贵,且若欲应用于已装设有玻璃的窗户上时则需要将该整组窗户框架替换,此外,一般人眼也无法由漫射玻璃的一侧看穿至另一侧,因此无法看穿窗外的景象。同时,也由于该漫射玻璃为固定式的,一旦装配上去拆卸极为不便,藉此,当欲观看外景象时,使用者无法选择是否使用该漫射玻璃的功能。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由使用者决定是否采用具有导光及均光效果的可收纳式的导光装置,以克服上述的缺失,已然成为该项事业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收纳式的均光结构,其具有导光及均光的效果。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光结构,其安装于室内与室外之间,所述均光结构包括多个格状导光元件,每一个所述格状导光元件具有一多边形轮廓边缘,所述多边形轮廓边缘具有相对应的多个折角,多个所述格状导光元件通过所述多边形轮廓边缘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片状导光单元。其中,位于所述室外的太阳光通过所述片状导光单元,以转换为一投向所述室内的均匀面光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均光结构,可安装于室内的窗户前面,且具有收纳与展开的功能,可选择性的使用该均光结构的均光及导光的功效。同时通过所述均光结构可以将由室外照入室内的太阳光均匀的导向室内的各个角落。藉此,可具有散光、导光、提供隐私、增加隔热及增加隔音效果等功效。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的前视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的前视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另外一使用状态的前视示意图。图3C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的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其中一局部放大的前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另外一局部放大的前视示意图。图6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其中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外一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所揭露「均光结构」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艺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亦可藉由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又本专利技术的图式仅为简单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描绘,亦即未反应出相关构成的实际尺寸,先予叙明。以下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畴。〔第一实施例〕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均光结构L,其可安装于室内与室外之间,所述均光
结构L包括多个格状导光元件11,每一个格状导光元件11具有一多边形轮廓边缘111,多边形轮廓边缘111具有相对应的多个折角112,多个格状导光元件11可通过多边形轮廓边缘111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片状导光单元1。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而言,格状导光元件11的多边形轮廓边缘111可以是三边形、四边形、六边形的轮廓或是其他多边形的轮廓,然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均光结构L可设置于室内且邻近于窗户的周围,当位于室外的太阳光通过片状导光单元1时,可将室外的阳光转换为一投向室内的均匀面光源。进一步来说,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而言,多个格状导光元件11的多边形轮廓边缘111所围绕的面积可以约为0.75至1.5mm2,以使得阳光与片状导光单元1接触的表面积能够增加,藉此可通过紧密而微小的多个格状导光元件11提升均光、导光及散光的功效。此外,格状导光元件11的材料可以为透光材料或是反光材料,例如胶带膜、封口膜(parafilm)、可透光或反光的压克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材质、可透光或反光的可弯折的薄膜材质、或是其他可弯折材质。其中可透光或反光的可弯折薄膜的材质可具有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酯(Polyester)、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或聚亚酰胺(Polyimide,PI)的材料。接着,如图1所示,片状导光单元1可具有一第一侧边12、一第二侧边13、一第三侧边14及一第四侧边15,第一侧边12可与第二侧边13相对应的设置,即第一侧边12大约地正对于第二侧边13,第三侧边14可与第四侧边15相对应的设置,即第三侧边14大约地正对于第四侧边15。而为了可以选择性地使用该片状导光单元1,均光结构L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杆体2及一第二杆体3,并将第一杆体2及一第二杆体3分别设置于片状导光单元1的第一侧边12及第二侧边13上。藉此,当第一杆体2及第二杆体3的距离彼此拉近时,每一个格状导光元件11的多边形轮廓边缘111可通过其所具有的多个折角112的弯折而依序堆叠,以折叠收纳片状导光单元1。当第一杆体2及第二杆体3的距离彼此分离时,每一个格状导光元件
11的多边形轮廓边缘111可通过其所具有的多个折角112的弯折而展开片状导光单元1。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持片状导光单元1展开时的状态,均光结构L可进一步设置一限位单元5,举例来说,限位单元5可以是一绳索或线材,然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限位单元5可设置于第三侧边14或第四侧边15中的其中之一,以限制片状导光单元1的位移,使片状导光单元1可以保持在最开的状态,且不会错移到相反方向,而使多个格状导光元件11彼此纠结。进一步来说,以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而言,限位单元5可同时设置于第三侧边14及第四侧边15上,而限位单元5的一端可分别连接于一第二杆体3上,而另一端可以绕过一设置于第一杆体2上的滑轮结构6,供用户拉放操作。此外,片状导光单元1第三侧边14上的多边形轮廓边缘111的奇数边114上设置有一穿孔116,以让设置于第三侧边14上的限位单元5穿设而过。同样地,片状导光单元1第四侧边15上的多边形轮廓边缘111的偶数边115上也设置有一穿孔116,以让设置于第四侧边15上的限位单元5穿设而过,然本专利技术不以此为限。另外,请再参阅图1所示,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均光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均光结构,其安装于室内与室外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结构包括:多个格状导光元件,每一个所述格状导光元件具有一多边形轮廓边缘,所述多边形轮廓边缘具有相对应的多个折角,多个所述格状导光元件通过所述多边形轮廓边缘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片状导光单元;其中,位于所述室外的太阳光通过所述片状导光单元,以转换为一投向所述室内的均匀面光源。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8.22 TW 1031290211.一种均光结构,其安装于室内与室外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光结构包括:多个格状导光元件,每一个所述格状导光元件具有一多边形轮廓边缘,所述多边形轮廓边缘具有相对应的多个折角,多个所述格状导光元件通过所述多边形轮廓边缘相互连接,以形成一片状导光单元;其中,位于所述室外的太阳光通过所述片状导光单元,以转换为一投向所述室内的均匀面光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光结构,其中所述片状导光单元具有一第一侧边、一第二侧边、一第三侧边及一第四侧边,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相对应的设置,所述第三侧边与所述第四侧边相对应的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光结构,还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杆体及一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及所述第二杆体分别设置于所述片状导光单元的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杆体及所述第二杆体彼此分离,以展开所述片状导光单元。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光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杆体及所述第二杆体彼此拉近,以折叠收纳所述片状导光单元。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银岸
申请(专利权)人:鼎上坩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