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力测量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6808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7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拉力测量工具包括能对拉待测工件的对拉定位机构,向对拉定位机构施加对拉力的加力机构,以及切换加力机构的施力状态和撤力状态的切换机构。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拉力测量工具测试时,将待测工件设置在对拉定位机构上,通过切换机构,使加力机构对待测工件施加测试力。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结构精简,易于携带,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可在生产现场长时间存放。这样,便于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测试所生产的待测工件能不能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力测量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的拉力测量工具。
技术介绍
现生产现场测试拉链拉力、拉攀结合力是用仪器测试,虽可测出被测拉链头的拉力、拉攀结合力数值。但该仪器体积与质量都比较大,不容易搬迁,且对环境的要求较高,不易在生产现场长时间存放。而在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及时测试所生产的拉头能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有必需研发一种简易的测试工具,还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精简的拉力测量工具。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是:拉力测量工具包括能对拉待测工件的对拉定位机构,向对拉定位机构施加对拉力的加力机构,以及切换加力机构的施力状态和撤力状态的切换机构。拉力测量工具还包括用于装设所述对拉定位机构、所述加力机构和所述切换机构的本体。所述对拉定位机构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对应端分别与待测工件的对拉位置相适配;和/或所述对拉定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相对端分别采用能与待测工件套合的穿挂结构。所述对拉定位机构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的下端部呈钩状,第二定位部与该钩状对应的端部呈插杆状;或者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对的端部结构对调设置。所述加力机构包括能自由伸缩的加力弹簧,加力弹簧的两个自由端产生的弹力能对应施加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上。所述加力机构包括能自由伸缩的加力弹簧,加力弹簧的两个自由端直接或间接地顶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上。所述加力机构包括能自由伸缩的加力弹簧,加力弹簧的下自由端设在所述本体上,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加力弹簧的上自由端通过盖帽连接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切换机构包括限位部,限位部以能装卸的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加力机构。所述切换机构还包括按压部,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杆和限位弹簧,所述盖帽上开有限位孔;按压部顶在限位杆的一端部,限位杆的另一端部凸设所述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通过限位弹簧能自由伸缩于限位孔;且限位杆通过所述本体上的支点,通过按压部和限位弹簧以能绕支点摆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上设有使所述盖帽在所述加力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移动的移动轨道。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测试时,将待测工件设置在对拉定位机构上,通过切换机构,使加力机构对待测工件施加测试力。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精简,易于携带,对环境的要求不高,可在生产现场长时间存放。这样,便于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测试所生产的待测工件能不能满足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中:本体1、支点11、移动轨道12、拉定位机构2、第一定位部21、第二定位部22、加力机构3、加力弹簧31、弹簧销311、盖帽32、限位孔321、伸出部322、切换机构4、限位部41、限位杆42、限位弹簧43、按压部4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拉力测量工具,也可称之为拉攀测量工具,其主要包括拉定位机构2、加力机构3和切换机构4。较佳地,本专利技术还包括本体1,本体1主要用于装设对拉定位机构2、加力机构3和切换机构4。对拉定位机构2能对拉待测工件,待测工件下面以拉链头为例进行说明。对拉定位机构2主要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21和二定位部22,第一定位部21和二定位部22的对应端分别与待测工件的对拉位置相适配。总之,第一定位部21和二定位部22的相对端分别采用能与待测工件套合的穿挂结构、卡扣结构、套设结构等。例如,需要测试拉链头的抗拉力、拉攀性能时,第一定位部21和二定位部22上下对应设置,下面的二定位部22设置在本体1上。第一定位部21的下端部呈钩状,能钩挂在拉链头的拉片上。二定位部22与该钩状对应的端部呈插杆状,能插进拉链头本体1上的孔里。特别是二定位部22的该端部开有V型开叉,这样能更好地、更稳地与拉链头本体1相插接。当然,第一定位部21与二定位部22上述相对端部的结构也可对调设置,这样测试拉链头时,只需将拉链头倒挂在第一定位部21和二定位部22之间。实施例二加力机构3主要是向对拉定位机构2施加对拉力。加力机构3主要包括能自由伸缩的加力弹簧31。加力弹簧31的两个自由端产生的弹力能对应施加于第一定位部21和二定位部22上。加力机构3包括能自由伸缩的加力弹簧31,加力弹簧31的两个自由端直接或间接地顶在第一定位部21和二定位部22上。较佳地,加力弹簧31的下自由端设在本体1上,或者套在本体1上凸设的弹簧销311上。加力弹簧31的上自由端通过盖帽32连接第一定位部21。具体而是言,盖帽32的一端呈帽状套在加力弹簧31的上自由端上,盖帽32的另一端向外伸出,且该伸出部322设置第一定位部21。第一定位部21可通过螺纹、卡位、限位等结构,以调整第一定位部21与二定位部22之间的距离。较佳地,本体1上设有移动轨道12,移动轨道12的延伸方向与加力弹簧31的压缩、伸展方向一致。盖帽32的伸出部322对应于移动轨道12设置。这样盖帽32可在加力弹簧31的弹性作用力下,沿着移动轨道12上下移动。实施例三切换机构4主要切换加力机构3的施力状态和撤力状态。切换机构4包括限位部41,限位部41以能装卸的方式活动连接加力机构3。较佳地,切换机构4还包括按压部44,限位部41包括限位杆42和限位弹簧43。盖帽32上开有限位孔321。按压部44顶在限位杆42的一端部,限位杆42的另一端部凸设限位部41,限位部41可采用销状、帽状等结构,限位部41通过限位弹簧43能自由伸缩于限位孔321。限位杆42通过本体1上的支点11,通过按压部44和限位弹簧43以能绕支点11摆动的方式设置在本体1上。较佳地,本体1可呈L型,L型的竖边的正面设置移动轨道12,L型的竖边的背面设置切换机构4。L型的横边的底面上设置弹簧销311。这样设置结构非常紧凑、精简。测试前,根据所需测试的拉链的拉攀指标、合格指标选择合适的加力弹簧31,主要依据是根据F(加力弹簧31的压缩力)=K(加力弹簧31的弹性系数)×L(加力弹簧31的压缩量),设计好压缩后测试用加力弹簧31的作用力大小。进一步地,还可调整第一定位部21和二定位部22之间的间距,在设定的拉力作用下,当拉链的拉链头套在二定位部22上时,拉链的拉片能挂在第一定位部21上。盖帽32下压加力弹簧31,使限位部41对应穿在限位孔321内,使限位弹簧43保持压缩状态。然后将待测拉链头本体1和拉片对应插在二定位部22上、对应挂在第一定位部21上。然后按下按压部44,限位杆42的下端部被向内压,则限位杆42的上端则向外翘,类似于翘翘板一样,同时限位杆42的上端部的限位部41从限位孔321中脱出来,且限位杆42的上端部压缩限位弹簧43。于是,盖帽32外加的限制力被撤销,也就是说,原先施加在呈压缩状态的加力弹簧31上的外力也被撤销,被压缩的加力弹簧31就会给盖帽32施加一个向上的弹力,该向上的弹力同时作用于第一定位部21,这样固定在第一定位部21和二定位部22之间的待测拉链头就会受到一个对拉的、拉扯的作用力。如果待测拉链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拉力测量工具

【技术保护点】
拉力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对拉待测工件的对拉定位机构,向对拉定位机构施加对拉力的加力机构,以及切换加力机构的施力状态和撤力状态的切换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拉力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对拉待测工件的对拉定位机构,向对拉定位机构施加对拉力的加力机构,以及切换加力机构的施力状态和撤力状态的切换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力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装设所述对拉定位机构、所述加力机构和所述切换机构的本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定位机构包括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对应端分别与待测工件的对拉位置相适配;和/或所述对拉定位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的相对端分别采用能与待测工件套合的穿挂结构。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力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拉定位机构包括上下对应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第一定位部的下端部呈钩状,第二定位部与该钩状对应的端部呈插杆状;或者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相对的端部结构对调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力测量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力机构包括能自由伸缩的加力弹簧,加力弹簧的两个自由端产生的弹力能对应施加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希华吴志云李希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