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及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11403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7 1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及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利用红外线加热管、石墨烯材料层、保温塞及玻璃管组成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来产生负离子,具有结构简单,产生负离子效率高的优点,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静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包括红外线加热管、石墨烯材料层、保温塞及玻璃管;所述石墨烯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外周面上;所述红外线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保温塞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非出线端或两端,且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玻璃管两端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及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
技术介绍
空气中的正负离子按照迁移率的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种离子。小粒径的负离子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易于透过人体血脑屏障,进入人体发挥其生物效应。正是由于负离子对人体的良好效果,现在越来越多公司研发负离子发生器。目前,市场上的负离子发生器良莠不齐,一方面很多负离子发生器并不能释放生态级小粒径负离子,另一方面现有很多负离子发生器采用高压放电的方法产生负离子,这种方法具体为:负离子发生器将输入的直流或交流电经EMI处理电路及雷击保护电路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接着高低压隔离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e-),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存在的电子寿命只有nS级),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O2)捕捉,从而生成空气负离子;这种负离子发生器能够快速大量产生负离子,但是与此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静电,这种静电越来越多时,会影响人的生物电平衡,对健康不利,特别对心脏不好的人影响特别大。因此,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改进现有负离子发生器的结构,从而可以解决上述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及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利用红外线加热管、石墨烯材料层、保温塞及玻璃管组成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来产生负离子,具有结构简单,产生负离子效率高的优点,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静电。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包括红外线加热管、石墨烯材料层、保温塞及玻璃管;所述石墨烯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外周面上;所述红外线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保温塞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非出线端或两端,且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玻璃管两端密封。优选的,所述石墨烯材料层的厚度为0.1~0.9mm。优选的,所述保温塞为保温棉。优选的,所述玻璃管两端通过硅胶或环氧树脂密封。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由电热丝和内部玻璃管组成,其中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内部玻璃管内,所述电热丝和所述内部玻璃管间空隙由氧化硅、碳化硅及稀土氧化物的粉末复合物填充。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加热管从所述玻璃管的一端出线;所述保温塞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非出线端,且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内部设置有上述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所述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的湿气出口管道内。优选的,所述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外周面上,用于将所述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固定在所述湿气出口管道内壁。优选的,所述支架为中空圆柱形结构。优选的,所述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还包括负离子检测器;所述负离子检测器设置在所述湿气出口管道出口处;所述负离子检测器与所述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包括红外线加热管、石墨烯材料层、保温塞及玻璃管;所述石墨烯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外周面上;所述红外线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保温塞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非出线端或两端,且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玻璃管两端密封。通过利用红外线加热管、石墨烯材料层、保温塞及玻璃管组成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来产生负离子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及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具有结构简单,产生负离子效率高的优点,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静电。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实施例包含支架00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实施例包含负离子检测器00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及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利用红外线加热管、石墨烯材料层、保温塞及玻璃管组成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来产生负离子,具有结构简单,产生负离子效率高的优点,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静电。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包括红外线加热管1、石墨烯材料层2、保温塞3及玻璃管4;所述石墨烯材料层2覆盖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1的外周面上;所述红外线加热管1设置在所述玻璃管4内部;所述保温塞3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1的非出线端或两端,且在所述玻璃管4内部;所述玻璃管4两端密封。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工作时会产生波长在10—50微米的红外线,能够跟水能产生加热共振,使水的分子团更细化,离子化,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工作时,只需要向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喷洒水雾即可,水雾在红外线的作用下产生负离子。需要说明的是,石墨烯材料层2的作用主要是红外线加热管1的增幅功能,经过测试,石墨烯材料层2能够增强红外线加热管1的作用约一倍。优选的,所述石墨烯材料层2的厚度为0.1~0.9mm。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石墨烯材料层2的厚度可以为0.1~0.9mm,石墨烯材料层2的具体厚度可以根据实际生产需求及产品的参数需求进行设计。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并不是说石墨烯材料层2的厚度不能在0.1mm以下或0.9mm以上,而是0.1~0.9mm为石墨烯材料层2的厚度的最有区间,在此处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保温塞3为保温棉。保温塞3的设置,主要是降低红外线加热管1产生的热量的损耗,从而能够尽可能提高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的工作效率。保温塞3具体可以为保温棉,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保温塞3也可以为其他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在使用时加工成团状即可,在此处不做限定。优选的,所述玻璃管4两端通过硅胶或环氧树脂密封。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加热管1由电热丝11和内部玻璃管12组成,其中电热丝11设置在所述内部玻璃管12内,所述电热丝11和所述内部玻璃管12间空隙由氧化硅、碳化硅及稀土氧化物的粉末复合物13填充。优选的,所述红外线加热管1从所述玻璃管4的一端出线;所述保温塞3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1的非出线端,且在所述玻璃管4内部。本专利技术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包括红外线加热管1、石墨烯材料层2、保温塞3及玻璃管4;所述石墨烯材料层2覆盖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1的外周面上;所述红外线加热管1设置在所述玻璃管4内部;所述保温塞3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1的非出线端或两端,且在所述玻璃管4内部;所述玻璃管4两端密封。通过利用红外线加热管1、石墨烯材料层2、保温塞3及玻璃管4组成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来产生负离子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具有结构简单,产生负离子效率高的优点,而且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静电。上面介绍了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及红外线负离子加湿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线加热管、石墨烯材料层、保温塞及玻璃管;所述石墨烯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外周面上;所述红外线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保温塞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非出线端或两端,且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玻璃管两端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线加热管、石墨烯材料层、保温塞及玻璃管;所述石墨烯材料层覆盖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外周面上;所述红外线加热管设置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保温塞设置在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非出线端或两端,且在所述玻璃管内部;所述玻璃管两端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材料层的厚度为0.1~0.9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塞为保温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管两端通过硅胶或环氧树脂密封。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红外线负离子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由电热丝和内部玻璃管组成,其中电热丝设置在所述内部玻璃管内,所述电热丝和所述内部玻璃管间空隙由氧化硅、碳化硅及稀土氧化物的粉末复合物填充。6.根据权利要求1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其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南海研明热能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