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减震座椅,包括座垫,和位于座垫下方的支撑架,支撑架成三角形首尾连接,所述支撑架的连接点上设置有缓冲套,缓冲套内设置有锥形凹孔,锥形凹孔内插接有第一弹簧体,缓冲套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相接触的橡胶圈,第一弹簧体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底托,橡胶底托与锥形凹孔过盈配合,第一弹簧体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弹簧体,第二弹簧体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内壁相互接触的橡胶层,第一弹簧体的顶部连接至座垫的底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行车配件,尤其是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减震座椅。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在各个地区,自行车是市民主要的出行工具。而且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自身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自行车出行这种环保健康的方式。在自行车骑行的过程中,座椅的减震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骑行感受。中国技术专利CN 204037740U公开了一种减震电动车、自行车座椅,实现了对于不同体重的乘员的广泛适应。但是,这种减震结构依然存在减震效果的缺陷,当弹簧的弹性系数较小时,减震效果好,但是减震极限较小;当弹簧的弹性系数较大时,减震极限高,但是减震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减震座椅,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进一步提高了减震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减震座椅,包括座垫,和位于座垫下方的支撑架,支撑架成三角形首尾连接,所述支撑架的连接点上设置有缓冲套,缓冲套内设置有锥形凹孔,锥形凹孔内插接有第一弹簧体,缓冲套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相接触的橡胶圈,第一弹簧体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底托,橡胶底托与锥形凹孔过盈配合,第一弹簧体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弹簧体,第二弹簧体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内壁相互接触的橡胶层,第一弹簧体的顶部连接至座垫的底部。作为优选,所述座垫内设置有气垫,气垫内部气压为25~35psi。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置有弧形部,位于座垫两侧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位于座垫尾部的支撑架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分别连接于弧形部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利用第一弹簧体和第二弹簧体组成基本的缓冲结构,在拥有两种弹簧体各自的弹性系数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弹簧体和第二弹簧体之间的插接结构,可以实现压缩和回弹力在两个弹簧体之间的传递阻尼的实时变化。上述缓冲结构可以有效地分解震动,对震动实现分段减震,不仅保证了减震的高极限,而且可以提高整个减震系统在减震过程中的舒适度。气垫可以用来对高频的细小震动进行过滤,从而进一步提高舒适性。弧形部可以提高支撑架对于座垫的支撑稳定性,加强筋可以加强支撑架的整体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弹簧体与第二弹簧体连接部位的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连接部位的结构图。图中:1、座垫;2、支撑架;3、缓冲套;4、锥形凹孔;5、第一弹簧体;6、橡胶底托;7、第二弹簧体;8、橡胶层;9、气垫;10、弧形部;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3、螺杆;14、通孔;15、螺母;16、橡胶垫;17、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参照图1-3,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座垫1,和位于座垫1下方的支撑架2,支撑架2成三角形首尾连接,所述支撑架2的连接点上设置有缓冲套3,缓冲套3内设置有锥形凹孔4,锥形凹孔4内插接有第一弹簧体5,缓冲套3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5相接触的橡胶圈17,第一弹簧体5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底托6,橡胶底托6与锥形凹孔4过盈配合,第一弹簧体5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弹簧体7,第二弹簧体7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5内壁相互接触的橡胶层8,第一弹簧体5的顶部连接至座垫1的底部。本实施例利用第一弹簧体5和第二弹簧体7组成基本的缓冲结构,在拥有两种弹簧体各自的弹性系数的基础上,利用第一弹簧体5和第二弹簧体7之间的插接结构,可以实现压缩和回弹力在两个弹簧体之间的传递阻尼的实时变化。上述缓冲结构可以有效地分解震动,对震动实现分段减震,不仅保证了减震的高极限,而且可以提高整个减震系统在减震过程中的舒适度。座垫1内设置有气垫9,气垫9内部气压为25~35psi,气垫可9以用来对高频的细小震动进行过滤,从而进一步提高舒适性。支撑架2的中部设置有弧形部10,位于座垫1两侧的支撑架2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1,第一加强筋11与位于座垫1尾部的支撑架2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第一加强筋11与第二加强筋12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加强筋11与第二加强筋12分别连接于弧形部10上,弧形部10可以提高支撑架2对于座垫1的支撑稳定性,加强筋可以加强支撑架2的整体刚性。此外,第一加强筋11上设置有螺杆13,第二加强筋12的一端设置有与螺杆13相互套接的通孔14,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之间通过螺母15与螺杆13的螺纹连接相互固定,螺母15的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垫16。橡胶垫16可以使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之间形成半刚性连接,从而在保证支撑架2整体刚性的同时,对于座椅受到的加大扭力也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本技术是在
技术介绍
引用的专利文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其中座椅的基本结构在
技术介绍
引用的专利文献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公开,在此不再详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减震座椅,包括座垫(1),和位于座垫(1)下方的支撑架(2),支撑架(2)成三角形首尾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连接点上设置有缓冲套(3),缓冲套(3)内设置有锥形凹孔(4),锥形凹孔(4)内插接有第一弹簧体(5),缓冲套(3)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5)相接触的橡胶圈(17),第一弹簧体(5)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底托(6),橡胶底托(6)与锥形凹孔(4)过盈配合,第一弹簧体(5)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弹簧体(7),第二弹簧体(7)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5)内壁相互接触的橡胶层(8),第一弹簧体(5)的顶部连接至座垫(1)的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自行车减震座椅,包括座垫(1),和位于座垫(1)下方的支撑架(2),支撑架(2)成三角形首尾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的连接点上设置有缓冲套(3),缓冲套(3)内设置有锥形凹孔(4),锥形凹孔(4)内插接有第一弹簧体(5),缓冲套(3)的侧壁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5)相接触的橡胶圈(17),第一弹簧体(5)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底托(6),橡胶底托(6)与锥形凹孔(4)过盈配合,第一弹簧体(5)的内部插接有第二弹簧体(7),第二弹簧体(7)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一弹簧体(5)内壁相互接触的橡胶层(8),第一弹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若雯,
申请(专利权)人:李若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