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电机切换控制电路,其包括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微机控制模块、驱动功率放大模块、双向切换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连接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连接微机控制模块,微机控制模块连接驱动功率放大模块,驱动功率放大模块连接双向切换控制模块;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采用两级降压,驱动功率放大模块设有六非门反相器,双向切换控制模块采用光电双向可控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方便的切换两个电机,并具有驱动功率大的优点,使得汽车门锁的使用能够更加简单、安全、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电机切换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汽车技术的飞速提高,相对车门锁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就增加了车门锁的功能要求,常见的车门锁系统,为了节约成本,减少了一些必要的元器件的使用,从而使得电路产生发热现象以及得不到保护等现象,也无法满足对汽车门锁使用的简单、安全、方便、快捷的要求,而且由于车门锁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往只控制单电机运转的电路也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从而设计双电机切换控制电路就变得相当有必要,为了实现复杂以及多元化的功能要求就必须控制两个电机或两个电机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电机切换控制电路,其能够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方便的切换两个电机,并具有驱动功率大的优点, 使得汽车门锁的使用能够更加简单、安全、方便、快捷。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双电机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微机控制模块、驱动功率放大模块、双向切换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连接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连接微机控制模块,微机控制模块连接驱动功率放大模块,驱动功率放大模块连接双向切换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线、第二电线、第三电线、第四电线、第五电线、第六电线、第一按键,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正五伏特电源,第一按键一端与第六电容和第六电阻的连接点相连,第一按键另一端接地;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包括大电流低压稳压器、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七电容一端与正十二伏特电源连接后接到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上,第七电容另一端与第八电容一端相连,第八电容另一端与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四引脚相连,第八电阻一端接地并与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三引脚相连,第八电阻另一端与第七电阻串联后接到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四引脚,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五引脚接到第八电阻与第七电阻中间,正五伏特电源分别与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四引脚与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一引脚相连,第十一电容一端与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一引脚相连,第十一电容另一端和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二引脚都接地,第九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串联后与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并联的一端与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三引脚相连,第九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串联后与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并联的另一端接地,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三引脚连接正五伏特电源;微机控制模块包括六乘二连接器、高度节能型处理器、内核芯片、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石英晶体振荡器,六乘二连接器第七引脚和第九引脚连接公共接地端,六乘二连接器第八引脚连接正五伏特电源,六乘二连接器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分别与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二十三引脚、第二十四引脚、第二十五引脚、第二十六引脚、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引脚、第三十一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三引脚相连,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引脚与内核芯片第二引脚连接,第十电阻连接内核芯片第四引脚和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十六引脚,内核芯片第一引脚接地,内核芯片第三引脚接正五伏特电源,第十二电容一端与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十五引脚相连并接地,第十二电容另一端与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十四引脚相连并接正五伏特电源,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串联后两端与第十一电阻两端相连,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中间接地,第十一电阻和第一石英晶体振荡器并联后两端与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十七引脚和第三十八引脚相连;驱动功率放大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十二电阻、六非门反相器,第二二极管和第十二电阻串联后两端分别与六非门反相器的正五伏特电源引脚和第一引脚相连,六非门反相器的接地引脚接地;双向切换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光电双向可控硅、第二光电双向可控硅、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一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十三电阻两端分别接正五伏特电源和第一光电双向可控硅第一引脚,第十四电阻两端分别接正五伏特电源和第二光电双向可控硅第一引脚,第一光电双向可控硅的第六引脚连接第十五电阻,第二光电双向可控硅的第六引脚连接第十七电阻,第十六电阻一端连接第一光电双向可控硅的第四引脚和第一晶体三极管的一端,第十六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一马达,第十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二光电双向可控硅的第四引脚和第二晶体三极管的一端,第十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二马达,第十九电阻与第十五电容串联后与第一晶体三极管并联,第二十电阻与第十六电容串联后与第二晶体三极管并联。优选的,所述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的型号为MIC29302;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的型号为LM2940;六乘二连接器的型号为Header6X2;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的型号为MC9S08AW32;内核芯片的型号为BDM4;六非门反相器的型号为74LS04。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能够对电路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方便的切换两个电机,并具有驱动功率大的优点, 使得汽车门锁的使用能够更加简单、安全、方便、快捷。附图说明图1 为本技术整体模块图。图2为本技术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示意图。图3 为本技术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示意图。图4 为本技术微机控制模块示意图。图5 为本技术驱动功率放大模块示意图。图6 为本技术双向切换控制模块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并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双电机切换控制电路包括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1、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2、微机控制模块3、驱动功率放大模块4、双向切换控制模块5,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1连接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2,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2连接微机控制模块3,微机控制模块3连接驱动功率放大模块4,驱动功率放大模块4连接双向切换控制模块5。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1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一电线W1、第二电线W2、第三电线W3、第四电线W4、第五电线W5、第六电线W6、第一按键S1,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六电容C6的一端分别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电机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微机控制模块、驱动功率放大模块、双向切换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连接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连接微机控制模块,微机控制模块连接驱动功率放大模块,驱动功率放大模块连接双向切换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线、第二电线、第三电线、第四电线、第五电线、第六电线、第一按键,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正五伏特电源,第一按键一端与第六电容和第六电阻的连接点相连,第一按键另一端接地;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包括大电流低压稳压器、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七电容一端与正十二伏特电源连接后接到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上,第七电容另一端与第八电容一端相连,第八电容另一端与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四引脚相连,第八电阻一端接地并与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三引脚相连,第八电阻另一端与第七电阻串联后接到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四引脚,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五引脚接到第八电阻与第七电阻中间,正五伏特电源分别与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四引脚与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一引脚相连,第十一电容一端与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一引脚相连,第十一电容另一端和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二引脚都接地,第九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串联后与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并联的一端与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三引脚相连,第九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串联后与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并联的另一端接地,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三引脚连接正五伏特电源;微机控制模块包括六乘二连接器、高度节能型处理器、内核芯片、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石英晶体振荡器,六乘二连接器第七引脚和第九引脚连接公共接地端,六乘二连接器第八引脚连接正五伏特电源,六乘二连接器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三引脚、第四引脚、第五引脚、第六引脚、第十引脚、第十一引脚、第十二引脚分别与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二十三引脚、第二十四引脚、第二十五引脚、第二十六引脚、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引脚、第三十一引脚、第三十二引脚、第三十三引脚相连,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引脚与内核芯片第二引脚连接,第十电阻连接内核芯片第四引脚和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十六引脚,内核芯片第一引脚接地,内核芯片第三引脚接正五伏特电源,第十二电容一端与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十五引脚相连并接地,第十二电容另一端与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十四引脚相连并接正五伏特电源,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串联后两端与第十一电阻两端相连,第十三电容和第十四电容中间接地,第十一电阻和第一石英晶体振荡器并联后两端与高度节能型处理器第三十七引脚和第三十八引脚相连;驱动功率放大模块包括第二二极管、第十二电阻、六非门反相器,第二二极管和第十二电阻串联后两端分别与六非门反相器的正五伏特电源引脚和第一引脚相连,六非门反相器的接地引脚接地;双向切换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光电双向可控硅、第二光电双向可控硅、第十三电阻、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电阻、第一晶体三极管、第二晶体三极管、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一马达、第二马达,第十三电阻两端分别接正五伏特电源和第一光电双向可控硅第一引脚,第十四电阻两端分别接正五伏特电源和第二光电双向可控硅第一引脚,第一光电双向可控硅的第六引脚连接第十五电阻,第二光电双向可控硅的第六引脚连接第十七电阻,第十六电阻一端连接第一光电双向可控硅的第四引脚和第一晶体三极管的一端,第十六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一马达,第十八电阻一端连接第二光电双向可控硅的第四引脚和第二晶体三极管的一端,第十八电阻另一端连接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另一端和第二马达,第十九电阻与第十五电容串联后与第一晶体三极管并联,第二十电阻与第十六电容串联后与第二晶体三极管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机切换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微机控制模块、驱动功率放大模块、双向切换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连接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连接微机控制模块,微机控制模块连接驱动功率放大模块,驱动功率放大模块连接双向切换控制模块;控制信号和电源端口模块包括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一电线、第二电线、第三电线、第四电线、第五电线、第六电线、第一按键,第一电容的一端、第二电容的一端、第三电容的一端、第四电容的一端、第五电容的一端、第六电容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阻的一端、第二电阻的一端、第三电阻的一端、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另一端、第二电容的另一端、第三电容的另一端、第四电容的另一端、第五电容的另一端、第六电容的另一端接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第二电阻的另一端、第三电阻的另一端、第四电阻的另一端、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的另一端接正五伏特电源,第一按键一端与第六电容和第六电阻的连接点相连,第一按键另一端接地;二级稳压和降压模块包括大电流低压稳压器、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第十一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七电容一端与正十二伏特电源连接后接到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上,第七电容另一端与第八电容一端相连,第八电容另一端与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四引脚相连,第八电阻一端接地并与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三引脚相连,第八电阻另一端与第七电阻串联后接到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四引脚,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五引脚接到第八电阻与第七电阻中间,正五伏特电源分别与大电流低压稳压器第四引脚与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一引脚相连,第十一电容一端与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一引脚相连,第十一电容另一端和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二引脚都接地,第九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串联后与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并联的一端与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三引脚相连,第九电阻和第一二极管串联后与第九电容和第十电容并联的另一端接地,低压差三端稳压芯片第三引脚连接正五伏特电源;微机控制模块包括六乘二连接器、高度节能型处理器、内核芯片、第十二电容、第十三电容、第十四电容、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一石英晶体振荡器,六乘二连接器第七引脚和第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瑞,姚远,白敏敏,夏炜,苏猛,余光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