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左侧,一个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右侧,一个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右侧,一个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左侧,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为一端开口空心椎台体,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上部前面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下部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保证车身受后端低速碰后,提高了受低速后撞车辆的行驶安全性,有效地提高后端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售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车车身后雾灯保护结构通常由后地板横梁、4个“几”字形保护支架共同组成。后地板横梁与后大梁采用点焊连接,4个支架与后地板横梁也采用点焊连接。后地板横梁仅上端与后地板进行焊接,下端自由状态。受到撞击X方向撞击力下端极易变形,无法起到保护雾灯的作用;几字形支架,受到X方向撞击力作用时,容易沿着支架根部朝Y方向一侧发生折弯,从而造车雾灯被挤压,无法起到有效地保护雾灯的作用;后地板横梁的开口结构强度/刚度差,容易造成地板变形,导致售后车身维修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其保证车身受后端低速碰后,雾灯仍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受低速后撞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减少后端低速碰对车身破坏,有效地提高后端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售后维修成本。本技术的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和两个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的左侧,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的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的左侧,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椎台体,所述椎台体的开口端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上部前面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
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下部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本技术的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包括上板和下板,所述上板的横向截面为U形,所述上板和所述下板之间为腔体,所述上板与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板与所述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上板后边缘设有翻边,所述上板通过翻边与所述后地板和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上板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诱导变形孔。所述下板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诱导变形孔。所述下板开口位置设有向前开口的“U”形槽。后地板横梁内部对应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位置处设有后地板横梁支撑板。所述后地板横梁内部对应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有后地板横梁支撑板。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和两个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的左侧,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的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的左侧,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椎台体,所述椎台体的开口端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前面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下部与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这样,在发生低速碰撞时,由于两后雾灯之间设置有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且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最先碰撞的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可以吸收大量的
碰撞力,实现保护后雾灯的作用,由于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处于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和后雾灯的高度之间,当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因为撞击力较大,变形严重时,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发挥作用,对后雾灯进行进一步保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保证车身受后端低速碰后,雾灯仍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受低速后撞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减少后端低速碰对车身破坏,有效地提高后端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售后维修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后雾灯保护装置的上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后雾灯保护装置的下板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后雾灯保护装置的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截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右后大梁;2: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3:后雾灯;4: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5:左后大梁;6:后地板横梁支撑板;7:后地板横梁;8:上板;9:下板;10:诱导变形孔;11:翻边;12:“U”形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4所示,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包括两个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2和两个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2设置在左后雾灯4的左侧,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2设置在右后雾灯4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设置在左后雾灯3的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设置在右后雾灯3的左侧,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椎台体,所述椎台体的开口端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2与后地板横梁7固定连接,所述
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上部前面与后地板横梁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下部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2的高度,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2的高度大于后雾灯3的高度。这样,在发生低速碰撞时,由于两后雾灯3之间设置有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且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的高度大于后雾灯3的高度,最先碰撞的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可以吸收大量的碰撞力,实现保护后雾灯3的作用,由于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2的高度处于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的高度和后雾灯3的高度之间,当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2因为撞击力较大,变形严重时,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2发挥作用,对后雾灯3进行进一步保护,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保证车身受后端低速碰后,后雾灯3仍能正常工作,提高了受低速后撞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减少后端低速碰对车身破坏,有效地提高后端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降低售后维修成本。本技术的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如图1至图4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包括上板8和下板9,所述上板8的横向截面为U形,所述上板8和所述下板9之间为腔体,所述上板8与所述后地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板9与所述后地板横梁7固定连接。这样,采用上下板9结构,在加工时,可以对上板8和下板9分别加工,保证上板8和下板9厚度均匀,能够更好的承受撞击力的作用,相对于整体结构而言,避免了由于厚度不均匀导致厚度薄弱的区域受力变形量较大,失去对后雾灯3的保护作用,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采用上下板9结构,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结构刚性和强度更高。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板8后边缘设有翻边11,所述上板8通过翻边11与所述后地板和后地板横梁7固定连接。这样,通过翻边11来增加上板8与后地板和后地板横梁7的连接面积,增加连接强度,局部强度和刚度均可以得到保证。更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板8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诱导变形孔10。这样,当受到外力时,诱导变形孔10位置由于是开口结构,所以在发生变形时,诱导变形孔10起到诱导变形的作用,并配合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4,能够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和两个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的左侧,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的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的左侧,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椎台体,所述椎台体的开口端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上部前面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下部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和两个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的左侧,一个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左后雾灯的右侧,一个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设置在右后雾灯的左侧,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为一端开口的空心椎台体,所述椎台体的开口端横截面积大于另一端横截面积,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上部前面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下部与后地板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所述第一后雾灯保护支架的高度大于后雾灯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雾灯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后雾灯保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瞿刚,唐春柳,曾蔚,王书勤,卢一宗,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