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的B柱加强组件。
技术介绍
汽车的B柱在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就是两侧两扇门之间的那根纵向杠子,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从内侧看,安全带就在B柱上。而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现如今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一些交通事故中,造成驾驶人员伤亡的大多数是被挤压所致,其在汽车的侧面碰撞过程中,汽车侧面结构的吸能作用尤其重要。现有的汽车在B柱加强方面多数结构复杂,重量偏重,内部不能提供足够的安装空间,需要增加较多的小件,增加了安装的投入成本和复杂性,另外B柱的防变形和缓冲性能差,在车辆侧碰时不能很好的起到缓冲和保护车内人员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的B柱加强组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的B柱加强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弧形结构,所述壳体内设有加劲肋组,所述加劲肋组包括第一加劲肋、第二加劲肋和第三加劲肋,所述第一加劲肋、第二加劲肋和第三加劲肋相互连接,且第一加劲肋、第二加劲肋和第三加劲肋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劲肋和第三加劲肋的两端分别与壳体焊接,所述第二加劲肋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劲肋和第三加劲肋竖直焊接,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簧柱,所述第一弹簧柱之间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加强板,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远离壳体的一端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为L形结构,所述安装板的竖直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安装板的水平板上设有第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的B柱加强组件,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弧形结构,所述壳体(1)内设有加劲肋组,所述加劲肋组包括第一加劲肋(3)、第二加劲肋(2)和第三加劲肋(4),所述第一加劲肋(3)、第二加劲肋(2)和第三加劲肋(4)相互连接,且第一加劲肋(3)、第二加劲肋(2)和第三加劲肋(4)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劲肋(3)和第三加劲肋(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焊接,所述第二加劲肋(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劲肋(3)和第三加劲肋(4)竖直焊接,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簧柱(6),所述第一弹簧柱(6)之间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加强板(7),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为L形结构,所述安装板(10)的竖直板上设有第一定位孔(9),所述安装板(10)的水平板上设有第二定位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的B柱加强组件,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弧形结构,所述壳体(1)内设有加劲肋组,所述加劲肋组包括第一加劲肋(3)、第二加劲肋(2)和第三加劲肋(4),所述第一加劲肋(3)、第二加劲肋(2)和第三加劲肋(4)相互连接,且第一加劲肋(3)、第二加劲肋(2)和第三加劲肋(4)构成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加劲肋(3)和第三加劲肋(4)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焊接,所述第二加劲肋(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加劲肋(3)和第三加劲肋(4)竖直焊接,所述壳体(1)的内侧设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簧柱(6),所述第一弹簧柱(6)之间远离壳体(1)的一端设有加强板(7),所述壳体(1)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凯,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凯旋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