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风结构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99565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4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扫风结构及空调器,其中,扫风结构包括:可转动的扫风架,扫风架具有引导气流的过流区域;多个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连接在扫风架上,扫风叶片设置在过流区域处,扫风叶片具有与扫风架不同的扫风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扫风结构及空调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扫风结构的扫风区域减小并且扫风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扫风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扫风结构分成两部分:左右扫风机构和上下扫风机构,通过两个扫风机构实现左右、上下扫风,达到快速温降和温升的效果,满足消费者的舒适性要求。但是现有的扫风结构都是把左右扫风机构和上下扫风机构分成前后两个区域进行安装,一前一后错开的布局;例如,上下扫风在前端,左右扫风在后端,但是这种结构在扫风过程中,左右扫风板与上下导风板不能在同一区域同时扫风,且会相互干扰,导致扫风区域减小,扫风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扫风结构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扫风结构的扫风区域减小并且扫风效果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扫风结构,包括:可转动的扫风架,扫风架具有引导气流的过流区域;多个扫风叶片,可转动地连接在扫风架上,扫风叶片设置在过流区域处,扫风叶片具有与扫风架不同的扫风方向。进一步地,扫风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风板,每两个相邻的导风板之间形成了过流区域。进一步地,导风板上设置有的多个轴孔,扫风叶片上设置有与轴孔配合的转轴,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轴孔上,扫风叶片通过转轴与轴孔一一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扫风叶片与导风板交叉设置,扫风叶片具有用于避让
导风板的开口。进一步地,转轴设置在开口处,扫风叶片以转轴为枢转轴进行转动。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第一传动部件与多个扫风叶片驱动连接。进一步地,第一传动部件包括:连杆,与多个扫风叶片连接,连杆带动多个扫风叶片转动;曲轴,连接在第一电机与连杆之间,第一电机通过曲轴带动连杆直线移动。进一步地,连杆上设置有沿移动方向延伸的多个导向孔,多个导向孔与多个扫风叶片一一对应设置,扫风叶片具有驱动杆,驱动杆可滑动地穿设在导向孔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扫风架驱动连接,第二电机带动扫风架转动。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具有出风口,空调器包括上述的扫风结构,扫风结构设置在出风口处,扫风架用于沿空调器的纵向进行扫风,扫风叶片用于沿空调器的横向进行扫风。扫风叶片连接在扫风架并且处于过流区域处,所以在扫风架转动的同时,扫风叶片还对流通过流区域的气流再次进行引导,由于扫风叶片与扫风架是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同一区域同时扫风,两个部件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扫风区域不会因为部件关系减小,提升了扫风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扫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扫风结构的扫风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的扫风结构的扫风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的扫风结构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扫风架;11、导风板;12、轴孔;20、扫风叶片;21、转轴;
22、开口;23、驱动杆;31、第一电机;32、第二电机;41、连杆;42、曲轴;43、导向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见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扫风结构,特别适用于空调器上,扫风结构包括可转动的扫风架10和多个扫风叶片20,扫风架10具有引导气流的过流区域,扫风架10在转动过程中气流从过流区域吹出,吹向不同的方向。多个扫风叶片20可转动地连接在扫风架10上,扫风叶片20设置在过流区域处,扫风叶片20具有与扫风架10不同的扫风方向。扫风叶片20连接在扫风架10并且处于过流区域处,所以在扫风架10转动的同时,扫风叶片20还对流通过流区域的气流再次进行引导,由于扫风叶片20与扫风架10是连接在一起,并且在同一区域同时扫风,两个部件之间不会产生相互干扰,扫风区域不会因为部件关系减小,提升了扫风效果。在本实施例中,扫风架10是用于上下扫风的,扫风叶片20与扫风架10的扫风方向不同,扫风叶片20是用于左右扫风的。优选地,扫风架1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风板11,每两个相邻的导风板11之间形成了过流区域,具体结构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导风板11是沿横向延伸设置的,两个导风板11之间形成了过流区域的某一部分,多个导风板11共同形成的间隙区域为过流区域,扫风叶片20可以全部位于在过流区域内,也就是扫风叶片20位于在相邻两个导风板11之间,也可以直接连接在导风板11上。导风板11在转动时,实现上下扫风。导风板11上设置有的多个轴孔12,扫风叶片20上设置有与轴孔12配合的转轴21,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在轴孔12上,扫风叶片20通过转轴21与轴孔12一一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位于扫风架10最上方的导风板11上设置了多个轴孔12,同时位于扫风架10最下方的导风板11上也设置了多个轴孔12,扫风叶片20在上下方向的两侧设
置了和轴孔12配合的转轴21,这样可以使扫风叶片20转动时更加稳定。当然在设置轴孔和转轴的位置可以根据其他的需要进行调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情况。结合图1至图3可以看出,导风板11通过与转轴21配合,首先对扫风叶片20实现了限位,而且扫风叶片20以转轴21为枢转轴进行旋转,扫风叶片20在旋转过程中,对通过过流区域的气流进行引导,达到不同方向扫风的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扫风叶片20与导风板11交叉设置,扫风叶片20具有用于避让导风板11的开口22。扫风叶片20的整体与多个导风板11交叉设置,扫风叶片20对应多个导风板11设计了多个开口22,由图3所示的本实施例中,与扫风叶片20交叉配合的是3个导风板11,因此扫风叶片20上具有3个开口22。这种相互交叉设置的结构,可以使扫风结构更加紧凑,结构更加稳固,而且,可以减小扫风结构整体的体积,减小了该结构安装在空调器上的占用空间。另外,由于扫风叶片20设置了开口22,简化了扫风叶片20和导风板11之间的连接关系,这样方便扫风结构的拆卸,便于进行更换和维修。优选地,转轴21设置在开口22处,扫风叶片20以转轴21为枢转轴进行转动。为了对扫风叶片进行驱动,参见图1和图4,本实施例的扫风结构还包括第一电机31,第一电机31通过第一传动部件与多个扫风叶片20驱动连接。第一传动部件包括连杆41和曲轴42,连杆41与多个扫风叶片20连接,连杆41带动多个扫风叶片20转动,曲轴42连接在第一电机31与连杆41之间,第一电机31通过曲轴42带动连杆41直线移动。连杆41与曲轴42之间的配合,可以使第一电机31输出轴的转动变为连杆41的直线运动,进而通过连杆41带动多个扫风叶片20转动。曲轴42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但是曲轴42将转动变为直线运动的这种结构属于常规技术,此处不再具体描述。由图1和图4可以看出,连杆41上设置有沿移动方向延伸的多个导向孔43,多个导向孔43与多个扫风叶片20一一对应设置,扫风叶片20具有驱动杆23,驱动杆23可滑动地穿设在导向孔43中。导向孔43为腰型孔,在连杆41直线移动时,导向孔43的侧壁会与驱动杆23
抵顶,并且带动驱动杆23移动,进而带动扫风叶片20靠近驱动杆23的一端移动,使扫风叶片20以转轴21为枢转轴进行转动。扫风结构还包括第二电机32,第二电机32与扫风架10驱动连接,第二电机32带动扫风架10转动。第二电机32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扫风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动的扫风架(10),所述扫风架(10)具有引导气流的过流区域;多个扫风叶片(2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扫风架(10)上,所述扫风叶片(20)设置在所述过流区域处,所述扫风叶片(20)具有与所述扫风架(10)不同的扫风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转动的扫风架(10),所述扫风架(10)具有引导气流的过流区域;多个扫风叶片(20),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扫风架(10)上,所述扫风叶片(20)设置在所述过流区域处,所述扫风叶片(20)具有与所述扫风架(10)不同的扫风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架(1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导风板(11),每两个相邻的所述导风板(11)之间形成了所述过流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11)上设置有多个轴孔(12),所述扫风叶片(20)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孔(12)配合的转轴(21),所述转轴(21)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轴孔(12)上,所述扫风叶片(20)通过所述转轴(21)与所述轴孔(12)一一对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叶片(20)与所述导风板(11)交叉设置,所述扫风叶片(20)具有用于避让所述导风板(11)的开口(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设置在所述开口(22)处,所述扫风叶片(20)以所述转轴(21)为枢转轴(21)进行转动。6.根据权利要求1、2、3、5中任一项所述的扫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曾辉丘晓宏叶务占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