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抢救床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内科抢救床。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抢救床主要由床板和床腿构成,通常为普通病床,床体较高,不能自动升降,需要人为操作,并且患者在上下床抢救时极不方便给医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又浪费劳动力,而且抢救时病人都是躺在病床上,有时需要将病人的头部或腿抬起来,现有的床体往往通过摇杆摇动,自动化程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内科抢救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内科抢救床,包括床体、前活动床面、固定床面、后活动床面和底座,所述床体的表面前端设有前活动床面,后端设有后活动床面,中央为固定床面,所述固定床面的下表面左右对称设有电机,所述固定床面左端的电机通过齿轮连接齿条的一端,齿条的另一端通过起板轴连接前活动床面,所述固定床面右端的电机通过齿轮连接齿条的一端,齿条的另一端通过起板轴连接后活动床面,所述床体的前端一侧设有支撑杆,后端面设有控制面板,内部中央设有蓄电池,所述床体的下表面通过十字型支撑架连接底座,所述十字型支撑架的前端通过滑块活动连接在底座前端的滑杆上,后端通过定位杆活动连接在底座的后端,所述底座的前端嵌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通过第一升降杆连接第二升降杆,所述第二升降杆连接床体的前端。优选的,所述床体上方的固定床面左右对称设有扶手。优选的,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电连接电机、液压泵。优选的,所述齿条通过固定块活动连接在固定床面的下方。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面边缘处均设有万向轮,且每个万向轮上均设有铡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多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内科抢救床,包括床体(1)、前活动床面(2)、固定床面(3)、后活动床面(4)和底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表面前端设有前活动床面(2),后端设有后活动床面(4),中央为固定床面(3),所述固定床面(3)的下表面左右对称设有电机(5),所述固定床面(3)左端的电机通过齿轮(6)连接齿条(7)的一端,齿条(7)的另一端通过起板轴(8)连接前活动床面(2),所述固定床面(3)右端的电机通过齿轮(6)连接齿条(7)的一端,齿条(7)的另一端通过起板轴(8)连接后活动床面(4),所述床体(1)的前端一侧设有支撑杆(9),后端面设有控制面板(102),内部中央设有蓄电池(101),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通过十字型支撑架(10)连接底座(11),所述十字型支撑架(10)的前端通过滑块(12)活动连接在底座(11)前端的滑杆(13)上,后端通过定位杆(17)活动连接在底座(11)的后端,所述底座(11)的前端嵌有液压泵(14),所述液压泵(14)通过第一升降杆(15)连接第二升降杆(16),所述第二升降杆(16)连接床体(1)的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内科抢救床,包括床体(1)、前活动床面(2)、固定床面(3)、后活动床面(4)和底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表面前端设有前活动床面(2),后端设有后活动床面(4),中央为固定床面(3),所述固定床面(3)的下表面左右对称设有电机(5),所述固定床面(3)左端的电机通过齿轮(6)连接齿条(7)的一端,齿条(7)的另一端通过起板轴(8)连接前活动床面(2),所述固定床面(3)右端的电机通过齿轮(6)连接齿条(7)的一端,齿条(7)的另一端通过起板轴(8)连接后活动床面(4),所述床体(1)的前端一侧设有支撑杆(9),后端面设有控制面板(102),内部中央设有蓄电池(101),所述床体(1)的下表面通过十字型支撑架(10)连接底座(11),所述十字型支撑架(10)的前端通过滑块(12)活动连接在底座...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