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筒体组装焊接的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承载支架(2)、第二固定承载支架(3)、横杆(4)、第一定位支撑板(5)、第二定位支撑板(6)、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第二机械控制平台(8)、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第一连接杆(10)、第一机械手臂组(11)、第二机械控制把手(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机械手臂组(14);第一定位支撑板的一侧设有第一机械控制平台;第二定位支撑板一侧设置有第二机械控制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用于筒体组装焊接的装置,保证了焊接时的稳定性、焊接的准确性,降低了焊接的难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能够满足现代焊接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装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筒体组装焊接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传统焊接过程中,钢铁筒体和弯管法兰组件进行焊接时往往是通过工人之间简易的配合,由于无法稳定的进行固定夹持,导致焊接时的稳定性和焊接的准确性都无法得到保证,并且直接导致生产的效率低下和工件产品的合格率不高,加大了焊接的难度和增加了人工成本,不能满足现代钢铁筒体焊接批量生产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筒体组装焊接的装置。其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筒体组装焊接的装置,包括底座、第一固定承载支架、第二固定承载支架、横杆、第一定位支撑板、第二定位支撑板、第一机械控制平台、第二机械控制平台、第一机械控制把手、第一连接杆、第一机械手臂组、第二机械控制把手、第二连接杆、第二机械手臂组、第一导程杆、第二导程杆、第一法兰、第一弯管、第二法兰、第二弯管、筒体;所述第一固定承载支架包括第一固定承载座和第一固定支架臂;所述第二固定承载支架包括第二固定承载座和第二固定支架臂;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臂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臂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和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均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两端处;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固定支架臂的另一端和所述二固定支架臂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机械控制平台;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机械控制平台;所述第一机械控制平台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机械控制把手;所述第一机械控制把手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程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上方;所述第二机械控制平台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机械控制把手;所述第二机械控制把手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组;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组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程杆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上方;所述第一弯管和所述第二弯管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弯管和所述第二弯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上,且所述第一法兰和所述第二法兰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和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组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的一侧的上方。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和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装夹凹槽;所述装夹凹槽的槽壁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插槽;所述装夹凹槽内设置有强力磁铁;所述强力磁铁包括强力磁铁本体和强力磁铁翅翼;所述强力磁铁本体的两侧设置有所述强力磁铁翅翼;所述强力磁铁本体和强力磁铁翅翼是一体形成的;所述强力磁铁翅翼通过插入所述导轨插槽,将所述强力磁铁设置于所述装夹凹槽内。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臂和第二固定支架臂为圆弧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用于筒体组装焊接的装置,保证了焊接时的稳定性、焊接的准确性,降低了焊接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能够满足现代焊接批量生产的需求;通过设置磁铁,可以极大地加强了钢铁筒体的稳定性;设置第一机械控制把手和第二机械控制把手,可以灵活方便地对第一机械手臂组和第二机械手臂组进行控制;设置第一机械手臂组和第二机械手臂组,可以更好地夹持固定法兰弯管,从而更好地进行焊接;通过将第一固定支架臂和第二固定支架臂设置为圆弧形结构,可以更好地与筒体匹配,辅助加强了筒体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固定承载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强力磁铁的俯视图。图中1. 底座,2. 第一固定承载支架,201. 第一固定承载座,202. 第一固定支架臂,3. 第二固定承载支架,301. 第二固定承载座,302. 第二固定支架臂,4. 横杆,5. 第一定位支撑板, 6. 第二定位支撑板,601. 强力磁铁本体,602. 强力磁铁翅翼,7. 第一机械控制平台,8.第二机械控制平台,9. 第一机械控制把手, 10. 第一连接杆,11. 第一机械手臂组,12. 第二机械控制把手,13. 第二连接杆,14. 第二机械手臂组,15. 第一导程杆,16. 第二导程杆,17. 第一法兰,18. 第一弯管,19. 第二法兰,20. 第二弯管,21. 筒体,22. 第一通孔,23. 第二通孔,24. 装夹凹槽,25. 导轨插槽,26. 强力磁铁,27. 强力磁铁本体,28. 强力磁铁翅翼。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筒体组装焊接的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承载支架2、第二固定承载支架3、横杆4、第一定位支撑板5、第二定位支撑板6、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第二机械控制平台8、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第一连接杆10、第一机械手臂组11、第二机械控制把手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机械手臂组14、第一导程杆15、第二导程杆16、第一法兰17、第一弯管18、第二法兰19、第二弯管20、筒体21;所述第一固定承载支架2包括第一固定承载座201和第一固定支架臂202;所述第二固定承载支架3包括第二固定承载座301和第二固定支架臂302;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臂202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臂302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和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处;所述横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固定支架臂202的另一端和所述二固定支架臂30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机械控制平台8;所述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所述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11;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11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程杆15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上方;所述第二机械控制平台8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机械控制把手12;所述第二机械控制把手12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组14;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组14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程杆16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上方;所述第一弯管18和所述第二弯管20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21上的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内;所述第一弯管18和所述第二弯管2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法兰17和所述第二法兰19上,且所述第一法兰17和所述第二法兰19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11和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组14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和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的一侧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和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装夹凹槽24;所述装夹凹槽24的槽壁的两侧设置有导轨插槽25;所述装夹凹槽24内设置有强力磁铁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筒体组装焊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承载支架(2)、第二固定承载支架(3)、横杆(4)、第一定位支撑板(5)、第二定位支撑板(6)、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第二机械控制平台(8)、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第一连接杆(10)、第一机械手臂组(11)、第二机械控制把手(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机械手臂组(14)、第一导程杆(15)、第二导程杆(16)、第一法兰(17)、第一弯管(18)、第二法兰(19)、第二弯管(20)、筒体(21);所述第一固定承载支架(2)包括第一固定承载座(201)和第一固定支架臂(202);所述第二固定承载支架(3)包括第二固定承载座(301)和第二固定支架臂(302);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臂(202)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臂(302)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和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处;所述横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固定支架臂(202)的另一端和所述二固定支架臂(30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机械控制平台(8);所述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所述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11);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11)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程杆(15)连接于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上方;所述第二机械控制平台(8)上设置有所述第二机械控制把手(12);所述第二机械控制把手(12)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组(14);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组(14)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导程杆(16)连接于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上方;所述第一弯管(18)和所述第二弯管(20)的一端分别设置于所述筒体(21)上的第一通孔(22)和第二通孔(23)内;所述第一弯管(18)和所述第二弯管(20)的另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法兰(17)和所述第二法兰(19)上,且所述第一法兰(17)和所述第二法兰(19)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11)和所述第二机械手臂组(14)固定于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和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的一侧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筒体组装焊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固定承载支架(2)、第二固定承载支架(3)、横杆(4)、第一定位支撑板(5)、第二定位支撑板(6)、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第二机械控制平台(8)、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第一连接杆(10)、第一机械手臂组(11)、第二机械控制把手(12)、第二连接杆(13)、第二机械手臂组(14)、第一导程杆(15)、第二导程杆(16)、第一法兰(17)、第一弯管(18)、第二法兰(19)、第二弯管(20)、筒体(21);所述第一固定承载支架(2)包括第一固定承载座(201)和第一固定支架臂(202);所述第二固定承载支架(3)包括第二固定承载座(301)和第二固定支架臂(302);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支架臂(202)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支架臂(302)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和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的两端处;所述横杆(4)的两端分别设置于所述一固定支架臂(202)的另一端和所述二固定支架臂(302)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承载座(20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所述第二固定承载座(30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所述第一定位支撑板(5)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所述第二定位支撑板(6)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机械控制平台(8);所述第一机械控制平台(7)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所述第一机械控制把手(9)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杆(10)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一机械手臂组(11);所述第一机械手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黄光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