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9696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3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坐垫以及支架,所述靠背包括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以及靠背发泡垫,所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包括遮挡气囊、第一顶撑气囊体、第二顶撑气囊体、遮挡板、支撑板、螺栓、气泵、导气管、固定架,所述遮挡气囊内部固定有一组电动板,所述电动板背部固定有一个控制器,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位于所述遮挡气囊背面,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通过所述导气管连接至所述气泵上,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的左侧面,所述遮挡板通过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避免了所述顶撑气囊嵌入所述靠背发泡垫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特别涉及一种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汽车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汽车舒适度的要求也过来越高,因此腰背部支撑装置应运而生,腰背部支撑装置安装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内部,通过给腰背部一个支撑力来达到降低驾乘人员疲劳的效果。目前汽车座椅靠背内使用的腰背部支撑装置采用的是机械支撑技术,通过在靠背内部固定支撑架来实现对腰背部的支撑。现有的腰背部支撑装置结构固定,容易造成汽车座椅靠背出现局部的硬化,导致汽车座椅舒适度的降低,且会对汽车靠背泡发垫造成损坏,并且现有的腰背部支撑装置的支撑面积较小,不能有效的起到支撑的作用,容易对驾乘人员的腰背部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汽车座椅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降低靠背泡发垫损坏的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一种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坐垫以及支架,所述靠背包括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以及靠背发泡垫,所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包括遮挡气囊、第一顶撑气囊体、第二顶撑气囊体、遮挡板、支撑板、螺栓、气泵、导气管、固定架,所述遮挡气囊和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靠背发泡垫右侧,所述遮挡气囊上部有一个充气孔,所述遮挡气囊内部设有电动板,所述电动板背部固定有一个控制器,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位于所述遮挡气囊右侧,所述第二顶
撑气囊体位于所述遮挡板右侧,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通过所述导气管连接至所述气泵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的背面,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遮挡板被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遮挡气囊和所述遮挡板的设计使所述靠背发泡垫的受力更加均匀,防止了靠背发泡垫的损坏,通过所述电动板和所述控制器的设计,可以对驾乘人员的背部起到按摩的作用,通过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的设计,增大了汽车座椅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了汽车座椅的舒适度。进一步地,所述遮挡气囊和所述遮挡板的表面覆盖具有挠行可弯曲特征的纤维复合材料层。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由两个囊体上下叠加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由三个囊体左右叠加组成。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板表面包裹有橡胶层。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通过烧录程序,控制所述电动板的起伏。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板采用下部倾斜的“L”型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靠背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4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10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将结合相关实施例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解释。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上述的优选实施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使本技术的公开面更加得充分。请参阅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中靠背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40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10的结构示意图。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10,包括靠背100、坐垫200以及支架300,所述靠背100包括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400以及靠背发泡垫101,所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400通过挤压所述靠背发泡垫101,来实现给驾乘人员提供一个腰背部的支撑力,所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400包括遮挡气囊103、第一顶撑气囊体104、第二顶撑气囊体105、遮挡板107、支撑板106、螺栓109、气泵111、导气管110、固定架108,所述遮挡气囊103和所述遮挡板107位于所述靠背发泡垫101右侧,所述遮挡气囊103上部有一个充气孔102,所述充气孔102用于给所述遮挡气囊103充气,所述遮挡气囊103内部设有电动板112,所述电动板112背部固定有一个控制器113,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位于所述遮挡气囊103右侧,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105位于所述遮挡板107右侧,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105体通过所述导气管110连接至所述气泵111上,所述支撑板106位于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105的背面,所述支撑板106上设有一固定架108,所述固定架108通过所述螺
栓109固定所述遮挡板107。所述遮挡气囊103和所述遮挡板107的表面覆盖具有挠行可弯曲特征的纤维复合材料层,防止了所述遮挡气囊103和所述遮挡板107对所述靠背发泡垫101的损坏,所述遮挡气囊103通过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的挤压进而对所述靠背发泡垫101产生挤压效果,从而产生对驾乘人员腰背部的支撑力,所述遮挡板107通过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105的挤压进而对所述靠背发泡垫101产生挤压效果,从而产生对驾乘人员腰背部的支撑力。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由两个囊体上下叠加组成,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105由三个囊体左右叠加组成,提高了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105结构的稳定性,不容易损坏。所述电动板112表面包裹有橡胶层,通过橡胶层的包裹防止了所述电动板112对所述遮挡气囊103内部造成伤害,所述控制器113通过烧录程序,控制所述电动板112的起伏,从而对驾乘人员的腰背部起到按摩的效果。所述支撑板106采用下部倾斜的“L”型结构,更好的为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105提供支撑的效果,从而提高所述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10的性能。所述固定架108通过所述螺栓109对所述遮挡板107起到固定的作用。本技术的操作流程是:所述气泵111通过所述导气管110给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105充气,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105充满气体发生膨胀,分别对所述遮挡板107和所述遮挡气囊103产生挤压,导致所述遮挡板107和所述遮挡气囊103对所述靠背发泡垫101产生挤压,从而产生对驾乘人员腰背部的支撑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所述遮挡气囊103和所述遮挡板107的设计使所述靠背发泡垫101的受力更加均匀,防止了所述靠背发泡垫101的损坏,通过所述电动板112和所述控制器113的设计,可以对驾乘人员的背部起到按摩的作用,通过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104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106的设计,增大了汽车座椅的支撑面积,从而提高了汽车座椅的舒适度,通过所述支撑板106和所述固定架108的设计,使所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400的结构更加稳定,
从而提高了所述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座椅10的舒适度以及性能。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坐垫以及支架,所述靠背包括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以及靠背发泡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包括遮挡气囊、第一顶撑气囊体、第二顶撑气囊体、遮挡板、支撑板、螺栓、气泵、导气管、固定架,所述遮挡气囊和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靠背发泡垫右侧,所述遮挡气囊上部有一个充气孔,所述遮挡气囊内部设有电动板,所述电动板背部固定有一个控制器,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位于所述遮挡气囊右侧,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位于所述遮挡板右侧,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通过所述导气管连接至所述气泵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的背面,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所述遮挡板被所述螺栓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的汽车座椅,包括靠背、坐垫以及支架,所述靠背包括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以及靠背发泡垫,其特征在于:所述腰背部气动支撑装置包括遮挡气囊、第一顶撑气囊体、第二顶撑气囊体、遮挡板、支撑板、螺栓、气泵、导气管、固定架,所述遮挡气囊和所述遮挡板位于所述靠背发泡垫右侧,所述遮挡气囊上部有一个充气孔,所述遮挡气囊内部设有电动板,所述电动板背部固定有一个控制器,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位于所述遮挡气囊右侧,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位于所述遮挡板右侧,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通过所述导气管连接至所述气泵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顶撑气囊体和所述第二顶撑气囊体的背面,所述固定架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尧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巨科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