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弘专利>正文

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95124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3 17: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疾病康复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供人俯卧的主体,主体上端具有用于支撑人体胸腹部的支撑部和高度低于支撑部的踩踏部,踩踏部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轮,第一转轮外侧设有可供踩踏带动其转动的踏板,支撑部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轮,第二转轮外侧设有可供抓持带动其转动的握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使用者俯卧在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上后,其胸腹部由支撑部支撑,双脚对应踩踏在踏板上,双手对应抓持握把,交替踩踏踏板并使握把做回转运动,即可模拟爬行的动作,可同步进行娱乐、学习、游戏、办公等活动,无需额外占据时间,便于各类人群进行脊椎康复,预防脊椎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疾病康复的
,尤其涉及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
技术介绍
从爬到直立行走,人类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进化。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陈均远表示,为了“站起来”,我们的祖先可以说是“不惜代价”,以至今天我们还不得不为此埋单——饱尝足痛膝伤之苦,忍受背痛的折磨,还要应付孕妇分娩时的险象环生。人类的骨骼分布,关节、肌肉、韧带结构兼顾实用与美观,相当合理,但是离完美还有一定的距离。江苏省中医院骨科的沈计荣博士说,直立行走虽然解放了双手,但为此达成的进化妥协,也带来了骨骼剧变的烦恼。沈计荣博士说,人类的祖先在用四只脚走路的时候,是脊椎大,腰椎小。直立行走之后就恰恰相反,脊椎小,腰椎大。脊椎从原先的起拱顶作用,变成了今天充当承重的立柱了。这种脊椎从耗能的角度看,既经济又有效,维系着人体平衡和双足移动,但却承受了过度的压迫,“让它吃了不少苦”。椎骨在受到长期挤压时,椎间盘就可能会突出,压迫脊椎神经,引起疼痛。除了人类,没有一种灵长类动物领教过这种背部不适。沈博士说,现在人们都用游泳方式来预防颈椎、脊椎以及整个背部的疼痛,游泳的状态,其实类似于回归到我们祖先用四肢行走的状态。直立行走所主要带来的问题包括:1、心脏负担加重脊椎变形2大脑供血不足3原来横陈排列的脏器改为垂直叠加式分布引起胃和子宫下垂痔疮在医学中,针对上述的问题发展了药物和物理的疗法,根据医学研究爬行动作对脊椎病的预防及治疗有显著的效果,可以释放脊椎承受的压力,同时锻炼手脚协调性。由于爬行动作进行运动时不能进行办公、学习及娱乐等活动,而且爬行动作对体能消耗较大、需要一定的场地,导致人群很难坚持持久,以达到其疗效,导致腰椎、劲椎问题成为困扰现代人常见的病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旨在改善现代人的脊椎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包括可供人俯卧的主体,所述主体上端具有用于支撑人体胸腹部的支撑部和高度低于所述支撑部的踩踏部,所述踩踏部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外侧设有可供踩踏带动其转动的踏板,所述支撑部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外侧设有可供抓持带动其转动的握把。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元体,各所述单元体上端设有可独立升降或倾斜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多个可伸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柱连接于所述单元体。进一步地,任一所述第一转轮所在的平面与任一所述第二转轮所在的平面平行或重合。进一步地,于所述主体相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之间设有从动轮,所述第一转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动,所述第二转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动。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内部设有多个可升降按摩人体胸腹的按摩捶,所述主体内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按摩捶升降的驱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从动轮一侧且与所述传动带连动
的驱动轮。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结构包括电机。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轮或所述从动轮连接有发电机。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一端用于支撑人体臀部的臀托。进一步地,所述主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部一端的小桌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使用者俯卧在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上后,其胸腹部由支撑部支撑,双脚对应踩踏在踏板上,双手对应抓持握把,交替踩踏踏板并使握把做回转运动,即可模拟爬行的动作。在模拟爬行动作的过程中,没有场地的要求,还可同步进行娱乐、学习、游戏、办公等活动,无需额外占据时间,肌肉耗能低,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会有强烈的疲惫感,便于各类人群进行脊椎康复,预防脊椎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变形后的主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包括可供人俯卧的主体,主体上端具有用于支撑人体胸腹部的支撑部1和高度低于支撑部1
的踩踏部2,踩踏部2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轮131,第一转轮131外侧设有可供踩踏带动其转动的踏板(未示出),支撑部1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轮132,第二转轮132外侧设有可供抓持带动其转动的握把(未示出)。使用者俯卧在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上后,其胸腹部由支撑部1支撑,双脚对应踩踏在踏板上,交替踩踏踏板即可驱动第一转轮131转动,使踏板做回转运动;双手对应抓持握把,交替转动驱动第二转轮132转动,使握把做回转运动。上述的两个动作同时进行,即可模拟爬行的动作。在借助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进行模拟爬行动作的过程中,使用者并未实际位移,所以没有场地的要求,而且在运动的同时可以同步进行娱乐、学习、游戏、办公等活动,无需额外占据时间,而且肌肉耗能低,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不会有强烈的疲惫感,便于各类人群进行脊椎康复,预防脊椎病。在实际的使用中,可以设置相关的纵向移动结构,使手脚可在竖直方向纵向往复移动,并驱动转轮,改变动作的方向和幅度,提供另一种模拟爬行动作。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元体11,各单元体11上端设有可独立升降或倾斜的支撑板12,支撑板12通过多个可伸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柱13连接于单元体11。当不同体型的人俯卧在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上时,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每个支撑板12的纵向高度和倾斜角度,以满足合适的支撑、舒适要求,并且调整与踏板、握把的距离,以满足各种体型的人的使用需要,例如身形较矮小的小孩,身体超重的成人,柔韧度较差的老人等,使其能通过调节各个支撑板12达到支撑舒适,并且以舒适的状态保持踩踏踏板和手握握把。各支撑板12通过多根可伸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柱13连接至单元体11,调节支撑柱13的位置并且固定该位置,即可实现支撑板12高度的升降。由于每个支撑板12通过多个支撑柱13进行支撑,所以如果其对应的各支撑柱13高度不一,即可实现支撑板12的倾斜。由于支撑板12倾斜后,会与支撑柱13末端发生角度变化,所以在支撑柱13末端通过可转动的关节结构连接至支
撑板12,使支撑板12能较为容易的发生倾斜且不会从支撑柱13末端脱离。本实施例中的单元体11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相邻的单元体11之间可以紧密贴合,相应地支撑板12为矩形,各支撑板12的四个角对应设有四根支撑柱13。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支撑板12和单元体11的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正六边形等。为了使模拟爬行动作更加舒适,在本实施例中任一第一转轮131所在的平面与任一第二转轮132所在的平面平行或重合,使用者的手脚可以在平行或重合的平面上运动。如图1所示,于主体相同一侧的第一转轮131和第二转轮132之间设有从动轮133,第一转轮131与从动轮133之间通过传动带连动,第二转轮132与从动轮133之间通过传动带连动,使脚蹬手转具有一定的同步性,锻炼手脚协同性。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改变第一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

【技术保护点】
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供人俯卧的主体,所述主体上端具有用于支撑人体胸腹部的支撑部和高度低于所述支撑部的踩踏部,所述踩踏部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外侧设有可供踩踏带动其转动的踏板,所述支撑部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外侧设有可供抓持带动其转动的握把。

【技术特征摘要】
1.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供人俯卧的主体,所述主体上端具有用于支撑人体胸腹部的支撑部和高度低于所述支撑部的踩踏部,所述踩踏部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一转轮,所述第一转轮外侧设有可供踩踏带动其转动的踏板,所述支撑部两侧各设有可转动的第二转轮,所述第二转轮外侧设有可供抓持带动其转动的握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单元体,各所述单元体上端设有可独立升降或倾斜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通过多个可伸缩并固定伸缩位置的支撑柱连接于所述单元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第一转轮所在的平面与任一所述第二转轮所在的平面平行或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行式脊椎康复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主体相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之间设有从动轮,所述第一转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弘刘惜佳
申请(专利权)人:洪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