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治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贴合治具,该贴合治具包括:基座,设置有压合组件;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第一容纳槽,用于放置第一贴合物;具有第二预设深度的第二容纳槽,用于放置第二贴合物;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基座中,第一贴合物与第二贴合物之间通过粘合部连接;其中,压合组件包括压合板,且对第一贴合物、第二贴合物施加预设压力以控制粘合部的压合厚度。在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一方面通过设置预设深度,对两个贴合物以及粘合部实现Z方向的限位,另一方面通过压合板对贴合物施加预设压力以控制粘合部压合厚度的目的,而使得框贴组件成品一致性好,良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治具
,特别涉及一种贴合治具。
技术介绍
随着IT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移动便携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也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可视电子设备采用触摸屏和液晶屏幕贴合的工艺。现有技术中,触摸屏(TP)和液晶屏幕(LCM)框贴治具采用的是简易治具,一方面,简易治具仅在X\\Y平面内对TP和LCM进行限位,这样会使得TP与LCM之间双面泡棉胶的压缩厚度无法控制,从而造成TP和LCM框贴件成品一致性差、良品率低;另一方面,简易治具是手动将TP、LCM进行贴合,当手工贴合过紧时,就会引起TP按压失效的问题,而当手工贴合过松时,又会引起TP松脱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合治具,使得TP与LCM之间双面泡棉胶的压缩厚度得以控制,且解决了TP出现失效和松脱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贴合治具,包括:基座,设置有压合组件;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第一容纳槽,用于放置第一贴合物;具有第二预设深度的第二容纳槽,用于放置第二贴合物;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基座中,第一贴合物与第二贴合物之间通过粘合部连接;其中,压合组件包括压合板,且对第一贴合物、第二贴合物施加预设压力以控制粘合部的压合厚度。本技术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设置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的预设深度,对第一贴合物、第二贴合物以及中间的粘合部实现Z方向的限位,同时,通过压合板对贴合物施加预设压力实现控制第一贴合物和第二贴合物之间粘合部压缩厚度的目的,解决了第一贴合物由于压合过紧或过松出现的失效和松脱的问题,从而使得第一贴合物和第二贴合物框贴件成品一致性好,良品率高。进一步地,压合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压合板运动的驱动机构,以使压合板对放置于容纳槽的贴合物施加压力。更进一步地,驱动机构为气动驱动机构,气压驱动机构成本便宜,且很容易就能实现低成本自动化的效果。进一步地,第一贴合物为液晶显示模组LCM;第一容纳槽的尺寸为LCM的尺寸,以使第一容纳槽放置液晶显示模组LCM。进一步地,第二贴合物为触摸屏TP;第二容纳槽的尺寸为TP的尺寸,以使第二容纳槽放置触摸屏TP。进一步地,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为方形凹槽,以使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能够放置方形贴合物。更进一步地,方形凹槽的四角设置弧形缺口,以避免贴合过程中第一贴合物和第二贴合物的四个边角与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摩擦碰撞。更进一步地,第二容纳槽的长边侧设置有与第二容纳槽成一体结构的方形缺口,以使贴合好的组件方便取出。进一步地,粘合部为双面泡棉胶,泡棉双面胶具有粘着力强、保持力佳、防水性能好、耐温性强、防紫外线能力强的优点。进一步地,贴合治具还包括缓冲槽,缓冲槽、第一容纳槽以及第二容纳槽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基座中,缓冲槽可以对放置于第一容纳槽的第一贴合
物起到缓冲作用,避免第一贴合物的破损。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贴合治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容纳槽的俯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容纳槽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贴合治具。如图1所示,一种贴合治具,包括:基座1,基座1下方设置有垫块1-1,基座上设置有压合组件2;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第一容纳槽3,用于放置第一贴合物;具有第二预设深度的第二容纳槽4,用于放置第二贴合物;第一容纳槽3和第二容纳槽4为方形凹槽,且第一容纳槽3和第二容纳槽4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基座1中,第一贴合物与第二贴合物之间通过粘合部(图内未示出)连接。其中,压合组件2包括压合板2-1,压合板2-1与第二贴合物接触面设置保护第二贴合物的保护层2-1-1。在实际操作中,压合板2-1对第一贴合物、第二贴合物施加预设压力以控制粘合部的压合厚度,垫块1-1上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压合板2-1的支撑件1-1-1,此外,压合组件2还包括用于驱动压合板2-1向第一容
纳槽3、第二容纳槽4中的第一贴合物、第二贴合物施加预设压力的驱动机构(图内未示出)。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驱动机构优选为气动驱动机构,气压驱动机构成本比较便宜,且很容易就能实现低成本自动化的效果。在具体操作中,为了防止第一贴合物在压合过程中出现破损,在第一容纳槽3的下方设置一起缓冲作用的缓冲槽3-1,缓冲槽3-1、第一容纳槽3以及第二容纳槽4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基座1中。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泡棉双面胶具有粘着力强、保持力佳、防水性能好、耐温性强、防紫外线能力强等优点,粘合部优选为双面泡棉胶。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仅以气动驱动机构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技术不应以此驱动方式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设置驱动机构的驱动方式,以便满足实际需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贴合物可以为液晶显示模组LCM,第一容纳槽3的尺寸即为LCM的尺寸,上述第一预设深度可以根据放置于第一容纳槽3中的LCM的厚度大小来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预设深度可以设置成2.2mm。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贴合物可以为触摸屏TP,第二容纳槽4的尺寸即为TP的尺寸,上述第二预设深度可以根据放置于第二容纳槽4中的TP的厚度大小来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预设深度可以设置成1mm。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方式仅以第一贴合物为液晶显示模组LCM、第二贴合物为触摸屏TP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技术不应以此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第一贴合物和第二贴合物,以便满足实际需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4所示,用于放置LCM的第一容纳槽
3、用于放置TP的第二容纳槽4的四个边角分别设置弧形缺口3-2,以避免贴合过程中LCM和TP的四个边角与第一容纳槽3、第二容纳槽4摩擦碰撞,另外,为使贴合好的组件方便取出,第二容纳槽4的长边侧还设置一个与第二容纳槽4成一体结构的方形缺口4-1。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仅以在第二容纳槽4的长边侧设置一个与第二容纳槽4成一体结构的方形的缺口4-1为例来进行说明,但本技术不应以此个数为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方形缺口4-1的个数,以便满足实际需求。本实施方式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将LCM放置于贴合治具的第一容纳槽3中,在LCM与TP连接的面上涂上双面泡棉胶,接着把TP放置在贴合治具的第二容纳槽4中,启动气动驱动机构,压合板2-1在气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放置于第二容纳槽4中的TP施加预设的压力(该预设压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且该预设压力的大小恰好保证LCM与TP之间的双面泡棉胶的压合厚度能达到设计值。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的预设深度,对第一贴合物、第二贴合物以及中间的粘合部实现Z方向的限位,同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有压合组件;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第一容纳槽,用于放置第一贴合物;具有第二预设深度的第二容纳槽,用于放置第二贴合物;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基座中,所述第一贴合物与所述第二贴合物之间通过粘合部连接;其中,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压合板,且对所述第一贴合物、第二贴合物施加预设压力以控制所述粘合部的压合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设置有压合组件;具有第一预设深度的第一容纳槽,用于放置第一贴合物;具有第二预设深度的第二容纳槽,用于放置第二贴合物;所述第一容纳槽和所述第二容纳槽从下至上依次设置于所述基座中,所述第一贴合物与所述第二贴合物之间通过粘合部连接;其中,所述压合组件包括压合板,且对所述第一贴合物、第二贴合物施加预设压力以控制所述粘合部的压合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压合板运动的驱动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气动驱动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合物为液晶显示模组LCM;所述第一容纳槽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铖,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