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8855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02 1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具,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动模板以及定模板,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的相对面分别为动模分型面、定模分型面,所述动模分型面和/或定模分型面上设有撬装槽,所述撬装槽与对应的动模板或定模板的外侧壁相通,在动模分型面和/或定模分型面上设置撬装槽,即使当动模分型面与定模分型面相互贴合,撬装槽的设置也能提供相应的撬装空间,即动模发生卡滞时,操作人员可直接使用外置撬棒插入到撬装槽内,然后横向撬动相邻的动模,即可手动解决动模卡滞的问题;另外,设置撬装槽还有第二功能,即该类模具搬运过程中,只需在撬装槽内垫上具有弹性的垫物,即能防止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发生撞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制品注塑成型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模具
技术介绍
常见的模具,如公告号为CN204914483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中,该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最为常见的模具结构,即包括了定模板、动模板,该类模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被安装于注塑机当中,动模板和定模板会不断地发生开合动作。正常情况下,动模板能沿着导柱进行顺畅的横向滑移运动,但是在试模过程中,模具上动模板很容易会与导柱发生卡滞,而一旦发生卡滞,单纯依靠注塑机的拉力作用很难拉开处于卡滞状态的动模板,此时,便需要把整副模具从注塑机上取下,然后用软质物体敲击动模板,解除动模板和导柱之间的卡滞。但是如果该卡滞情况一旦出现于合模状态时,即动模板和定模板相互提合时,突然发生卡滞,此时,由于动模板和定模板之间存在极小的缝隙,很难通过手动撬装的方式分开动模板和定模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其具有方便手动撬装分离动模板以及定模板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模具,包括动模板以及定模板,所述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的相对面分别为动模分型面、定模分型面,所述动模分型面和/或定模分型面上设有撬装槽,所述撬装槽与对应的动模板或定模板的外侧壁相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动模分型面和/或定模分型面上设置撬装槽,即使当动模分型面与定模分型面相互贴合,撬装槽的设置也能提供相应的撬装空间,即动模板发生卡滞时,操作人员可直接使用外置撬棒插入到撬装槽内,然后横向撬动相邻的动模板,即可手动解决动模板卡滞的问题;另外,设置撬装槽还有第二功能,即该类模具搬运过程中,只需在撬装槽内垫上具有弹性的垫物,即能防止动模板与定模板之间发生撞击。优选的,所述撬装槽分别位于动模分型面和定模分型面上,且撬装槽分别位于动模板和定模板的拐角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传统的模具形状均为方形,根据力学分析,撬装槽设置在动模板和定模板的拐角处,撬棒对该处的撬装槽进行撬动,其撬动所需要施出的力更小,达到省力效果。优选的,还包括弹性抵触块,所述弹性抵触块嵌合于撬装槽且突出于撬装槽之外。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撬棒插入到撬装槽内,并且施加横向撬动力时,弹性抵触块能保证撬棒在撬装过程中不会直接抵触到撬装槽槽壁,减少因撬装而使撬装槽槽壁发生破损;当弹性抵触块发生破损,需要更换时,由于弹性抵触块是与撬装槽槽壁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嵌合,操作人员能很方便地从撬装槽内拆卸出。优选的,还包括弹性抵触块,所述弹性抵触块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动模分型面、定模分型面的撬装槽相互嵌合,所述弹性抵触块被位于动模分型面、定模分型面的撬装槽压紧后,动模分型面与定模分型面之间留有缝隙。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运用至运输过程中,其中的弹性抵触块位于动模分型面和定模分型面之间,此时,动模分型面与定模分型面之间留有缝隙,即使整副模具发生震动,动模分型面与定模分型面之间也不会发生直接撞击,防止模具因运输而产生损坏。优选的,所述定模板上连接有第一插接件,所述动模板上连接有第二插接件,所述第二插接件上设有供第一插接件插入的插接槽、位于插接槽内且用于抵紧第一插接件的抵顶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摒弃了传统由螺钉来实现锁模块两端的锁模机构,当需要实现锁合状态时,动模板和定模板相互靠近,第一插接件会插入到第二插接件的插接槽内,第一插接件便会受到插接槽内的抵顶组件的抵顶作用而锁合于插接槽内;当需要使定模板和动模板从锁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时,操作人员只许通过调整位于插接槽内的抵顶组件,或者是强制把第一插接件从插接槽内拔出,便能把定模板和动模板分离开;上述过程中,无论是调整抵顶组件还是把第一插接件从插接槽内拔出或者是插入,均不会涉及破坏第一插接件与定模板、第二插接件与动模板之间的连接关系,更不会因操作人员的操作熟练度的影响而破坏定模板或者动模板本身。优选的,所述抵顶组件包括弹性件、抵顶块,所述弹性件位于抵顶块与插接槽之间,所述抵顶块受弹性件的弹性力作用而抵紧于第一插接件外表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插接件插接于第二插接件内的插接槽时,弹性件释放的弹性力会使抵紧块紧于第一插接件的外表面,从而使第一插接件锁紧于插接槽内,即使受到部分的反向拉力时,抵紧块照样能抵紧于第一插接件的外表面;当第二插接件或者第一插接件受到的反向拉力达到一定值之后,第一插接件与抵紧块会发生相对移动,第一插接件便可以从插接槽内拔出;上述操作方便快捷,无需采用其他的操作工具。优选的,所述抵顶块的形状为圆柱体,所述第一插接件外侧壁上设有与抵顶块的圆弧形外侧壁相配合的弧形凹槽,所述弹性件一端抵靠于插接槽槽壁,且另一端抵靠于抵顶块的圆弧形外侧壁,所述抵顶块的轴向方向与第一插接件的插接方向之间呈倾斜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无论是第一插接件需要从插接槽内拔出或者是插入,第一插接件的端部会先与抵顶块的圆弧形外侧壁发生抵触,两者之间的抵触摩擦力的类型为滚动摩擦,大幅度减少了第一插接件与抵顶块之间的摩擦损耗,增加整个机构的使用寿命。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与动模板相连的固定块、拆卸块,所述插接槽位于固定块上,所述拆卸块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块上,所述弹性件远离抵顶块的端部贯穿于固定块且抵靠于拆卸块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因使用时间过长的原因,抵顶块磨损过度或者是弹性件的弹性失效,此时,操作人员只需把拆卸块从固定块上拆卸下来,便可很容易地更换里面的弹性件或者是抵顶块;其次,拆卸块是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块上,实际上,操作人员也可通过螺栓的拧入程度,来直接控制弹性件对于抵顶块产生的弹性抵紧力大小;再次,在整个维修拆除拆卸块的过程中,无需破坏与动模板外侧壁之间的连接关系。优选的,所述第二插接件包括与动模板相连的固定块、拆卸块,所述插接槽位于固定块上,所述拆卸块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块上,所述弹性件远离抵顶块的端部贯穿于固定块且抵靠于拆卸块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因使用时间过长的原因,抵顶块磨损过度或者是弹性件的弹性失效,此时,操作人员只需把拆卸块从固定块上拆卸下来,便可很容易地更换里面的弹性件或者是抵顶块;其次,拆卸块是通过螺栓连接于固定块上,实际上,操作人员也可通过螺栓的拧入程度,来直接控制弹性件对于抵顶块产生的弹性抵紧力大小;再次,在整个维修拆除拆卸块的过程中,无需破坏与动模板外侧壁之间的连接关系。优选的,所述抵顶组件包括螺纹连接于第二插接件的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端部抵紧于第一插接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接件插接入插接槽之后,操作人员,可直接通过旋转限位螺钉,使得限位螺钉的端部抵顶于第一插接件外侧壁上,实现锁紧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的作用;其中操作人员可通过调整限位螺钉的旋合力,来调整限位螺钉与第一插接件之间的抵顶力。优选的,所述限位螺钉端部滚动连接有滚珠,所述第一插接件的外侧壁上设有与滚珠配合的嵌合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使得限位螺钉端部与第一插接件外侧壁之间的摩擦力为滚动摩擦力,当第一插接件与第二插接件之间发生略微移动时,能防止两者之间发生较大的摩擦损耗;另外,滚珠与嵌合槽配合,能增加限位螺钉端部与第一插接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升抵顶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实施例一的局部剖面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包括动模板(1)以及定模板(2),所述动模板(1)与定模板(2)之间的相对面分别为动模分型面(3)、定模分型面(4),其特征是:所述动模分型面(3)和/或定模分型面(4)上设有撬装槽(5),所述撬装槽(5)与对应的动模板(1)或定模板(2)的外侧壁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包括动模板(1)以及定模板(2),所述动模板(1)与定模板(2)之间的相对面分别为动模分型面(3)、定模分型面(4),其特征是:所述动模分型面(3)和/或定模分型面(4)上设有撬装槽(5),所述撬装槽(5)与对应的动模板(1)或定模板(2)的外侧壁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撬装槽(5)分别位于动模分型面(3)和定模分型面(4)上,且撬装槽(5)分别位于动模板(1)和定模板(2)的拐角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是:还包括弹性抵触块(6),所述弹性抵触块(6)嵌合于撬装槽(5)且突出于撬装槽(5)之外。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是:还包括弹性抵触块(6),所述弹性抵触块(6)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动模分型面(3)、定模分型面(4)的撬装槽(5)相互嵌合,所述弹性抵触块(6)被位于动模分型面(3)、定模分型面(4)的撬装槽(5)压紧后,动模分型面(3)与定模分型面(4)之间留有缝隙(7)。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定模板(2)上连接有第一插接件(8),所述动模板(1)上连接有第二插接件(9),所述第二插接件(9)上设有供第一插接件(8)插入的插接槽(12)、位于插接槽(12)内且用于抵紧第一插接件(8)的抵顶组件(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黄岩亿联塑料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