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耳鼻喉护理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由薄荷脑、氯化钠、甘油、甘草酸二钾、中药提取物和蒸馏水配制而成,中药提取物由野菊花、藏红花、黄芩、灯芯草、鱼腥草、穿心草、马齿苋、白芍、刺血红、天门冬、金线兰、姜黄、莲须和鸢尾制备而成,将中药原料按配比混合,加水煎煮提取两次,合并两次过滤液,静置过滤,按配比加入其他原料,搅拌均匀,纯化过滤,分装,紫外线灭菌,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配方合理,清洁效果好,对耳部、鼻腔以及喉部的皮肤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抑制生物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流感病毒等病菌和病毒,安全无毒,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耳部、鼻腔以及喉部的皮肤感染,保护人体的皮肤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是一种耳鼻喉护理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因为细菌的感染而生病,其中耳部、鼻腔以及咽喉部的皮肤经常被感染,如鼻咽炎是人们口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病症。治疗鼻咽炎的传统方法有口服药剂、生理盐水、滴鼻剂等。口服药剂疗效短暂缓慢,需要遵守医嘱;生理盐水清洗鼻腔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且疗效局部;滴鼻剂呼吸短暂通畅,长期使用可引起药物性鼻炎。如耳部湿疹以及耳根化脓,这种病情是由于耳部受到感染,没有得到及时的清理以及清洗才产生相应的病情,而且耳部如果发生病情,由于耳部的特殊结构,因此治疗难度大,而且不易好转。如咽喉部,咽喉部与鼻腔以及呼吸道连通,因此极易受到感染,产生咽喉发炎,疼痛难忍,而且也容易造成咽喉外部的皮肤发生感染。但是,目前市场上都是针对耳部、鼻腔以及咽喉部特有的药物,并没有专门针对这三个部位发生炎症或感染的相关药物。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新的中药,以满足病人的实际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鼻喉护理外用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耳鼻喉护理外用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薄荷脑0.1~0.2份,氯化钠4~6份,甘油2~3份,甘草酸二钾8~10份,中药提取物20~24份,蒸馏水120~160份;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提取而成:野菊花20~24份,藏红花18~22份,黄芩6~8份,灯芯草11~15份,鱼腥草7~9份,穿心草7~9份,马齿苋10~14份,白芍16~20份,刺血红10~12份,天门冬10~14份,金线兰9~13份,姜黄6~8份,莲须6~10份,鸢尾5~9份。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薄荷脑0.1~0.2份,氯化钠4~6份,甘油2~3份,甘草酸二钾8~10份,中药提取物20~24份,蒸馏水120~160份;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提取而成:野菊花20~24份,藏红花18~22份,黄芩6~8份,灯芯草11~15份,鱼腥草7~9份,穿心草7~9份,马齿苋10~14份,白芍16~20份,刺血红10~12份,天门冬10~14份,金线兰9~13份,姜黄6~8份,莲须6~10份,鸢尾5~9份。一种所述的耳鼻喉护理外用药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1)将上述的中药原料按配比混合,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药总重量10~12倍的水,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煎煮2~3h,过滤;第二次加入原料总重量8~10倍的水,煎煮1.5~2.5h,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静置6~8h后,再次过滤,得到中药提取物;(2)在中药提取物中按配比加入甘油、薄荷脑、氯化钠、甘草酸二钾和蒸馏水,放置于容器中,搅拌至均匀,静置纯化,过滤;(3)分装,紫外线灭菌,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将灭菌后的液体制成喷剂、滴剂、涂抹剂或软膏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护理外用药配方合理,清洁效果好,对耳部、鼻腔以及喉部的皮肤感染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抑制生物链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流感病毒等病菌和病毒,安全无毒,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耳部、鼻腔以及喉部的皮肤感染,进而保护人体的皮肤安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耳鼻喉护理外用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薄荷脑0.1份,氯化钠4份,甘油2份,甘草酸二钾8份,中药提取物20份,蒸馏水120份。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提取而成:野菊花20份,藏红花22份,黄芩6份,灯芯草15份,鱼腥草7份,穿心草9份,马齿苋10份,白芍20份,刺血红10份,天门冬14份,金线兰9份,姜黄8份,莲须6份,鸢尾9份。上述耳鼻喉护理外用药的制备步骤如下:(1)将上述的中药原料按配比混合,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药总重量10倍的水,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煎煮2h,过滤;第二次加入原料总重量8倍的水,煎煮1.5h,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静置6h后,再次过滤,得到中药提取物;(2)在中药提取物中按配比加入甘油、薄荷脑、氯化钠、甘草酸二钾和蒸馏水,放置于容器中,搅拌至均匀,静置纯化,过滤;(3)分装,紫外线灭菌,制成喷剂,即可。实施例2耳鼻喉护理外用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薄荷脑0.15份,氯化钠5份,甘油2.5份,甘草酸二钾9份,中药提取物22份,蒸馏水140份。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提取而成:野菊花22份,藏红花20份,黄芩7份,灯芯草13份,鱼腥草8份,穿心草8份,马齿苋12份,白芍18份,刺血红11份,天门冬12份,金线兰11份,姜黄7份,莲须8份,鸢尾7份。上述耳鼻喉护理外用药的制备步骤如下:(1)将上述的中药原料按配比混合,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药总重量11倍的水,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煎煮2.5h,过滤;第二次加入原料总重量9倍的水,煎煮2h,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静置7h后,再次过滤,得到中药提取物;(2)在中药提取物中按配比加入甘油、薄荷脑、氯化钠、甘草酸二钾和蒸馏水,放置于容器中,搅拌至均匀,静置纯化,过滤;(3)分装,紫外线灭菌,制成喷剂,即可。实施例3耳鼻喉护理外用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薄荷脑0.2份,氯化钠6份,甘油3份,甘草酸二钾10份,中药提取物24份,蒸馏水160份。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提取而成:野菊花24份,藏红花18份,黄芩8份,灯芯草11份,鱼腥草9份,穿心草7份,马齿苋14份,白芍16份,刺血红12份,天门冬10份,金线兰13份,姜黄6份,莲须10份,鸢尾5份。上述耳鼻喉护理外用药的制备步骤如下:(1)将上述的中药原料按配比混合,加水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原料药总重量12倍的水,煮沸后继续用文火煎煮3h,过滤;第二次加入原料总重量10倍的水,煎煮2.5h,过滤;合并两次过滤液,静置8h后,再次过滤,得到中药提取物;(2)在中药提取物中按配比加入甘油、薄荷脑、氯化钠、甘草酸二钾和蒸馏水,放置于容器中,搅拌至均匀,静置纯化,过滤;(3)分装,紫外线灭菌,制成滴剂,即可。安徽某医院耳鼻喉科,应用本专利技术的药物治疗耳鼻喉部位的病情,在治疗的400名患者中,男性患者240例,女性患者160例,年龄从10岁到72岁,对这400例患者进行跟踪调查,治愈360例,治愈率达90,轻症患者使用2天见效,一周好转,20天痊愈,重症患者连续使用30天痊愈。病例1唐某,女24岁,患有慢性鼻炎,有鼻塞、头痛、头晕,流脓性鼻涕,每3-5min抽哼鼻子一次,由于鼻腔感染,造成咽喉部疼痛,严重影响其工作和择偶,经多次治疗均无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喷剂喷10天(每天喷3次),各种症状消失,痊愈,随访两年无复发。病例2葛某,男,18岁,头痛无嗅觉,记忆力减退,流脓性鼻涕,而且咽喉由于受到感染产生疼痛,经常咳嗽,严重影响学习,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喷剂喷8天(每天喷3次)后无脓性鼻涕,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鼻腔通畅,有嗅觉,咳嗽消失,后又点喷5天停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鼻喉护理外用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薄荷脑0.1~0.2份,氯化钠4~6份,甘油2~3份,甘草酸二钾8~10份,中药提取物20~24份,蒸馏水120~160份;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提取而成:野菊花20~24份,藏红花18~22份,黄芩6~8份,灯芯草11~15份,鱼腥草7~9份,穿心草7~9份,马齿苋10~14份,白芍16~20份,刺血红10~12份,天门冬10~14份,金线兰9~13份,姜黄6~8份,莲须6~10份,鸢尾5~9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护理外用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薄荷脑0.1~0.2份,氯化钠4~6份,甘油2~3份,甘草酸二钾8~10份,中药提取物20~24份,蒸馏水120~160份;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提取而成:野菊花20~24份,藏红花18~22份,黄芩6~8份,灯芯草11~15份,鱼腥草7~9份,穿心草7~9份,马齿苋10~14份,白芍16~20份,刺血红10~12份,天门冬10~14份,金线兰9~13份,姜黄6~8份,莲须6~10份,鸢尾5~9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鼻喉护理外用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薄荷脑0.15份,氯化钠5份,甘油2.5份,甘草酸二钾9份,中药提取物22份,蒸馏水140份;所述中药提取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提取而成:野菊花22份,藏红花2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琴,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琴,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