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79641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30 1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膜及制备方法,提供一款优良隔热膜,使其散热达到最佳隔热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隔热膜自上而下包括三层:护膜层、使用层、剥离层,使用层自上而下包含有:金属硬化层,上透明薄膜,粘层,下透明薄膜,金属氧化物层,粘胶层;护膜层自上而下包括:保护基膜、保护胶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产品两层PET基材贴合,使其具备较好的弹性吸振功能,能抗剧烈冲击,500克测试球/100厘米高度冲击测试,可有效需隔热玻璃不受到撞击损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隔热膜制备技术,具体说,是特别涉及一种隔热窗膜。
技术介绍
高温天气尤其在烈日炎炎的的夏天,欲想在自己车厢内或房间内营造一个清凉的环境可以在窗口上贴上一层能有效防晒的隔热膜。隔热膜主要作用是阻挡阳光热量,太阳辐射到地球的光谱根据波长的不同,分为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等;他们在太阳光谱中占比重为,红外线占53%、紫外线占3%、可见光占44%,红外线是太阳热量的主要来源,紫外光波长最短能量最高,它导致皮肤黝黑,雀斑,甚至皮肤癌的主要因数,可见光是肉眼唯一能看到太阳光谱;所以隔热膜主要阻隔对象是太阳辐射中红外线和紫外线,目前市场上阳光隔热膜主要添加吸热型或反射型的物质。放射型主要通过真空喷镀或磁控溅射技术将铝、金、铜、银等金属制成多层至密的高隔热金属膜层。金属材料中的外壳层电子(自由电子)一般没有被原子核束缚,当被光波照射时,光波的电场使自由电子吸收了光的能量,而产生与光相同频率的振荡,此振荡又放出与原来光线相同频率的光,称为光的反射。吸热型主要通过ITO等金属氧化物采用物理镀膜或化学镀膜方法制作成膜。其可将电磁波从空气射入固体折射光线与分子结构由于自由电子相互作用,能使低能级电子或晶格振动子产生激发跃迁到高能级状态而产生光的吸收。然而金属原子虽然有较高反射率,但是过多添加其也将可见光反射出去,影响视觉效果,添加量过少其隔热效果不明显;金属氧化物如ITO等金属氧化物虽有吸收光能起到隔热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有效阻止热量,单单吸收是不够度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款优良隔热膜,其先反射阳光部分能量,后再进行能量吸收,使其散热达到最佳隔热效果,使吸热层因不易吸收能量达到涂层热熔的上限时,从而产生二次辐射再次到车内。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方案:一种隔热膜,隔热膜自上而下包括三层:护膜层、使用层、剥离层,使用层自上而下包含有:金属硬化层,上透明薄膜,粘层,下透明薄膜,金属氧化物层,粘胶层;护膜层自上而下包括:保护基膜、保护胶层;在上透明薄膜(透明基材)上涂布UV涂料(添加金属粒子的光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层)形成金属硬化层;在下透明薄膜(透明基材)上采用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IPVD)或磁控溅射方法镀上透明金属氧物作为金属氧化物层;在下透明薄膜无氧化物处里面(远离金属氧化物层的另一面)涂布一层粘层(粘胶),上透明薄膜非金属面与粘层(粘胶面)贴合;在金属氧化物层(隔热膜基膜)远离下透明薄膜的另一面上涂布一层粘胶层(粘胶层),并在粘胶层(胶层)上覆上一层剥离层;粘胶层采用为PU胶、亚克力胶、硅胶其中一种,剥离力选择1~5g;在护膜层的保护基膜上涂布保护胶层(胶层),并将该保护胶层(胶层)覆在上透明薄膜的金属硬化层上(上透明膜硬化面上);上透明薄膜、下透明薄膜基材为PET膜、PE膜、OPP膜中的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透明薄膜与下透明薄膜之间任意一面,采用刮刀涂布方法,涂布一层粘层(粘胶),粘层的粘胶为亚克力胶、PU胶、硅胶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方案一:所述粘层的粘胶选用亚克力胶,其剥离力在700~1500g之间,亚克力胶涂布厚度10~40μm;方案二:粘层的粘胶为PU胶涂,PU胶涂布厚度10~40μm;方案三:粘层的粘胶采用硅胶,用逗号式刮刀涂布硅胶,涂布厚度70~100μm,剥离力为5~30g。此处有3个方案,可根据不同的胶水做出不同厚度的粘层。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硬化层的UV涂料的组成及重量份为:金、银、铝与铜等材料一种或多种 1~5份,光固化丙烯酸类树脂 30~40份;金属硬化层是将高导电度的金、银、铝与铜等材料一种或多种,分散于光固化丙烯酸类树脂中,涂布在上透明薄膜(透明基材)上,得到金属硬化层;光固化丙烯酸类树脂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等的一种或多种。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硬化层涂布厚度为2~25μm,其中首选微凹辊涂布工艺;金属硬化层的UV涂料经过干燥箱、UV灯照射后固化,膜表面硬度可以达到2H~6H;金属硬化层透光率在63~8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硬化层的UV涂料为通过电解法、置换法和加热法,在还原气氛下,用超声波把金属粒子分散于丙烯酸树脂中,得到金属硬化层胶水,其中金属重量和丙烯酸树脂重量比为1~5:30~40;上透明薄膜(上PET基材)采用网纹管涂布金属硬化层胶水,烘干后经过UV固化,涂布厚度为3μ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氧化物层是通过化学沉淀法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IPVD),偏压磁控溅射方法在下透明薄膜(PET基材)上镀含有ITO (氧化铟锡)、ATO(三氧化二砷)的金属氧化物层(涂覆层),金属氧化物层(涂覆层)溅射厚度8~60μm。下透明薄膜(下PET基材)下面通过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IPVD),在下透明薄膜(下PET基材)下面镀含有ATO的涂覆层,形成金属氧化物层,厚度9μm。一种隔热膜的制备方法,方法如下:在上透明薄膜(透明基材)上涂布UV涂料形成金属硬化层:金属硬化层采用线棒涂布、微凹辊涂布、凹辊涂布及喷涂工艺,涂布在上透明薄膜下面,UV涂料经过干燥箱、UV灯照射后固化,固化后形成金属硬化层;在下透明薄膜(透明基材)下面采用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IPVD)或磁控溅射方法镀上透明金属氧物作为金属氧化物层;在下透明薄膜无氧化物处里面(远离金属氧化物层的另一面)涂布一层粘层(粘胶),上透明薄膜非金属面与粘层(粘胶面)贴合;或采用逗号式刮刀涂布亚克力胶水在上透明薄膜基材非金属硬化层涂布亚克力胶水,进过烘箱固化后,贴合下透明薄膜无氧化物处里面(远离金属氧化物层ATO涂覆层的一面),涂布厚度20μm,胶水剥离力1000g;保护基膜采用厚度为50μm的PET基材,涂布硅胶层,胶层厚度15μm,经过烘箱固化后形成保护胶层,保护胶层覆在金属硬化层上;完成以上工序后,在在金属氧化物层远离下透明薄膜的另一面上涂布一层有机硅胶,胶层厚度50μm,经过烘箱固化后,形成粘胶层(粘胶层),并在粘胶层(胶层)上覆上一层剥离层;剥离层(PET基材)贴合粘胶层(胶面),剥离层采用厚度为100μm的PET基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透明薄膜上表面均匀涂覆UV涂料(添加金属粒 子的光固化丙烯酸类树脂层),其中首选微凹辊涂布工艺,形成金属硬化层;根据成膜后的厚度不同,膜表面硬度可以达到2H~6H;金属硬化层透光率在63~84%;所述金属氧化物层是通过化学沉淀法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IPVD),偏压磁控溅射方法在下透明薄膜(PET基材)上镀含有ITO(氧化铟锡)、ATO(三氧化二砷)的金属氧化物层(涂覆层),金属氧化物层(涂覆层)对红外线、紫外线进行强吸收,由于具有高透光率性能、本次选着溅射厚度8~60μ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硬化层UV涂料是通过电解法、置换法或加热法,在还原气氛下,用超声波把金、银、铝与铜材料一种或多种,分散于丙烯酸树脂中,得到金属硬化层胶水,其中金属重量和丙烯酸树脂重量比为1~5:30~40;上透明薄膜(上PET基材)采用网纹管涂布金属硬化层胶水,烘干后经过UV固化,涂布厚度为3μm;下透明薄膜(下PET基材)上通过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3/201610445947.html" title="一种隔热膜及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隔热膜及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膜自上而下包括三层:护膜层(10)、使用层(20)、剥离层(30),所述使用层(20)自上而下包含有:金属硬化层(22)、上透明薄膜(23)、粘层(25)、下透明薄膜(26)、金属氧化物层(28)、粘胶层(29);所述护膜层(10)自上而下包括:保护基膜(12)、保护胶层(13);所述上透明薄膜(23)上涂布UV涂料形成金属硬化层(22);所述下透明薄膜(26)下面采用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或磁控溅射方法,镀上透明金属氧物作为金属氧化物层(28);所述下透明薄膜(26)无氧化物处理面涂布一层粘层(25),所述上透明薄膜(23)非金属面与粘层(25)贴合;所述金属氧化物层(28)下面涂布一层粘胶层(29),所述粘胶层(29)上覆上一层剥离层(30);所述粘胶层(29)采用PU胶、亚克力胶、硅胶其中一种,剥离力选择1~5g;所述护膜层(10)的保护基膜(12)上涂布保护胶层(13),所述保护胶层(13)覆在金属硬化层(22)上;所述上透明薄膜(23)、下透明薄膜(26)基材为PET膜、PE膜、OPP膜中的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膜自上而下包括三层:护膜层(10)、使用层(20)、剥离层(30),所述使用层(20)自上而下包含有:金属硬化层(22)、上透明薄膜(23)、粘层(25)、下透明薄膜(26)、金属氧化物层(28)、粘胶层(29);所述护膜层(10)自上而下包括:保护基膜(12)、保护胶层(13);所述上透明薄膜(23)上涂布UV涂料形成金属硬化层(22);所述下透明薄膜(26)下面采用离子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或磁控溅射方法,镀上透明金属氧物作为金属氧化物层(28);所述下透明薄膜(26)无氧化物处理面涂布一层粘层(25),所述上透明薄膜(23)非金属面与粘层(25)贴合;所述金属氧化物层(28)下面涂布一层粘胶层(29),所述粘胶层(29)上覆上一层剥离层(30);所述粘胶层(29)采用PU胶、亚克力胶、硅胶其中一种,剥离力选择1~5g;所述护膜层(10)的保护基膜(12)上涂布保护胶层(13),所述保护胶层(13)覆在金属硬化层(22)上;所述上透明薄膜(23)、下透明薄膜(26)基材为PET膜、PE膜、OPP膜中的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透明薄膜(23)与下透明薄膜(26)之间任意一面,采用刮刀涂布方法,涂布一层粘层(25),所述粘层(25)的粘胶为亚克力胶、PU胶、硅胶其中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层(25)的粘胶选用亚克力胶,亚克力胶涂布厚度10~40μm,其剥离力为700~1500g;或所述粘层(25)的粘胶为PU胶涂,PU胶涂布厚度10~40μm;或所述粘层(25)的粘胶采用硅胶,用逗号式刮刀涂布硅胶,涂布厚度70~100μm,剥离力为5~30g。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化层(22)的UV涂料的组成及重量份为:金、银、铝与铜等材料一种或多种 1~5份,光固化丙烯酸类树脂 30~40份;所述金属硬化层(22)是将金、银、铝与铜等材料一种或多种,分散于光固化丙烯酸类树脂中,涂布在上透明薄膜(23)上,得到金属硬化层(22);所述光固化丙烯酸类树脂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化层(22)涂布厚度为2~25μm,选微凹辊涂布工艺;所述金属硬化层(22)的UV涂料经过干燥箱、UV灯照射后固化,膜表面硬度达到2H~6H;所述金属硬化层(22)透光率为63~84%。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硬化层(22)的UV涂料为通过电解法、置换法和加热法,在还原气氛下,用超声波把金属粒子分散于丙烯酸树脂中,得到金属硬化层(22)的UV涂料胶水,UV涂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纳利光学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