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下方对应设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位于壳体的内腔,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位于吹风腔的内腔,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漏斗,所述吹风腔位于壳体的内腔下方,所述吹风腔的左侧下方设有收集箱,所述吹风腔的右侧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均匀开设有导风孔,所述导风板的右侧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位于壳体的右侧第一开槽处,所述漏斗的垂直对应方向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位于培育腔的顶端,所述培育腔位于壳体的内腔下方,该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分类效果好,保证了培育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农业遗传育种
,具体为一种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农业遗传育种
,经常需要针对不同的农作物进行遗传育种,以针对它们进行研究。这些农作物的培育一般是在实验室或者栽培基地进行,对于有些农作物的培育,对种子的要求较高,采用人工方法选种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且加大了劳动强度,因此,有必要采用一些装置进行工作。如玉米的选种培育,就是属于这种类型,大量的玉米颗粒,必然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如果一味地全部下种播种,显然因为种子质量问题,造成试验误差。但是如果采用人工方法选择,对于大量的选种工作而言,又加大了劳动强度。例如中国专利号CN201320635129.0提出一种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包括下料口、分类腔、培育腔、搅拌腔和吹风腔,其中,下料口设置在搅拌腔上方左侧位置,分类腔设置在搅拌腔上方右侧位置,搅拌腔下方设置有吹风腔,搅拌腔右侧位置设置有培育腔;搅拌腔内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分类腔右侧设置有第一分类管和第二分类管,第一分类管设置在第二分类管上方,第二分类管设置在培育腔上方;培育腔底部设置有培养试管接口,右侧面上方位置设置有加液口,右侧面下方位置设置有放液口 ;吹风腔顶部设置有多个吹风孔,左侧面连接有吹风管,吹风管上设置有吹风管开关。但是此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对于玉米颗粒搅拌时,都在一个搅拌腔内搅拌,玉米颗粒数量过多,不能保证混合均匀,也不能保证风力能吹起质量不好的玉米颗粒,而且此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是从下往上输送风力,第一分类管和第二分类管却位于分类腔右侧,风力是垂直向上的,保证不了玉米颗粒就能进入第一分类管和第二分类管,分类效率不高,且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端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的下方对应设有搅拌腔,所述搅拌腔位于壳体的内腔,所述搅拌腔的底端设有搅拌电机,所述搅拌电机的搅拌轴延伸位于搅拌腔的内腔,所述搅拌轴的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和刮板,所述第一搅拌棒和第二搅拌棒之间连接有固定条,且第二搅拌棒和刮板之间连接有固定条,所述搅拌腔的底端开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腔插接螺旋输送管的一端,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位于吹风腔的内腔,所述螺旋输送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漏斗,所述吹风腔位于壳体的内腔下方,所述吹风腔的左侧下方设有收集箱,所述吹风腔的右侧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上均匀开设有导风孔,所述导风板的右侧设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位于壳体的右侧第一开槽处,所述漏斗的垂直对应方向设有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位于培育腔的顶端,所述培育腔位于壳体的内腔下方。优选的,所述下料口为漏斗状。优选的,所述导风孔为圆锥状。优选的,所述导风孔呈矩形阵列状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通过将玉米加入搅拌腔内,第一搅拌棒、第二搅拌棒和固定条之间相互配合对玉米进行一个混合搅拌,使之更加均匀,在进行搅拌时,刮板同时将玉米颗粒送入搅拌腔底端的通孔,玉米颗粒进入通孔后通过螺旋输送管经过再次碰撞混合,从漏斗处垂直落下至吹风腔内,此时鼓风机向吹风腔送风,分散的风流经过导风板上的导风孔,被集中成一股股强劲风流,玉米颗粒不饱满,质量差的颗粒被风流从吹风腔送走,落入收集箱内,质量好的玉米颗粒不受风流影响,垂直落下,进入培育腔进行培育,保证了培育质量,提高了分类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A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导风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下料口、3搅拌腔、4搅拌电机、5搅拌轴、51第一搅拌棒、52第二搅拌棒、53刮板、54固定条、6通孔、7螺旋输送管、8安装板、9吹风腔、10导风板、11鼓风机、12第一开槽、13收集箱、14第二开槽、15培育腔、16漏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顶端设有下料口2,下料口2为漏斗状,下料口2的下方对应设有搅拌腔3,搅拌腔3位于壳体1的内腔,搅拌腔3的底端设有搅拌电机4,搅拌电机4的搅拌轴5延伸位于搅拌腔3的内腔,搅拌轴5的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棒51、第二搅拌棒52和刮板53,第一搅拌棒51和第二搅拌棒52之间连接有固定条54,第二搅拌棒52和刮板53之间连接有固定条54,搅拌腔3的底端开有通孔6,通孔6的内腔插接螺旋输送管7的一端,螺旋输送管7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8位于吹风腔9的内腔,螺旋输送管7的另一端连接有漏斗16,吹风腔9位于壳体1的内腔下方,吹风腔9的左侧下方设有收集箱13,吹风腔9的右侧设有导风板10,导风板10上均匀开设有导风孔101,导风孔101为圆锥状,导风孔101呈矩形阵列状排列,导风板10的右侧设有鼓风机11,鼓风机11位于壳体1的右侧第一开槽12处,漏斗16的垂直对应方向设有第二开槽14,第二开槽14位于培育腔15的顶端,培育腔15位于壳体1的内腔下方。将玉米颗粒从下料口2加入搅拌腔3内,启动搅拌电机4,搅拌轴5带动第一搅拌棒51、第二搅拌棒52和固定条54之间相互配合对玉米进行一个混合搅拌,使之更加均匀,在进行搅拌时,刮板53同时将玉米颗粒送入搅拌腔3底端的通孔6,玉米颗粒进入通孔6后通过螺旋输送管7经过再次碰撞混合,从漏斗16处垂直落下至吹风腔9内,漏斗16减缓了玉米颗粒的数量和速度,使每次下落的玉米颗粒数量有限,不会造成太多而无法进行分散,此时鼓风机11向吹风腔9送风,分散的风流经过导风板10上的导风孔101,导风孔101是圆锥状将风流集中成一股股强劲风流,玉米颗粒不饱满,质量差的颗粒被风流从吹风腔9送走,落入收集箱13内,质量好的玉米颗粒不受风流影响,垂直落下,进入培育腔15进行培育。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有下料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2)的下方对应设有搅拌腔(3),所述搅拌腔(3)位于壳体(1)的内腔,所述搅拌腔(3)的底端设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的搅拌轴(5)延伸位于搅拌腔(3)的内腔,所述搅拌轴(5)的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棒(51)、第二搅拌棒(52)和刮板(53),所述第一搅拌棒(51)和第二搅拌棒(52)之间连接有固定条(54),且第二搅拌棒(52)和刮板(53)之间连接有固定条(54),所述搅拌腔(3)的底端开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内腔插接螺旋输送管(7)的一端,所述螺旋输送管(7)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8)位于吹风腔(9)的内腔,所述螺旋输送管(7)的另一端连接有漏斗(16),所述吹风腔(9)位于壳体(1)的内腔下方,所述吹风腔(9)的左侧下方设有收集箱(13),所述吹风腔(9)的右侧设有导风板(10),所述导风板(10)上均匀开设有导风孔(101),所述导风板(10)的右侧设有鼓风机(11),所述鼓风机(11)位于壳体(1)的右侧第一开槽(12)处,所述漏斗(16)的垂直对应方向设有第二开槽(14),所述第二开槽(14)位于培育腔(15)的顶端,所述培育腔(15)位于壳体(1)的内腔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分类培养育苗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顶端设有下料口(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口(2)的下方对应设有搅拌腔(3),所述搅拌腔(3)位于壳体(1)的内腔,所述搅拌腔(3)的底端设有搅拌电机(4),所述搅拌电机(4)的搅拌轴(5)延伸位于搅拌腔(3)的内腔,所述搅拌轴(5)的两侧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搅拌棒(51)、第二搅拌棒(52)和刮板(53),所述第一搅拌棒(51)和第二搅拌棒(52)之间连接有固定条(54),且第二搅拌棒(52)和刮板(53)之间连接有固定条(54),所述搅拌腔(3)的底端开有通孔(6),所述通孔(6)的内腔插接螺旋输送管(7)的一端,所述螺旋输送管(7)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板(8)位于吹风腔(9)的内腔,所述螺旋输送管(7)的另一端连接有漏斗(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增齐,高伟,景希强,丰光,吕春波,王亮,卢秉生,姚永祥,白向历,郑君海,
申请(专利权)人:丹东农业科学院,陈增齐,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