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72548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9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包括上锅筒、上锅筒后端箱体、水冷壁、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上锅筒前端箱体、上锅筒引流通道、对流管束、下锅筒前端箱体、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下锅筒后端箱体、下锅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锅内水循环系统人为的组织锅筒内有限的水进行有效的循环,使得对流管束高温区域水流速增大。通过新型的内水循环系统能促使锅内的水形成良好的循环,降低金属壁面温度,有效的防止高温区水冷壁过烧,水击,爆管等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炉
,具体涉及一种能防止水冷壁爆管消除水击声的新型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新型的水管锅炉以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越的性能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用户使用。但是,水冷壁爆管和锅炉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水击声一直困扰着锅炉制造单位。如图4所示,现有的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主要由上锅筒,上锅筒箱体,水冷壁,下锅筒,下锅筒箱体构成。采取炉膛水循环为强制循环,对流为自然循环,造成在高温对流区上升管的流速极小,泥沙,水渣极易堵塞上升管而造成爆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促使锅炉内形成良好水循环并有效防止水冷壁爆管消除水击声的新型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包括上锅筒、上锅筒后端箱体、水冷壁、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上锅筒前端箱体、上锅筒引流通道、对流管束、下锅筒前端箱体、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下锅筒后端箱体、下锅筒;所述上锅筒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上方;所述下锅筒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下方;所述上锅筒前端箱体设置在上锅筒前端;所述下锅筒前端箱体设置在下锅筒前端;所述上锅筒后端箱体设置在上锅筒后端;所述下锅筒后端箱体设置在下锅筒后端;所述水冷壁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后方,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所述对流管束设置在上锅筒和下锅筒之间。进一步地,所述上锅筒为用以将锅炉回水先进入其内后,由尾部炉膛水冷壁引入下锅筒的上锅筒。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为用以将水流引到下锅筒前部,经炉膛水冷壁引入上锅筒进入引流通道的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更进一步地,所述上锅筒引流通道为用以将水流通过其引到至上锅筒前部箱体,经对流管束引入下锅筒的上锅筒引流通道。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为用以将水流引到下锅筒后端箱体,经高温区对流管束进入上锅筒,在锅炉对流管束进行自然循环的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的锅内水循环系统人为的组织锅筒内有限的水进行有效的循环,使得对流管束高温区域水流速增大。通过新型的锅内装置能促使锅内的水形成良好的循环,降低金属壁面温度,有效的防止高温区水冷壁过烧,水击,爆管等现象的发生。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主视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的纵向剖 视图;图4是原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示意图。附图标记:1为上锅筒、2为上锅筒后端箱体、3为水冷壁、4为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5为上锅筒前端箱体、6为上锅筒引流通道、7为对流管束、8为下锅筒前端箱体、9为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10为下锅筒后端箱体、11为下锅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至图3,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包括上锅筒1、上锅筒后端箱体2、水冷壁3、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4、上锅筒前端箱体5、上锅筒引流通道6、对流管束7、下锅筒前端箱体8、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9、下锅筒后端箱体10、下锅筒11;所述上锅筒1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上方;所述下锅筒11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下方;所述上锅筒前端箱体5设置在上锅筒1前端;所述下锅筒前端箱体8设置在下锅筒11前端;所述上锅筒后端箱体2设置在上锅筒1后端;所述下锅筒后端箱体10设置在下锅筒11后端;所述水冷壁3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后方,上锅筒1和下锅筒11之间;所述对流管束7设置在上锅筒1和下锅筒11之间。所述上锅筒1为用以将锅炉回水先进入其内后,由尾部炉膛水冷壁3引入下锅筒11的上锅筒1。所述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4为用以将水流引到下锅筒前部,经炉膛水冷壁3引入上锅筒1进入引流通道6的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4。所述上锅筒引流通道6为用以将水流通过其引到至上锅筒前部箱体5,经对流管束7引入下锅筒11的上锅筒引流通道6。所述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9为用以将水流引到下锅筒后端箱体10,经高温区对流管束7进入上锅筒,在锅炉对流管束7进行自然循环的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9。工作时,锅炉回水先进入上锅筒1,由尾部炉膛水冷壁3引入下锅筒11,再由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4引到下锅筒前部,经炉膛水冷壁3引入上锅筒进入引流通道6。通过上锅筒引流通道6将水流引到至上锅筒前部箱体5,经对流管束7引入下锅筒11,再由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9将水流引到下锅筒后端箱体10,经高温区对流管束7进入上锅筒,在锅炉对流管束区域7进行自然循环。本技术的锅内水循环系统人为的组织锅筒内有限的水进行有效的循环,使得对流管束高温区域水流速增大。通过新型的锅内装置能促使锅内的水形成良好的循环,降低金属壁面温度,有效的防止高温区水冷壁过烧,水击,爆管等现象的发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锅筒(1)、上锅筒后端箱体(2)、水冷壁(3)、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4)、上锅筒前端箱体(5)、上锅筒引流通道(6)、对流管束(7)、下锅筒前端箱体(8)、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9)、下锅筒后端箱体(10)、下锅筒(11);所述上锅筒(1)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上方;所述下锅筒(11)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下方;所述上锅筒前端箱体(5)设置在上锅筒(1)前端;所述下锅筒前端箱体(8)设置在下锅筒(11)前端;所述上锅筒后端箱体(2)设置在上锅筒(1)后端;所述下锅筒后端箱体(10)设置在下锅筒(11)后端;所述水冷壁(3)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后方,上锅筒(1)和下锅筒(11)之间;所述对流管束(7)设置在上锅筒(1)和下锅筒(11)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锅筒(1)、上锅筒后端箱体(2)、水冷壁(3)、第一下锅筒连接通道(4)、上锅筒前端箱体(5)、上锅筒引流通道(6)、对流管束(7)、下锅筒前端箱体(8)、第二下锅筒连接通道(9)、下锅筒后端箱体(10)、下锅筒(11);所述上锅筒(1)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上方;所述下锅筒(11)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下方;所述上锅筒前端箱体(5)设置在上锅筒(1)前端;所述下锅筒前端箱体(8)设置在下锅筒(11)前端;所述上锅筒后端箱体(2)设置在上锅筒(1)后端;所述下锅筒后端箱体(10)设置在下锅筒(11)后端;所述水冷壁(3)设置在锅内水循环系统的后方,上锅筒(1)和下锅筒(11)之间;所述对流管束(7)设置在上锅筒(1)和下锅筒(1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锅炉的锅内水循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龙金铭王惠云王鹏南董泓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金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