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所述层压件包括由多片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电池片层、位于所述电池片层上面的超白玻璃板层、及位于所述电池片层背光面的背板层,在所述背板层的背面设有散热翅片,其中,所述电池片层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池串至第十电池串,所述第一电池串至所述第十电池串每串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片数目相同且,分为5组相互串联,然后再将每组与旁路二极管组并联。所述太阳能电池层压件可以拓宽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各种类型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氨液回收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将太阳光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件。由于它利用的是可再生的太阳光,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起环境污染,所以在当今能源短缺及环境保护日益严峻的情形下,太阳能电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大规模工业生产并使用的太阳能电池包括晶体硅电池、薄膜电池等,其中晶体硅电池由于制作技术成熟、光电转化效率高等优点,占据了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8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片本身易破碎、易被腐蚀,若直接暴露在大气中,其光电转化效率会由于潮湿、灰尘、酸雨等的影响而下降,以至损坏失效。因此,必须将它们封装成光伏组件才能投入使用。常见的晶体硅光伏组件主要包括:层压件,包覆在层压件四周的边框,及设置于层压件背光面的光伏接线盒。其中,层压件主要包括:由多片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电池片层,位于电池片层受光面的盖板,位于电池片层背光面的背板,及粘接电池片层和盖板、电池片层和背板的EVA(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层。要使光伏组件能够稳定地给用户供电,需将其集成为光伏系统,常见的光伏系统有并网、离网及混合系统等几种类型。独立光伏系统作为离网光伏系统中的一种,非常适用于小规模的家庭用电,目前,独立光伏系统的直流侧电压一般有12V、24V、48V、110V和220V等几种类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以下问题:对于一种光伏组件,无论该组件之间采取何种电路连接方式,仍存在无法满足某种或某几种独立光伏系统对直流侧电压的要求的可能,即光伏组件在不同类型的独立光伏系统中应用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设计一种可以拓宽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各种类型独立太阳能发电系统中应用范围的,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包括由多片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电池片层、位于所述电池片层上面的超白玻璃板层、及位于所述电池片层背光面的背板层,在所述背板层的背面设有散热翅片,其中,所述电池片层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池串至第十电池串,所述第一电池串至所述第十电池串每串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片数目相同且相互串联,所述第一电池串与第二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一组,所述第三电池串与第四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二组,所述第五电池串与第六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三组,所述第七电池串与第八电池串并联组成第四组,所述第九电池串与第十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五组,所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相互串联;在所述层压件背光面的的背板层下面设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第一旁路二极管组、第二旁路二极管组、第三旁路二极管组、第四旁路二极管组和第五旁路二极管组,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组、第二旁路二极管组、第三旁路二极管组、第四旁路二极管组和第五旁路二极管组均至少包括一个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一组并联,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二组并联,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三组并联,所述第四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四组并联,所述第五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五组并联;所述接线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若干导电片,相邻的两导电片之间焊接有贴片式旁路二极管,两端的导电片固定连接有电缆,电缆伸出盒体外,两端导电片的热容量小于中间导电片的热容量。其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电池串至所述第十电池串每串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片的数目为10~12片体。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第一电池串和第二电池串相邻,所述第三电池串和第四电池串相邻,所述第五电池串和第六电池串相邻,所述第七电池串和第八电池串相邻,所述第九电池串和第十电池串相邻。本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所述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与现有技术相比,不改变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太阳能电池片的数目和排列方式,而是改变太阳能电池片的电路连接方式。将太阳能电池片串联成每串数目相同的10串电池串,然后将10串电池串两两分为5组,组内串与串之间并联,组外组与组之间串联,同时为每组电池串并联一组旁路二极管。采用上述电路连接方式的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与现有技术中相同尺寸和电池片数目且电池片之间纯串联连接的光伏组件相同,其最大工作电压仅为现有技术中光伏组件的最大工作电压的一半,可以直接应用于直流侧电压更低的独立光伏系统中,且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相比,本技术中的光伏组件经过一系列的串联或并联可实现更多种类的直流侧电压。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光伏组件能够在保持功率密度不变的前提下,适用于更多类型的独立光伏系统,应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实施例一,所提供的100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光伏组件的电路连接方式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实施例一,所提供的100片太阳能电池片的光伏组件电池片之间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接线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附图1、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所述层压件包括由多片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电池片层、位于所述电池片层上面的超白玻璃板层、及位于所述电池片层背光面的背板层,在所述背板层的背面设有散热翅片,其中,所述电池片层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池串至第十电池串,所述第一电池串至所述第十电池串每串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片数目相同且相互串联,所述第一电池串与第二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一组,所述第三电池串与第四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二组,所述第五电池串与第六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三组,所述第七电池串与第八电池串并联组成第四组,所述第九电池串与第十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五组,所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相互串联;在所述层压件背光面的的背板层下面设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第一旁路二极管组、第二旁路二极管组、第三旁路二极管组、第四旁路二极管组和第五旁路二极管组,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组、第二旁路二极管组、第三旁路二极管组、第四旁路二极管组和第五旁路二极管组均至少包括一个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一组并联,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二组并联,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三组并联,所述第四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四组并联,所述第五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五组并联;所述接线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若干导电片301,相邻的两导电片之间焊接有贴片式旁路二极管401,两端的导电片301固定连接有电缆,电缆伸出盒体外,两端导电片的热容量小于中间导电片的热容量。在本技术中利用导电片所承受的温度大小来决定导电片的热容量大小,位于两端的导电片由于紧密地连接有电缆,电缆能起到导热、蓄热的作用,相当于提供了一个比较大的外接热容量,故两端的导电片其热容量可相对小一点。申请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贴片式二极管,具有内含芯片的本体和引出的触脚,其中本体与导电片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其热量更多地是通过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包括由多片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电池片层、位于所述电池片层上面的超白玻璃板层、及位于所述电池片层背光面的背板层,在所述背板层的背面设有散热翅片,其中,所述电池片层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池串至第十电池串,所述第一电池串至所述第十电池串每串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片数目相同且相互串联,所述第一电池串与第二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一组,所述第三电池串与第四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二组,所述第五电池串与第六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三组,所述第七电池串与第八电池串并联组成第四组,所述第九电池串与第十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五组,所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相互串联;在所述层压件背光面的的背板层下面设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第一旁路二极管组、第二旁路二极管组、第三旁路二极管组、第四旁路二极管组和第五旁路二极管组,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组、第二旁路二极管组、第三旁路二极管组、第四旁路二极管组和第五旁路二极管组均至少包括一个旁路二极管,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一组并联,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二组并联,所述第三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三组并联,所述第四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四组并联,所述第五旁路二极管组与所述第五组并联;所述接线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有若干导电片,相邻的两导电片之间焊接有贴片式旁路二极管,两端的导电片固定连接有电缆,电缆伸出盒体外,两端导电片的热容量小于中间导电片的热容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旁路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件包括由多片太阳能电池片组成的电池片层、位于所述电池片层上面的超白玻璃板层、及位于所述电池片层背光面的背板层,在所述背板层的背面设有散热翅片,其中,所述电池片层包括平行排列的第一电池串至第十电池串,所述第一电池串至所述第十电池串每串所包含的太阳能电池片数目相同且相互串联,所述第一电池串与第二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一组,所述第三电池串与第四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二组,所述第五电池串与第六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三组,所述第七电池串与第八电池串并联组成第四组,所述第九电池串与第十电池串并联组成第五组,所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和第五组相互串联;在所述层压件背光面的的背板层下面设有接线盒,所述接线盒包括第一旁路二极管组、第二旁路二极管组、第三旁路二极管组、第四旁路二极管组和第五旁路二极管组,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组、第二旁路二极管组、第三旁路二极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湘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英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