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6562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11:24
内窥镜(2)包括:弯曲部(8);挠性管部(9),其具有管状的挠性构件;以及连接构件(11),其连接弯曲部(8)的基端部与挠性管部(9)的顶端部,在连接构件(11)的基端部夹持有挠性管部(9)的挠性件(21)等挠性构件的顶端薄壁部(9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窥镜,特别是涉及一种插入部具有挠性管部和弯曲部的内窥镜。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内窥镜被广泛利用于工业领域和医疗领域。内窥镜具有细长且具有挠性的插入部。该插入部在顶端侧具有弯曲部,在弯曲部的基端侧连接有挠性管部。弯曲部利用内窥镜的操作部处的弯曲操作而能够弯曲。挠性管部具有内插有各种内置物的管状的挠性构件。弯曲部与挠性管部利用连接管头相连接,插入部也包括借助于连接管头的连接部分在内被树脂等覆盖。作为连接构件的连接管头以紧贴挠性管部的挠性构件的顶端侧的内周面的方式固定,或者以紧贴挠性管部的挠性构件的顶端侧的外周面的方式固定。例如,在日本特开平2-4681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连接管头从挠性管部的螺旋管的顶端侧的开口内插并嵌合于内周面的结构。另外,在日本特开2007-298815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连接管头从挠性管部的顶端侧的开口外套并嵌合于外周面的结构。但是,弯曲部与挠性管部之间的借助于以往的连接管头的连接以挠性管部的挠性构件的顶端侧的内周面或外周面紧贴连接管头的外周面或内周面的方式固定。因此,若相对于筒状的连接管头的轴向从横向对挠性管部作用较大的应力,则存在在挠性构件与连接管头之间产生间隙的隐患。另外,由于挠性构件的顶端侧仅利用内周面或外周面与连接管头紧贴,因此也存在挠性构件在连接管头的轴向上发生偏移的隐患。存在若在挠性构件与连接管头之间产生间隙、则水等从该间隙浸入、或者若挠性构件在连接管头的轴向上发生偏移、则挠性管部与连接构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变弱这样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连接构件与挠性管部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内窥镜。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技术方案,能够提供一种内窥镜,其中,该内窥镜包括:弯曲部;挠性管部,其具有管状的挠性构件;连接构件,其连接所述弯曲部的基端部与所述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以及夹持部,其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基端部夹持所述挠性构件的薄壁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弯曲部8与挠性管部9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图3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连接构件11的使筒状构件13的基端侧部分13L紧贴挠性管部9的外周部之前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向连接构件11的使筒状构件13的基端侧部分13L紧贴挠性管部9的外周部之前的间隙g内插入了挠性管部9的顶端薄壁部9a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用于说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利用针对连接构件11的型锻加工使筒状构件13的基端侧部分13L紧贴挠性管部9的顶端薄壁部9a的外周部的方法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使挠性管部9的顶端薄壁部9a外套于筒状构件12A的基端侧部分12L、筒状构件13B覆盖挠性管部9的顶端薄壁部9a之前的状态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的、在使挠性管部9的顶端薄壁部9a外套于筒状构件12A的基端侧部分12L之后、使筒状构件13B覆盖挠性管部9的顶端薄壁部9a、并进行型锻加工后的状态的图。图8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的变形例3的连接构件11的剖视图。图9是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方式的、连接构件11A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所使用的各个附图中,为了将各个构成要素设为能够在附图上识别的程度的大小,按照各个构成要素使比例尺不同,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定于这些附图所记载的构成要素的数量、构成要素的形状、构成要素的大小比例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的相对的位置关系。(第1实施方式)(内窥镜装置的结构)图1是表示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内窥镜系统1构成为具有内窥镜2和连接于内窥镜2的装置主体3。内窥镜2构成为包括:细长且具有挠性的插入部4、连接于插入部4的基端部的操作部5以及自操作部5延伸出的通用线缆6。插入部4从插入部4的顶端侧依次相连设有顶端硬性部7、弯曲部8以及纵长的挠性管部9,在挠性管部9的基端部连接有操作部5。弯曲部8利用对设于操作部5的操纵杆5a的操作而能够向例如上下左右4个方向弯曲。另外,在操作部5上,除了操纵杆5a以外,也设有用于指示设于顶端硬性部7内的摄像元件(未图示)的摄影动作等的各种开关等。装置主体3例如具有箱状,在外壳壳体上设有用于显示利用内窥镜2拍摄到的内窥镜图像的监视器。(挠性管部与弯曲部之间的连接结构)图2是涉及本实施方式的、弯曲部8与挠性管部9之间的连接部分的剖视图。弯曲部8与挠性管部9利用连接构件11相连接。连接构件11是具有筒状形状的不锈钢等金属制的管头。连接构件11由两个筒状构件12、13构成。在筒状构件12的外周侧形成有台阶部12a,筒状构件13的顶端部从筒状构件12的基端部进行外套,以使得筒状构件13的顶端部抵接于台阶部12a。台阶部12a的部分被激光熔接,筒状构件13连接并固定于筒状构件12。另外,筒状构件12、13也可以利用粘接剂固定。筒状构件12在比台阶部12a靠顶端侧的外周部具有周状的凸部12b。筒状构件12的顶端部从最基端的弯曲块14(用虚线表示)的基端部内插,以筒状构件12的顶端部的外周面嵌合于弯曲块14的内周面的方式将筒状构件12连接于弯曲块14。在弯曲块14(用虚线表示)的基端部抵接于凸部12b的状态下,弯曲块14与筒状构件12之间利用粘接剂或熔接等固定。在筒状构件13的顶端部分从筒状构件12的基端侧外套且筒状构件12、13相连接固定时,筒状构件12、13的基端部分具有在筒状构件12的基端部分的外周面12c与筒状构件13的基端部分的内周面13a之间形成有间隙g那样的形状。具体地说,筒状构件13的基端侧部分13L的内径大于筒状构件12的基端侧部分12L的外径。间隙g由筒状构件12的从中央部分到基端部分的基端侧部分12L的外周面12c和筒状构件13的从中央部分到基端部分的基端侧部分13L的内周面13a形成。挠性管部9的顶端薄壁部9a在被筒状构件12的基端侧部分12L的外周面12c与筒状构件13的基端侧部分13L的内周面13a按压而夹持的状态下配置于该间隙g。挠性管部9从内侧层叠有挠性件21、织带22以及外皮树脂23而构成。挠性件21是具有平板材料呈螺旋状卷绕而成的形状的作为挠性构件的螺旋管。织带22是金属编织物。外皮树脂23以一部分进入织带22的较细的金属线材之间的方式形成于织带22的外周部。像以上那样,挠性管部9具有筒状的挠性构件,挠性构件具有挠性件21、覆盖挠性件21的外皮树脂23以及设于挠性件21与外皮树脂23之间的织带22。在图2的情况下,夹着挠性管部9的顶端部分的基端侧部分12L、13L的长度是大致相同的长度。如后所述,通过利用型锻加工从外周侧朝向内周侧按压筒状构件13的基端侧部分13L,从而筒状构件13的基端侧部分13L与筒状构件12的基端侧部分12L从两侧牢固地夹持挠性管部9的顶端薄壁部9a。利用该型锻加工,外皮树脂23的顶端部被压缩到厚度变薄的程度。因此,挠性管部9的顶端薄壁部9a被夹在筒状构件12的基端侧部分12L的外周面12c与筒状构件13的基端侧部分13L的内周面13a之间,并牢固地固定。换言之,挠性管部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内窥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包括:弯曲部;挠性管部,其具有管状的挠性构件;连接构件,其连接所述弯曲部的基端部与所述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以及夹持部,其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基端部夹持所述挠性构件的薄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03.25 JP 2014-0622141.一种内窥镜,其特征在于,该内窥镜包括:弯曲部;挠性管部,其具有管状的挠性构件;连接构件,其连接所述弯曲部的基端部与所述挠性管部的顶端部;以及夹持部,其在所述连接构件的基端部夹持所述挠性构件的薄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构件包括具有平板材料呈螺旋状卷绕而成的形状的螺旋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构件包括覆盖所述螺旋管的外皮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构件在所述螺旋管与所述外皮树脂之间具有金属编织物。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岛義和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