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达轴接组件及其扣环,用以解决现有扣环扣持效果不佳的问题。该马达轴接组件包含一轴管、一轴管内装元件、一转轴及一扣环。该轴管设有一容置孔;该轴管内装元件包含至少一个轴承,该轴承设置于该容置孔;该转轴可旋转地结合该轴承,且该转轴外周面设有一扣槽;该扣环结合于该转轴的扣槽,该扣环具有一内周缘及一外周缘,该内周缘围绕形成一穿孔,该外周缘设有一缺口,且该扣环设有一裂缝,该裂缝自该外周缘延伸至该内周缘并连通该穿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马达轴接组件及其扣环,尤其是一种可应用于马达,以供马达的转子可旋转地结合,且兼可防止马达转子脱落的马达轴接组件及其扣环。
技术介绍
现有马达具有一基座,该基座设有一马达轴接组件及一定子,该马达轴接组件可供一转子可旋转地结合,该定子用以驱动该转子旋转作动。其中,该转子具有一转轴,该转轴的外周面设有一扣槽,该马达轴接组件具有一扣环,该转轴可穿伸该扣环,使该扣环嵌卡结合于该转轴的扣槽,用以限制该转轴仅能于该扣环中旋转且无法脱离。请参照图1所示,是揭示一种现有马达轴接组件的扣环9,该扣环9安装于一转轴90,且该扣环9设有二第一固定部91及二第二固定部92,该二第一固定部91及该二第二固定部92的内侧周缘不连续地形成一穿孔93,且该二第一固定部91及该二第二固定部92之间各形成一缺口94,该二第二固定部92之间具有一裂缝95,该裂缝95与该穿孔93相连通;借此,该裂缝95及该缺口94可用以辅助撑开该穿孔93,使该扣环9可顺利嵌卡结合于该转轴90的一扣槽901中。其中类似所述现有扣环9的实施例已揭露于中国台湾第M335089号「马达组件及扣环」专利案中。为确保上述现有扣环9可顺利安装于上述转轴90,该扣环9必须具有上述裂缝95及上述缺口94的设计,借此,方可利用该裂缝95及该缺口94辅助撑开上述穿孔93,以供该转轴90穿伸通过该穿孔93。然而,请再参照图1所示,由于该缺口94是位于上述第一固定部91及上述第二固定部92之间且形成于该穿孔93的内周缘,因此,导致该穿孔93的内周缘的轮廓形状(即圆孔形状)被大幅度的破坏,当该扣环9安装于该转轴90时,该扣环9仅能够利用该第一固定部91及该第二固定部92的内侧缘扣持该转轴90的扣槽901,而该扣环9的数个缺口94与该转轴90的扣槽901之间则无法形成任何扣持作用,造成该扣环9的扣持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轴接组件,该马达轴接组件具有一扣环,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扣环扣持效果不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马达轴接组件的扣环,该扣环可以大幅度维持其穿孔的内周缘的轮廓形状完整性,以提升整体扣持效果。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至少包含一轴管、一轴管内装元件、一转轴及一扣环。该轴管设有一容置孔;该轴管内装元件包含至少一个轴承,该轴承设置于该容置孔;该转轴可旋转地结合该轴承,且该转轴外周面设有一扣槽;该扣环结合于该转轴的扣槽,该扣环具有一内周缘及一外周缘,该内周缘围绕形成一穿孔,该外周缘设有一缺口,且该扣环设有一裂缝,该裂缝自该外周缘延伸至该内周缘并连通该穿孔。其中,在上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上述扣环具有通过中心的一基准线,上述扣环的缺口与裂缝相对位于同一基准线上。其中,上述扣环的内周缘及外周缘之间设有一活动槽,该裂缝通过该活动槽。其中,上述扣环的外周缘于上述裂缝及上述缺口之间设有数个辅助缺口。其中,上述轴管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及一封闭端,该开口端及该封闭端之间设有上述容置孔。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可借助将上述缺口设置于上述扣环的外周缘,确保该扣环的穿孔的内周缘轮廓不被大幅度破坏,以保留上述穿孔的内周缘的轮廓形状完整性,以达到提升扣持效果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马达轴接组件的扣环与转轴结合时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的扣环的立体外观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应用于马达时的组合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的扣环供转轴迫入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的扣环供转轴穿伸通过后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的扣环另一种态样的立体外观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专利技术〕1 轴管11 开口端 12 封闭端13 容置孔2 轴管内装元件21 轴承3 转轴31 扣槽4 扣环41 内周缘 42 外周缘43 穿孔 44 缺口45 裂缝 46 活动槽47 辅助缺口5 马达结构51 基座 52 定子53 轮毂L 基准线〔现有技术〕9 扣环90 转轴 901 扣槽91 第一固定部 92 第二固定部93 穿孔 94 缺口95 裂缝。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照第2及3图所示,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至少包含一轴管1、一轴管内装元件2、一转轴3及一扣环4。该轴管内装元件2设置于该轴管1内部;该转轴3可旋转地结合该轴管内装元件2,该扣环4结合该转轴3,用以限制该转轴3仅能于该轴管1内部旋转且无法脱离。上述轴管1可以为各种形状的中空管体。本实施例中,该轴管1为一中空圆管,且该轴管1具有相对的一开口端11及一封闭端12,该开口端11及该封闭端12之间设有一容置孔13。上述轴管内装元件2包含至少一个轴承21,以供上述转轴3可旋转地结合,例如:滚珠轴承或含油轴承等;或者,该轴管内装元件2亦可包含如防尘片、阻油片或耐磨片等构件,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不加以限制。本实施例中,该轴管内装元件2包含二轴承21,该二轴承21结合于上述轴管1的容置孔13。上述转轴3经由上述轴管1的开口端11可旋转地结合上述轴管内装元件2的轴承21。其中该转轴3的外周面设有一扣槽31,以供上述扣环4结合。请配合参照图3所示,上述扣环4具有一内周缘41及一外周缘42,该内周缘41围绕形成一穿孔43,该外周缘42设有一缺口44。又,该扣环4另设有一裂缝45,该裂缝45自该外周缘42延伸至该内周缘41并连通该穿孔43。请参照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马达轴接组件于实际使用时,上述轴管1是一体结合或可拆装地结合于一基座51,该轴管1的外周壁可供结合一定子52,上述转轴3位于该轴管1外部的一端可结合具有永久磁铁的一轮毂53,该定子52可驱动该轮毂53旋转作动,借此,以构成一马达结构5。其中,上述扣环4可嵌卡结合于该转轴3的扣槽31,用以限制该转轴3仅能于该轴管1内部旋转且无法任意脱离,并利用该扣环4的限位作用,以防止该转轴3自该轴管1脱出。请参照图5所示,上述扣环4嵌卡结合于上述转轴3的扣槽31的安装方式,主要是利用该扣环4自上述外周缘42延伸至上述内周缘41的裂缝45设计,使该扣环4可以该裂缝45朝向该外周缘42的相对二侧(即如图所示的基准线L的相对二侧)的方向向外撑开,再利用位于该外周缘42的上述缺口44设计,则该扣环4邻近该缺口44的外周缘42可配合产生形变,以供该转轴3可顺利迫入且穿伸通过上述穿孔43;如图6所示,俟该转轴3的扣槽31对位于该扣环4的内周缘41后,该扣环4可回复原状,此时,可限制该转轴3仅能于该轴管1内部旋转且无法任意脱离。借此,由于用以供该扣环4辅助撑开的缺口44位于该外周缘42,因此,可确保该扣环4的内周缘41的轮廓形状不被大幅度破坏,仅该裂缝45略为影响其轮廓形状,故可大致保留该穿孔43的形状完整性(例如:圆孔形状),使该扣环4的穿孔43的内周缘41与该转轴3的扣槽31之间可形成近似圆周状的扣持作用,进而提升该扣环4的扣持效果。又,请再参照第3及5图所示,在上述转轴3的径向方向上,该扣环4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马达轴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轴管,该轴管设有一个容置孔;一个轴管内装元件,该轴管内装元件包含至少一个轴承,该轴承设置于上述容置孔;一个转轴,该转轴可旋转地结合上述轴承,且该转轴外周面设有一个扣槽;及一个扣环,该扣环结合于上述转轴的扣槽,该扣环具有一个内周缘及一个外周缘,该内周缘围绕形成一个穿孔,该外周缘设有一个缺口,且该扣环设有一个裂缝,该裂缝自该外周缘延伸至该内周缘并连通该穿孔。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14 TW 1041119201.一种马达轴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个轴管,该轴管设有一个容置孔;一个轴管内装元件,该轴管内装元件包含至少一个轴承,该轴承设置于上述容置孔;一个转轴,该转轴可旋转地结合上述轴承,且该转轴外周面设有一个扣槽;及一个扣环,该扣环结合于上述转轴的扣槽,该扣环具有一个内周缘及一个外周缘,该内周缘围绕形成一个穿孔,该外周缘设有一个缺口,且该扣环设有一个裂缝,该裂缝自该外周缘延伸至该内周缘并连通该穿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轴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转轴的径向方向上,上述扣环具有通过中心的一条基准线,上述扣环的缺口与裂缝相对位于同一条基准线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轴接组件,其特征在于:上述扣环的内周缘及外周缘之间设有一个活动槽,该裂缝通过该活动槽。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银树,康嘉文,锺宜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建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