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方法和装置、拍摄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6271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8 00:3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对焦方法和装置、拍摄设备,其中,所述对焦方法包括:控制图像传感器变形,以使变形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二个成像子区的参考点,形成沿深度方向错开分布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获取待摄对象在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形成的采样图像的对比数据;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本申请可提高图像传感器对焦状态确定和/或调整的速度和/或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终端
,特别是涉及一种对焦方法和装置、拍摄设备
技术介绍
对比检测对焦技术,也称为反差检测对焦技术,是目前广泛使用的被动式自动对焦技术之一,其原理是根据拍摄设备不同对焦深度位置时采样图像的对比数据变化,寻找对比数据最大对应的对焦深度位置,作为最佳对焦深度位置,即合焦深度位置。以采样图像的对比度作为对比数据为例,对比检测对焦过程通常包括:沿深度方向移动对焦镜片,随着对焦镜片的移动,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获取的采样图像逐渐清晰、对比度逐渐上升;当采样图像最清晰、对比度最高时,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已经位于合焦深度位置,但拍摄设备并不知道,所以会沿原方向继续移动镜头,当发现采样图像的对比度下降时,才确定已经错过了合焦深度位置,因此反向移动镜头;如此反复调节多次,直至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的位置尽可能接近或等于合焦深度位置。可见,上述对比检测对焦过程需要多次“错过”合焦深度位置来不断收敛以实现自动对焦,对焦速度相对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申请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申请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申请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申请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对焦方法和装置、拍摄设备。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方法,包括:控制图像传感器变形,以使变形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二个成像子区的参考点,形成沿深度方向错开分布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获取待摄对象在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形成的采样图像的对比数据;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包括: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在所述深度方向、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相对与所述待摄对象对应的目标合焦深度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至少根据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在所述深度方向、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相对与所述待摄对象对应的目标合焦深度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包括:响应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对比数据呈现单向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之外。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所述响应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对比数据呈现单向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之外,包括:响应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对比数据呈现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匹配的第一单向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之后的一深度位置。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所述响应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对比数据呈现单向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之外,包括:响应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对比数据呈现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的第二单向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之前的一深度位置。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在所述深度方向、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相对与所述待摄对象对应的目标合焦深度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包括:响应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对比数据呈现非单向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介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之间。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包括:至少根据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调整包括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拍摄设备的对焦参数,以使对焦参数调整后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成像面位置向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接近或重合。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所述控制图像传感器变形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变形程度,其中,对应对焦状态调整过程的初调阶段的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沿所述深度方向的最大变形量,大于对应所述对焦状态调整过程的其他阶段的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沿所述深度方向的最大变形量。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自所述对焦状态调整过程的初调阶段到收敛阶段,对应各阶段的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沿所述深度方向的最大变形量依次递减。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所述控制图像传感器变形之前,还包括:根据所述待摄对象的预览图像确定对焦
区域;根据所述对焦区域确定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其中,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分别与所述对焦区域包括的至少二个对焦子区对应。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对焦区域确定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包括:根据所述对焦区域的内容确定所述成像子区的个数。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方法,可选的,内容细节丰富程度较大的所述对焦区域所对应的所述成像子区的个数,大于内容细节丰富程度较小的所述对焦区域所对应的所述成像子区的个数。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焦装置,包括:一变形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图像传感器变形,以使变形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二个成像子区的参考点,形成沿深度方向错开分布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一对比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待摄对象在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形成的采样图像的对比数据;一处理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装置,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包括:一位置信息确定子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在所述深度方向、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相对与所述待摄对象对应的目标合焦深度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一处理子模块,用于至少根据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装置,可选的,所述位置信息确定子模块包括:一第一位置信息确定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对比数据呈现单向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之外。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位
置信息确定单元包括:一第一位置信息确定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对比数据呈现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匹配的第一单向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之后的一深度位置。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任一种对焦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确定单元包括:一第二位置信息确定子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对比数据呈现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相反的第二单向变化趋势,确定所述目标合焦深度位置位于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之前的一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对焦方法和装置、拍摄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图像传感器变形,以使变形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二个成像子区的参考点,形成沿深度方向错开分布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获取待摄对象在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形成的采样图像的对比数据;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图像传感器变形,以使变形后的所述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二个成像子区的参考点,形成沿深度方向错开分布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获取待摄对象在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形成的采样图像的对比数据;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包括:至少根据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所述对比数据,确定在所述深度方向、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对应的深度范围相对与所述待摄对象对应的目标合焦深度位置的第二相对位置信息;至少根据所述第二相对位置信息,确定和/或调整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对焦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图像传感器变形之前,还包括:确定所述图像传感器的变形程度,其中,对应对焦状态调整过程的初调阶段的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沿所述深度方向的最大变形量,大于对应所述对焦状态调整过程的其他阶段的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沿所述深度方向的最大变形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对焦状态调整过程的初调阶段到收敛阶段,对应各阶段的所述至少二个成像子区沿所述深度方向的最大变形量依次递减。5.一种对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变形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图像传感器变形,以使变形后的所述
\t图像传感器的至少二个成像子区的参考点,形成沿深度方向错开分布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