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增效系统及汽轮机的增效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61713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19: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轮机增效系统及汽轮机的增效方法。该汽轮机增效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汽轮机、吸附塔和吸附剂再生塔,吸附塔具有第一吸附剂入口和第一吸附剂出口,吸附剂再生塔具有第二吸附剂入口和第二吸附剂出口,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剂出口与吸附剂再生塔的第二吸附剂入口连通,且吸附剂再生塔的第二吸附剂出口与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剂入口连通。由于上述吸附塔中的吸附剂能够吸收来自第一汽轮机中乏汽的水分并升温,含水吸附剂再通入吸附剂再生塔中进行脱水,脱水吸附剂重新通入吸附塔中,从而完成了吸附塔中吸附剂的替换,进而利用吸附剂在吸收水汽过程中温升的热效应使得从第一汽轮机中排出乏汽的热量得到了有效地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轮机驱动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轮机增效系统及汽轮机的增效方法
技术介绍
汽轮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成为机械功的旋转式动力机械,又称蒸汽透平。汽轮机不仅可以作为发电用的原动机,还可以直接驱动各种泵、风机、压缩机和船舶螺旋桨等。汽轮机的排汽种类包括背压式和凝气式,其中,受汽轮机排汽温度、应用环境的制约,凝气式汽轮机应用更为普遍。对于凝气式汽轮机,要完成热力循环,做完功的蒸汽必须凝结成水进行循环,凝气式汽轮机的排汽缸输出的低温低压的乏汽直接冷凝成液体的水;然而,这部分乏汽具有很大的热量,直接冷凝成液体的水会导致大量的热量损失,且冷凝过程需要一定的能耗,从而使乏汽的热量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导致汽轮机的热功效率低于5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轮机增效系统及汽轮机的增效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轮机排出乏汽的热量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轮机增效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汽轮机、吸附塔和吸附剂再生塔,吸附塔具有第一吸附剂入口和第一吸附剂出口,吸附剂再生塔具有第二吸附剂入口和第二吸附剂出口,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剂出口与吸附剂再生塔的第二吸附剂入口连通,且吸附剂再生塔的第二吸附剂出口与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剂入口连通。进一步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分别连通的第一吸附剂出口和第二吸附剂入口的第一吸附剂储罐,第一吸附剂储罐具有与吸附剂再生塔的排气口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且在连通排气口和第一进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进一步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与第一吸附剂储罐并联设置的第二吸附剂储罐,第二吸附剂储罐具有与吸附剂再生塔的排气口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在连通排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吸附剂储罐与第一吸附剂出口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且第二吸附剂储罐与第一吸附剂出口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进一步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分别与第二吸附剂出口和第一吸附剂入口连通的第一换热器。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的排气口与第一汽轮机连通。进一步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的第二汽轮机。进一步地,吸附剂再生塔与第一换热器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五阀门。进一步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吸附剂再生塔的排气口和第一汽轮机连通的第二换热器。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与吸附剂再生塔的进气口连通。进一步地,在连通第二换热器与第一汽轮机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六阀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轮机的增效方法,增效方法通过上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进行以下步骤:S1、将第一蒸汽通入第一汽轮机,以使第一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并在第一汽轮机的出口处形成乏汽;S2、将乏汽通入具有吸附剂的吸附塔中,以利用吸附剂吸收乏汽中的水分并形成含水吸附剂;S3、将含水吸附剂从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剂出口通入吸附剂再生塔的第二吸附剂入口,以使含水吸附剂在吸附剂再生塔中脱水并形成脱水吸附剂和第二蒸汽;S4、将脱水吸附剂从吸附剂再生塔的第二吸附剂出口通入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剂入口,以完成吸附塔中吸附剂的替换。进一步地,吸附剂为二氧化硅。进一步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与第一吸附剂储罐并联设置的第二吸附剂储罐,第二吸附剂储罐具有与吸附剂再生塔的排气口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在连通排气口和第二进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一吸附剂储罐与第一吸附剂出口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且第二吸附剂储罐与第一吸附剂出口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在步骤S3中,开启第一阀门和第四阀门,并关闭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使含水吸附剂从第二吸附剂储罐进入吸附剂再生塔中,并将部分第二蒸汽通入第一吸附剂储罐中。进一步地,第一换热器的排气口与第一汽轮机连通,在步骤S3之后,增效方法还包括:将部分第二蒸汽通入第一换热器中,以使第一换热器升温。进一步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与第一换热器的进气口连通的第二汽轮机,在步骤S1之前,增效方法还包括:将第一蒸汽通入第二汽轮机,以使第一蒸汽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将通过第二汽轮机的第一蒸汽通入第一换热器中,以使该第一蒸汽升温。进一步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分别与吸附剂再生塔的排气口和第一汽轮机连通的第二换热器,在步骤S1之前,增效方法还包括:向第二换热器中通入外界热源,以使第二换热器升温;将部分第二蒸汽通入第二换热器中加热,以得到第一蒸汽,并将第一蒸汽通入第一汽轮机内。进一步地,第二换热器与吸附剂再生塔的进气口连通,在步骤S3中,将通过第二换热器的外界热源通入吸附剂再生塔内,利用外界热源对含水吸附剂进行脱水。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汽轮机、吸附塔和吸附剂再生塔的汽轮机增效系统,由于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剂出口与吸附剂再生塔的第二吸附剂入口连通,且吸附剂再生塔的第二吸附剂出口与吸附塔的第一吸附剂入口连通,从而使吸附塔中的吸附剂能够吸收来自第一汽轮机中乏汽的水分并升温,含水吸附剂再通入吸附剂再生塔中进行脱水,脱水吸附剂重新通入吸附塔中,从而完成了吸附塔中吸附剂的替换,进而利用吸附剂在吸收水汽过程中温升的热效应使得从第一汽轮机中排出乏汽的热量得到了有效地利用。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汽轮机增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凝气式汽轮机的排汽缸输出的乏汽具有很大的热量,直接冷凝成液体的水会导致大量的热量损失。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汽轮机增效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汽轮机110、吸附塔20和吸附剂再生塔30,吸附塔20具有第一吸附剂入口21和第一吸附剂出口22,吸附剂再生塔30具有第二吸附剂入口31和第二吸附剂出口32,吸附塔20的第一吸附剂出口22与吸附剂再生塔30的第二吸附剂入口31连通,且吸附剂再生塔30的第二吸附剂出口32与吸附塔20的第一吸附剂入口21连通。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汽轮机增效系统及汽轮机的增效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汽轮机(110)、吸附塔(20)和吸附剂再生塔(30),所述吸附塔(20)具有第一吸附剂入口(21)和第一吸附剂出口(22),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具有第二吸附剂入口(31)和第二吸附剂出口(32),所述吸附塔(20)的第一吸附剂出口(22)与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的第二吸附剂入口(31)连通,且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的第二吸附剂出口(32)与所述吸附塔(20)的第一吸附剂入口(2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汽轮机(110)、吸附塔(20)和吸附剂再生塔(30),所述吸附塔(20)具有第一吸附剂入口(21)和第一吸附剂出口(22),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具有第二吸附剂入口(31)和第二吸附剂出口(32),所述吸附塔(20)的第一吸附剂出口(22)与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的第二吸附剂入口(31)连通,且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的第二吸附剂出口(32)与所述吸附塔(20)的第一吸附剂入口(21)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分别连通所述的第一吸附剂出口(22)和所述第二吸附剂入口(31)的第一吸附剂储罐(410),所述第一吸附剂储罐(410)具有与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的排气口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且在连通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一进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5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吸附剂储罐(410)并联设置的第二吸附剂储罐(420),所述第二吸附剂储罐(420)具有与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的排气口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在连通所述排气口和所述第二进气口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20),所述第一吸附剂储罐(410)与所述第一吸附剂出口(22)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530),且所述第二吸附剂储罐(420)与所述第一吸附剂出口(22)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54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二吸附剂出口(32)和所述第一吸附剂入口(21)连通的第一换热器(61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610)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汽轮机(110)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换热器(610)的进气口连通的第二汽轮机(120)。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与所述第一换热器(610)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五阀门(55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增效系统还包括分别与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汽轮机(110)连通的第二换热器(620)。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620)与所述吸附剂再生塔(30)的进气口连通。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轮机增效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620)与所述第一汽轮机(110)的管道上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静思张杰郝慧星胡伟民时红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包头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