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喉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6606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喉箍,涉及连接紧固件技术领域,用于提高喉箍的承重能力,并提升紧固喉箍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所述喉箍包括:设有箍带通道、调整孔和固定孔的锁体,固定孔与箍带通道交叉相通,箍带通道的出口位于固定孔和调整孔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通孔的箍带,箍带的一端能够穿过箍带通道,箍带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能够穿过安装孔安装于调整孔的第一固定件,第一固定件将箍带的另一端与锁体固定在一起;能够穿过箍带上的任意一个通孔安装于固定孔的第二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使箍带的一端与锁体固定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使用箍带固定物体的过程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紧固件
,具体涉及一种喉箍
技术介绍
为了连接两个套接的管体,目前通常采用喉箍使套接的两个管体紧固连接。传统的喉箍如图1所示,通常包括箍带0-1、和锁座0-2和螺丝0-3和空腔0-4。其中,锁座0-2上设置有空腔0-4,螺丝0-3安装于空腔0-4中,箍带0-1的固定端与锁座0-2固定连接,箍带0-1的活动端穿过空腔0-4,使箍带0-1围合成环形。螺丝0-3由螺头部、螺颈部、螺纹部和螺尾部组成,螺颈部分别位于螺头部与螺纹部之间以及螺尾部与螺纹部之间,两个螺颈部的截面尺寸分别沿着轴向方向逐步减少,分别为大尺寸界面段和小尺寸界面段。在预锁状态时,螺颈部的小尺寸截面段与锁座0-2接触,螺丝0-3的螺纹部完全与箍条带不接触,从而可以快速改变箍带0-1围合成的环形大小;在锁紧状态时,螺丝0-3的螺纹部与箍带0-1上的多个槽孔相啮合,实现锁紧。不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上述传统的喉箍实现锁紧的方式为:使用螺丝0-3的螺纹部与箍带0-1上的槽孔相啮合;但螺纹本身的承重能力有限,导致螺丝0-3与箍带0-1上的槽孔之间的连接强度有限,使得箍带0-1上固定的设备的重量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喉箍,用于提高喉箍的承重能力,并提升紧固喉箍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喉箍,包括:设有箍带通道、调整孔和固定孔的锁体,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箍带通道交叉相通,所述箍带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调整孔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通孔的箍带,所述箍带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箍带通道,所述箍带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安装于所述调整孔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箍带的另一端与所述锁体固定在一起;能够穿过所述箍带上的任意一个通孔安装于所述固定孔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使所述箍带的一端与所述锁体固定在一起。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箍带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在所述锁体外表面靠近所述箍带通道的出口位置设有卡勾,使得当所述箍带的一端穿过所述箍带通道时,若所述卡勾勾在所述箍带上与所述卡勾对应的一固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件能够对准并穿过所述箍带上的另一通孔。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箍带设有至少三个通孔,所述箍带上的至少三个通孔沿所述箍带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箍带从卡勾固定的位置到所述第二固定件固定的位置之间存在M个通孔,M为整数。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箍带通道的长度方向正交。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孔和固定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为螺钉。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为紧固螺钉,所述第二固定件为指旋螺钉。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紧固螺钉在所述调整孔中的可调距离大于所述箍带上两相邻通孔的间距。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箍带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连的一端包括折叠区域,所述折叠区域由所述箍带折叠而成,所述折叠区域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孔。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或第三种可能或第五种可能或第六种可能或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箍带上的通孔为圆孔、条形孔或椭圆孔。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或第三种可能或第五种可能或第六种可能或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箍带通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调整孔的长度方向所形成的锐角不大于80度。结合第一方面,在所述第一方面或所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或第三种可能或第五种可能或第六种可能或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提供了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孔或所述固定孔为螺纹通孔。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喉箍时,箍带的一端(活动端)穿过锁体中的箍带通道,固定孔中的第二固定件能够穿过箍带上任意一个通孔,将箍带的一端固
定在锁体中。因此,与现有技术中起到拉紧固定作用的螺丝的螺纹相比,本专利技术中起拉紧固定作用的是第二固定件,由于第二固定件的直径远大于现有技术中螺纹的厚度,承重的接触面积也更多,通过第二固定件将锁体与箍带进行连接的强度远比现有技术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喉箍具有较强的承重能力。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喉箍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箍带0-1,锁座0-2,螺丝0-3,空腔0-4;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喉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带有卡勾的喉箍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调整孔为螺纹通孔的喉箍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斜面的喉箍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具有斜面的喉箍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具有斜面的喉箍的锁紧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具有斜面的喉箍的锁紧状态剖视图;图2至图8中,锁体1,箍带2,箍带的一端2-a,箍带的另一端2-b,调整孔3,第一固定件4,箍带通道5,箍带通道入口5-a,箍带通道出口5-b,固定孔6,第二固定件7,卡勾8,通孔9-a,安装孔9-b;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喉箍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另一种喉箍使用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喉箍,如图2所示,设有箍带通道5、调整孔3和固定孔6的锁体1,固定孔6与所述箍带通道5交叉相通,箍带通道5的出口(箍带通道出口)5-b位于固定孔6和调整孔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通孔9-a的箍带,箍带的一端2-a能够穿过箍带通道5,箍带的另一端2-b设有安装孔9-b;能够穿过安装孔9-b安装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喉箍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喉箍,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箍带通道、调整孔和固定孔的锁体,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箍带通道交叉相通,所述箍带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调整孔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通孔的箍带,所述箍带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箍带通道,所述箍带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安装于所述调整孔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箍带的另一端与所述锁体固定在一起;能够穿过所述箍带上的任意一个通孔安装于所述固定孔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使所述箍带的一端与所述锁体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喉箍,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箍带通道、调整孔和固定孔的锁体,所述固定孔与所述箍带通道交叉相通,所述箍带通道的出口位于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调整孔之间;设有至少一个通孔的箍带,所述箍带的一端能够穿过所述箍带通道,所述箍带的另一端设有安装孔;能够穿过所述安装孔安装于所述调整孔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将所述箍带的另一端与所述锁体固定在一起;能够穿过所述箍带上的任意一个通孔安装于所述固定孔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使所述箍带的一端与所述锁体固定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喉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带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在所述锁体外表面靠近所述箍带通道的出口位置设有卡勾,使得当所述箍带的一端穿过所述箍带通道时,若所述卡勾勾在所述箍带上与所述卡勾对应的一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件能够对准并穿过所述箍带上的另一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喉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带设有至少三个通孔,所述箍带上的至少三个通孔沿所述箍带的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喉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箍带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韬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