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636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0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变焦镜头包含有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镜群、一光圈及一第二镜群。该第一镜群具有负屈光力,且由一第一镜片、一第二镜片及一第三镜片组成,屈光力依序为负、负、正,且该第三镜片与该第二镜片胶黏形成一负屈光力的胶合透镜。该第二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且由一第四镜片、一第五镜片、一第六镜片、一第七镜片、一第八镜片以及一第九镜片组成,屈光力依序为正、负、正、正、负、正,且该第六镜片与该第五镜片胶黏形成一负屈光力的胶合透镜;此外,该第一镜群可于该物侧与该光圈之间移动,该第二镜群可于该光圈及该像侧之间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光学镜头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近年来半导体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得如监视器等光学器材所成像的画面愈来愈细致,连带使得上述光学器材的镜头所适用的分辨率和画素的要求也跟着提升,更详而言之,当镜头短焦时要求具有广视角,且亦需满足低制造成本以及轻薄短小依旧的需求。除此之外,上述光学器材于白天时,其镜头系以可见光作为影像撷取时的光源,而到夜晚时,则会改以近红外光作为影像撷取的光源,但由于某些设置场所的环境光过于昏暗,为了使成像后的画面有足够亮度,所以上述光学器材的镜头通常都需要满足大光圈的设计,并同时配合将两镜群分别设置于光圈前后的架构设计,祈以达到变焦与前述的光学需求(如美国专利US8395847、US8184379、USB085474、US7652827等)。然而,上述专利的设计都是应用于片幅(image format)1/3英时至1/2.7英寸的光学感光元件。但当现今光学感光元件使用的画素超过5百万时,由于单一画素尺寸(pixel size)再小将会造成感亮度不佳,所以光学感光元件的设计片幅会变大,但片幅增大后,通常为了好设计、制造,镜头体积则会跟着放大,造成制作成本也跟着变高,而与市场的需求背道而驰。是以,由上述说明可知悉,市场的应用往高画素的高阶应用发展时,现有变焦镜头的设计仍未臻完善,无法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而仍有待改进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用于提供一种可从广角端到摄远程皆有大光圈特色的变焦镜头,并可适用于如1/2英时的大尺寸光学感光元件,且其镜头体积仍能保持轻薄短小,而总长与现有的镜头设计相仿,且同时能达到矫正可见光至红外光的像差,还能保持高解度和大光圈,同时具有容易制造、组装的优点。缘以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供变焦镜头包含有由一物侧至一像侧且沿一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镜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镜群。其中,该第一镜群具有负屈光力,且由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镜片、一第二镜片以及一第三镜片所组成;该第一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三镜片具有正屈光力,且与该第二镜片胶黏形成一具有负屈光力的胶合透镜;此外,该第一镜片、该第二镜片与该第三镜片可于该物侧及该光圈之间沿该光轴同步移动。该第二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且由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四镜片、一第五镜片、一第六镜片、一第七镜片、一第八镜片以及一第九镜片所组成;该第四镜片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六镜片具有正屈光力,且与该第五镜片胶黏形成一具有负屈光力的胶合透镜;该第七镜片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八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九镜片具有正屈光力;此外,该第四镜片、该第五镜片、该第六镜片、该第七镜片、该第八镜片以及该第九镜片可于该光圈及该像侧之间沿该光轴同步移动。如此一来,透过上述的镜头设计,便可在镜头体积仍能保持轻薄短小,而总长与现有的镜头设计相仿,且可适用于如1/2英时的大尺寸光学感光元件,并同时能达到矫正可见光至红外光的像差,还能保持高解度和大光圈,且同时具有容易制造、组装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A为第一实施例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镜片架构图;图1B为第一实施例变焦镜头于摄远程的镜片架构图;图2A为第一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畸变图;图2B为第一实施例于广角端的场曲图;图2C为第一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纵向球差图;图2D为第一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畸变图;图2E为第一实施例于摄远程的场曲图;图2F为第一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纵向球差图;图3A为第二实施例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镜片架构图;图3B为第二实施例变焦镜头于摄远程的镜片架构图;图4A为第二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畸变图;图4B为第二实施例于广角端的场曲图;图4C为第二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纵向球差图;图4D为第二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畸变图;图4E为第二实施例于摄远程的场曲图;图4F为第二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纵向球差图;图5A为第三实施例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镜片架构图;图5B为第三实施例变焦镜头于摄远程的镜片架构图;图6A为第三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畸变图;图6B为第三实施例于广角端的场曲图;图6C为第三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纵向球差图;图6D为第三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畸变图;图6E为第三实施例于摄远程的场曲图;图6F为第三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纵向球差图;图7A为第四实施例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镜片架构图;图7B为第四实施例变焦镜头于摄远程的镜片架构图;图8A为第四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畸变图;图8B为第四实施例于广角端的场曲图;图8C为第四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纵向球差图;图8D为第四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畸变图;图8E为第四实施例于摄远程的场曲图;图8F为第四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纵向球差图;图9A为第五实施例变焦镜头于广角端的镜片架构图;图9B为第五实施例变焦镜头于摄远程的镜片架构图;图10A为第五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畸变图;图10B为第五实施例于广角端的场曲图;图10C为第五实施例于广角端的纵向球差图;图10D为第五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畸变图;图10E为第五实施例于摄远程的场曲图;图10F为第五实施例于摄远程的纵向球差图。需说明的是,上列的畸变图、场曲图以及纵向球差图,皆是于光线波长为587纳米时所得的光学仿真数据图。【符号说明】1~5 变焦镜头G1 第一镜群L1 第一镜片 L2 第二镜片 L3 第三镜片L23 胶合透镜ST 光圈G2 第二镜群L4 第四镜片 L5 第五镜片 L6 第六镜片L56 胶合透镜L7 第七镜片 L8 第八镜片 L9 第九镜片Z 光轴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兹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并请参图1A及图1B、图3A及图3B、图5A及图5B、图7A及图7B、图9A及图9B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至第五实施例的变焦镜头1~5于广角端与摄远程时的镜片架构,其中:所述变焦镜头1~5分别包含有由一物侧至一像侧且沿一光轴Z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镜群G1、一光圈ST以及一第二镜群G2。另外,依使用上的需求,所述变焦镜头1~5的中(如光圈位置、该第二镜群G2与该像侧之间等)还可设置有一滤光片(Optical Filter),以滤除掉不必要的噪声光,而可达到提升光学效能的目的。当然,滤光片的位置可依不同设计需求改变,而不以上述内容为限。其中:该第一镜群G1具有负屈光力,且由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镜片L1、一第二镜片L2以及一第三镜片L3所组成,且该第一镜群G1的该第一镜片L1、该第二镜片L2与该第三镜片L3可于该物侧及该光圈ST之间沿该光轴Z同步移动。更详而言之,该第一镜片L1为具有负屈光力的凸凹透镜,且其凸面S1朝向该物侧,而凹面S2朝向该像侧。该第二镜片L2为具有负屈光力的双凹透镜。该第三镜片L3为具有正屈光力的凸凹透镜,且其凸面S4朝向该物侧并与该第二镜片L2朝向该像侧的凹面S4黏合,而形成一具有负屈光力的胶合透镜L23,且值得一提的是,透过上述将负屈光力的该第二镜片L2与正屈光力的该第三镜片L3黏合并排列于该第一镜片L1之后的设计,可有效地达到消除第一镜群G1所造成的轴上色差(Axial chromatic aberration)的效果。该第二镜群G2具有正屈光力,且由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四镜片L4、一第五镜片L5、一第六镜片L6、一第七镜片L7、一第八镜片L8以及一第九镜片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变焦镜头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一物侧至一像侧且沿一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镜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镜群,其中:该第一镜群具有负屈光力,且由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镜片、一第二镜片以及一第三镜片所组成;该第一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三镜片具有正屈光力,且与该第二镜片胶黏形成一具有负屈光力的胶合透镜;此外,该第一镜片、该第二镜片与该第三镜片可于该物侧及该光圈之间沿该光轴同步移动;以及该第二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且由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四镜片、一第五镜片、一第六镜片、一第七镜片、一第八镜片以及一第九镜片所组成;该第四镜片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六镜片具有正屈光力,且与该第五镜片胶黏形成一具有负屈光力的胶合透镜;该第七镜片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八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九镜片具有正屈光力;此外,该第四镜片、该第五镜片、该第六镜片、该第七镜片、该第八镜片以及该第九镜片可于该光圈及该像侧之间沿该光轴同步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由一物侧至一像侧且沿一光轴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镜群、一光圈以及一第二镜群,其中:该第一镜群具有负屈光力,且由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一镜片、一第二镜片以及一第三镜片所组成;该第一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二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三镜片具有正屈光力,且与该第二镜片胶黏形成一具有负屈光力的胶合透镜;此外,该第一镜片、该第二镜片与该第三镜片可于该物侧及该光圈之间沿该光轴同步移动;以及该第二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且由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的一第四镜片、一第五镜片、一第六镜片、一第七镜片、一第八镜片以及一第九镜片所组成;该第四镜片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六镜片具有正屈光力,且与该第五镜片胶黏形成一具有负屈光力的胶合透镜;该第七镜片具有正屈光力;该第八镜片具有负屈光力;该第九镜片具有正屈光力;此外,该第四镜片、该第五镜片、该第六镜片、该第七镜片、该第八镜片以及该第九镜片可于该光圈及该像侧之间沿该光轴同步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镜片为一凸凹透镜,且其凸面朝向该物侧;该第二镜片为一双凹透镜;该第三镜片为一凸凹透镜,且其凸面朝向该物侧并与该第二镜片朝向该像侧的凹面黏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磷曾建雄
申请(专利权)人:佳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