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05628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7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触控面板包含第一感测电极设置于非可视区以及第二感测电极设置于可视区,第二感测电极包含第一轴向电极和第二轴向电极绝缘地交错,第一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一导电单元,第二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二导电单元,触控面板还包含导线电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以及绝缘层覆盖第一感测电极,其中第一感测电极由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由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技术,特别是涉及位于触控面板非可视区的触控图标结构,以及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触控面板已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输入界面,并且被广泛地应用在各种电子产品中,例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或掌上型个人计算机等。触控面板的触控感测组件可包含多条排列成行的感测电极与多条排列成列的感测电极绝缘地交错,这些排列成行与列的感测电极可侦测出触碰位置,并且位于触控面板的可视区。这些排列成行与列的感测电极可由同一层透明导电层形成,或者由两层透明导电层分别形成,当感测电极形成在一个玻璃基板上,并且还有另一保护玻璃覆盖在其上时,这种触控面板称为双玻璃(glass-glass;GG)结构的触控面板。在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中,这些排列成行与列的感测电极由同一层透明导电层形成,并且形成于保护玻璃上,这种触控面板称为单片玻璃解决方案(on glass solution;OGS)结构或触控于保护玻璃上(touch on lens;TOL)结构的触控面板。另外,在触控面板的非可视区还可形成触控图标(icon),当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时,触控图标区域位于贴合区域以外,详细而言,由于结构设计的需求,当触控面板与显示面板贴合时,通常在触控图标所对应的区域不会涂布贴合胶,使得触控图标不在贴合区域内,因此对应于触控图标区域的感测电极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而容易发生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破坏和刮伤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在不增加触控面板的制作工艺步骤的情况下,对非可视区的叠层结构进行改
良,使得位于非可视区对应于触控图标区域的感测电极受到良好的保护,由此可避免感测电极被静电放电破坏,并且还可避免感测电极被刮伤。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感测电极设置于非可视区,第二感测电极设置于可视区,第二感测电极包含第一轴向电极和第二轴向电极绝缘地交错,其中第一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一导电单元,第二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二导电单元,导线电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以及绝缘层覆盖第一感测电极,其中第一感测电极由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第一导电单元和第二导电单元由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提供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此方法包括:形成第一透明导电层于基板上,将第一透明导电层图案化,形成第一感测电极于非可视区;形成第二透明导电层于基板上,将第二透明导电层图案化,形成第二感测电极于可视区;形成导线电连接至第一感测电极;以及形成绝缘层覆盖第一感测电极。附图说明图1为触控面板的平面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的触控面板的区域A的局部平面放大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沿着图2A的剖面线2-2’,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图1的触控面板的区域A的局部平面放大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沿着图3A的剖面线3-3’,触控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可视区的感测电极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触控面板的可视区的感测电极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2A和图2B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以及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例,图3A和图3B的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
的流程图。符号说明100~触控面板;100VA~可视区;100NVA~非可视区;101~基板;102~第一轴向电极;102C~连接部;102U~第一导电单元;103、110-3~虚设图案;104~第二轴向电极;104U~第二导电单元;104C~连接部;104P~突出部;106~跨接线;108~绝缘块;110~第一感测电极;110-1~第一电极部;110-2~第二电极部;112、114~导线;116~光学匹配层;118~绝缘层;119-1、119-2~开口;120~第二感测电极;124~遮蔽层;126~触控图标;128~触控图标区域;200、300~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S201-S215、S301-S315~制造方法的各步骤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触控面板100的平面示意图,触控面板100具有可视区(viewable area)100VA和非可视区(non-viewable area)100NVA,非可视区100NVA位于触控面板100的周边,并且围绕着可视区100VA,在可视区100VA内形成有多条第一轴向电极和多条第二轴向电极,这些第一轴向电极和第二轴向电极绝缘地交错,经由第一轴向电极和第二轴向电极可以侦测到触碰位置。另外,在非可视区100NVA内可形成多个触控图标,这些触控图标(icon)对应设计有按键功能,经由侦测触控图标对应的触控图标区域是否受到触碰,可得到触控图目标所代表操作指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触控面板100及其制造方法,在不增加触控面板100的制作工艺步骤的情况下,利用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位于非可视区100NVA对应于触控图标区域的感测电极,并且利用绝缘层覆盖非可视区100NVA的感测电极来达到保护作用,由此可以节省一道在非可视区100NVA形成保护层的制作工艺步骤,同时可以达到避免位于非可视区100NVA对应于触控图标区域的感测电极被静电放电破坏和被刮伤的功效。图2A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图1的触控面板100的区域A的局部平面放大示意图,图2A所示的平面图的叠层关系是从触控面板的保护盖板的外侧表面(亦即触碰面)观之。如图2A所示,触控面板100的非可视区100NVA具有第一感测电极110,触控面板100的可视区100VA具有第二感测电极120,虽然图2A仅绘出一个第一感测电极110,实际上非可视区100NVA可具有多个第一感测电极110,每一个第一感测电极110对应一个触控图标区域128,并且每一个触控图标区域128具有一触控图标(icon)126,这些触控图标126对应设计有按键功能,经由第一感测电极110侦测触控图标区域128是否受到触碰,由此可判断触控图标126所代表的操作指令是否需执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测电极110可包含多个第一电极部110-1和多个第二电极部110-2,第一电极部110-1与导线114电连接,通过导线114可将第一感测电极110感测到的触控信号传送至外部电路。另外,第二电极部110-2可以经由另一导线112电连接至位于可视区100VA的第二感测电极120,例如电连接至第二感测电极120的第二轴向电极104。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导线112可将第二感测电极120感测到的触控信号传送至外部电路。触控面板100的可视区100VA的第二感测电极120包含多条第一轴向
电极102和多条第二轴向电极104绝缘地交错设置,例如第一轴向电极102与第二轴向电极104的方向可互相垂直,但并不以此为限。第一轴向电极102包含多个第一导电单元102U,这些第一导电单元102U互相分开,并且经由跨接线106电连接。第二轴向电极104包含多个第二导电单元104U,这些第二导电单元104U在跨接线106处经由连接部104C互相连接,在跨接线106与连接部104C之间设置有绝缘块108,绝缘块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感测电极,设置于一非可视区;第二感测电极,设置于一可视区,包含第一轴向电极和第二轴向电极绝缘地交错,该第一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一导电单元,该第二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二导电单元;导线,电连接至该第一感测电极;以及绝缘层,覆盖该第一感测电极,其中该第一感测电极由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且该些第一导电单元和该些第二导电单元由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感测电极,设置于一非可视区;第二感测电极,设置于一可视区,包含第一轴向电极和第二轴向电极绝缘地交错,该第一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一导电单元,该第二轴向电极包含多个第二导电单元;导线,电连接至该第一感测电极;以及绝缘层,覆盖该第一感测电极,其中该第一感测电极由一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且该些第一导电单元和该些第二导电单元由一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些第一导电单元互相分开且经由一跨接线电连接,该些第二导电单元在该跨接线处经由一连接部互相连接,且该跨接线由该第一透明导电层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绝缘块,设置于该跨接线与该连接部之间,该绝缘块和该绝缘层为一绝缘材料层的不同部分,其中该绝缘块位于该可视区,且该绝缘层位于该非可视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其中该第一感测电极和该第二感测电极形成于该基板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基板为该触控面板的一保护盖板。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还覆盖该导线,且该触控面板还包括光学匹配层,设置于该可视区和该非可视区,其中该绝缘层介于该导线与该光学匹配层之间,且该绝缘层介于该第一感测电极与该光学匹配层之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层具有开口,暴露出该第一感测电极的一部分,且该导线经由该开口电连接至该第一感测电极。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学匹配层,设置于该可视区和该非可视区,其中该导线介于该绝缘层与该光学匹配层之间,并且该绝缘层介于该第一感测电极与该光学匹配层之间。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测电极设置于该非可视区内且对应于一触控图标区域,经由该第一感测电极得到该触控图标区域内的一触控图目标操作指令。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感测电极包含第一电极部和第二电极部,该第一电极部与该导线电连接,并且该第二电极部经由另一导线电连接至该第二感测电极。11.一种触控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燕俊吴成志余晶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