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5287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6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包括弯头以及设置在弯头两端的管Ⅰ和管Ⅱ,所述弯头、管Ⅰ和管Ⅱ相互连通,所述管Ⅰ和/或管Ⅱ上具有至少一个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或者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所述折弯结构绕其所在管成闭合环形。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其作为管道折弯连接结构,通过设置的折弯结构在弯头处形成特定的扩口结构或者收缩结构,从而增强在弯头处的流层扰动,而避免因层流动力下降而出现沉积或者流动力下降,从而降低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维护需求,而降低使用维护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锈钢管,特别是一种弯管
技术介绍
在管路系统中,弯头是改变管路方向的管件,其与管道连接后就成了改变管道走向的弯管。按角度分,有45°、90°及180°三种最常用的,另外根据工程需要还包括60°等其他非正常角度弯头。弯头的材料有铸铁、不锈钢、合金钢、可锻铸铁、碳钢、有色金属及塑料等。与管子连接的方式有:直接焊接(最常用的方式)法兰连接、热熔连接、电熔连接、螺纹连接及承插式连接等。按照生产工艺可分为:焊接弯头、冲压弯头、推制弯头、铸造弯头、对焊弯头等。管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当流体中含有固相物时,特别是在其变向处,总是容易发生沉积,久而久之就会发生堵塞影响输送效率和输送安全,故而需要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进行保养清理,并且由于变向处流体流速较慢,能量损耗严重,管道更易发生锈蚀。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弯管,结构简单,其作为管道折弯连接结构,同样会面临因变向阻力增强所导致的流体动力降低,流动力分层衰减的现象,通过设置的折弯结构在弯头处形成特定的扩口结构或者收缩结构,形成局部流速增加或者减小的突变,从而增强在弯头处的流层扰动,而避免因层流动力下降而出现沉积或者流动力下降,从而降低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维护需求,而降低使用维护的成本。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包括弯头以及设置在弯头两端的管Ⅰ和管Ⅱ,弯头、管Ⅰ和管Ⅱ相互连通,管Ⅰ和/或管Ⅱ上具有至少一个折弯结构,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或者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折弯结构绕其所在管成闭合环形。本方案公开的弯管,结构简单,其作为管道折弯连接结构,同样会面临因变向阻力增强所导致的流体动力降低,流动力分层衰减的现象,通过设置的折弯结构在弯头处形成特定的扩口结构或者收缩结构,形成局部流速增加或者减小的突变,从而增强在弯头处的流层扰动,而避免因层流动力下降而出现沉积或者流动力下降,从而降低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维护需求,而降低使用维护的成本。该折弯结构其与管道内壁连接处成30-45度倒角并且具有平滑过渡,选择该倒角角度,是为了避免在流体扰动过程中实现效率最大化,该倒角过小则无法形成明显扰动,层流变化不明显,而在倒角过大时则会因为扩张过大,流体动能损失过大而在折弯结构部分形成迟滞区,无法形成扰动,而成为死角区。而该折弯结构的底部(即该折弯结构为凹进时的最深处或者凸出时的最高处)其形成有圆弧形的平滑过渡区,该平滑过渡区的角度为60度-70度32分,从而在整个过程中流体可以在保持最佳流动性的情况通过折弯结构而实现扰动,不易在底部形成层流分层或者迟滞死角区,并且避免流体动能损失过大,而实现扰动效率最大化。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的一种改进,折弯结构为闭合环形时,其环圆周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与其所在管的轴线垂直或者倾斜相交。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的一种改进,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时,其在管内壁上的最小直径为该管内径的0.7-0.85倍。本方案限定凹进时最小直径与所在管内径的关系,可以避免凹进过度而在管内形成过分突出的结构,而不仅仅影响加工难度,还会影响到折弯结构处的产品的结构性能,并且避免该结构因过分凸出而形成流体的流动阻碍以及流体在结构前后因动能损失而形成迟滞区,出现流体分层和死角区,而无法实现完全的扰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的一种改进,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时,其在管内壁上的最大直径为该管内径的1.1-1.25倍。本方案限定凸出时最小直径与所在管内径的关系,可以避免凸出过度而在管内形成过分凹陷的结构,而不仅仅影响加工难度,还会影响到折弯结构处的产品的结构性能,并且避免该结构因过分凹陷而使扩口效应过分明显而过度损失动能形成迟滞区,出现流体分层和死角区,而无法实现完全的扰动。而在最优情形,同时结合管径控制、折弯结构其与管道内壁连接处成的倒角控制、该折弯结构的底部的弧度控制,可以实现最实现扰流增强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又仅仅损失少量的流体动能,而实现流体流动能力和携带能力最优化改善,避免管道内转角处层流阻滞等负面效用的影响。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的一种改进,管Ⅰ和/或管Ⅱ上远离弯头的端部还具有墩弯部,墩弯部向其所在管外凸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的一种改进,弯管为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材质的元素重量百分组成包括:C:0.01-0.04;Si:0.2-1.0;Mn:3-5;Cr:21-23;Ni:1.7-2.5;N:0.15-0.25;Mo:0.2-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的一种改进,不锈钢材质的元素重量百分组成还包括:B:0-30ppm。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的一种改进,不锈钢材质的元素重量百分组成还包括:Ca:0-30ppm。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的一种改进,管Ⅰ和/或管Ⅱ内壁上还设置有具有平滑表面的台凸结构,该台凸结构在内壁上零散分布,并且平均分布密度为8-20个/平方英寸,台凸结构在其所在管的轴线重合的截面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并且沿流体方向在上游的边与其所在内壁的夹角为30度。本方案中设置的特定结构的台凸结构,以非阵列的零散分布形态,在管道内增加流体的“洄流”,以提高扰动性,同时使其在上游的角为30度角,不仅仅能够降低加工难度,同时又能够降低对流体流动的阻力,而减小动能损耗。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结构简单,有效克服管道折弯连接结构所面临的因变向阻力增强所导致的流体动力降低,流动力分层衰减的问题,利用管内形成的局部流速增加或者减小的突变和涡流扰流的出现,从而增强在弯头处的流层扰动,而避免因层流动力下降而出现沉积或者流动力下降,从而降低设备在长期使用中的维护需求,而降低使用维护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弯管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管Ⅰ;2、管Ⅱ;3、弯头;4、折弯结构;5、墩弯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内部分方案的举例,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同时附图中各部件的大小,仅仅为示意区分作用,而不对本专利技术所要求的范围产生任何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弯管,包括弯头3以及设置在弯头3两端的管Ⅰ1和管Ⅱ2,弯头、管Ⅰ和管Ⅱ相互连通,管Ⅰ上具有一个折弯结构4,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或者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折弯结构绕其所在管成闭合环形。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弯管,包括弯头以及设置在弯头两端的管Ⅰ和管Ⅱ,弯头、管Ⅰ和管Ⅱ相互连通,管Ⅱ上具有一个折弯结构,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或者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折弯结构绕其所在管成闭合环形。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弯管,包括弯头以及设置在弯头两端的管Ⅰ和管Ⅱ,弯头、管Ⅰ和管Ⅱ相互连通,管Ⅰ和管Ⅱ上各具有一个折弯结构,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或者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折弯结构绕其所在管成闭合环形。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弯管,包括弯头以及设置在弯头两端的管Ⅰ和管Ⅱ,弯头、管Ⅰ和管Ⅱ相互连通,管Ⅰ和管Ⅱ上分别具有一个和两个折弯结构,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或者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折弯结构绕其所在管成闭合环形。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弯管,包括弯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弯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包括弯头以及设置在弯头两端的管Ⅰ和管Ⅱ,所述弯头、管Ⅰ和管Ⅱ相互连通,所述管Ⅰ和/或管Ⅱ上具有至少一个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或者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所述折弯结构绕其所在管成闭合环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包括弯头以及设置在弯头两端的管Ⅰ和管Ⅱ,所述弯头、管Ⅰ和管Ⅱ相互连通,所述管Ⅰ和/或管Ⅱ上具有至少一个折弯结构,所述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或者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所述折弯结构绕其所在管成闭合环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结构为闭合环形时,其环圆周的中心线所在平面与其所在管的轴线垂直或者倾斜相交。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内侧凹进时,其在管内壁上的最小直径为该管内径的0.7-0.85倍。4.根据权利要求1至2任一所述的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结构向其所在管的外侧凸出时,其在管内壁上的最大直径为该管内径的1.1-1.25倍。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弯管,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阿能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鄞州亚大汽车管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