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目的是根据中医对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认识机理而提供的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常春藤5~16g、白僵蚕3~12g、抽筋草15~26g、白附子3~6g、钩藤7.5~16g、蚯蚓7.5~16g、双飞蝴蝶10~16g、豨仙草3~10g、半枫荷根25~46g、宝盖草15~25g、四楞筋骨草9~16g、鹰爪枫15~30g、藤碎补10~16g、老鹳草10~25g、桦革裥菌5~16g、双股箭10~16g、柳叶见血飞15~25g、白苞筋骨草10~20g、翻白叶15~25g、赤芍6~12g、甘草2.5~15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药物是一个标本兼治的中药组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特别是供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患者使用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技术介绍
风痰中络,中医病证名,即中风当中的一个常见证型 也称风痰阻络证。其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面神经炎俗称面神经麻痹(即面神经瘫痪)、“歪嘴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药物,是我们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上述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述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以解决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一症。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常春藤5~16g、白僵蚕3~12g、抽筋草15~26g、白附子3~6g、钩藤7.5~16g、蚯蚓7.5~16g、双飞蝴蝶10~16g、豨仙草3~10g、半枫荷根25~46g、宝盖草15~25g、四楞筋骨草9~16g、鹰爪枫15~30g、藤碎补10~16g、老鹳草10~25g、桦革裥菌5~16g、双股箭10~16g、柳叶见血飞15~25g、白苞筋骨草10~20g、翻白叶15~25g、赤芍6~12g、甘草2.5~15g。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常春藤7~14g、白僵蚕5~11g、抽筋草16~23g、白附子4~5.5g、钩藤8~14g、蚯蚓8~14g、双飞蝴蝶11~14g、豨仙草5~9g、半枫荷根26~40g、宝盖草16~22g、四楞筋骨草10~14g、鹰爪枫16~26g、藤碎补11~14g、老鹳草11~22g、桦革裥菌5~16g、双股箭11~14g、柳叶见血飞16~22g、白苞筋骨草11~17g、翻白叶16~22g、赤芍7~11g、甘草3~13g。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常春藤13g、白僵蚕10g、抽筋草20g、白附子5g、钩藤13g、蚯蚓13g、双飞蝴蝶13g、豨仙草8g、半枫荷根36g、宝盖草20g、四楞筋骨草13g、鹰爪枫23g、藤碎补13g、老鹳草20g、桦革裥菌14g、双股箭13g、柳叶见血飞20g、白苞筋骨草15g、翻白叶20g、赤芍10g、甘草12g。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分别粉碎成粗粒状包煎;B、将包好的原料中药放入冷开水中浸泡30分钟,然后再将浸泡好的药物和浸泡药物的澄清液一并放入煎药机内,注入过药35mm的冷开水进行第一次煎煮45分钟,滤取药液后,再次注入过药33mm的微温开水进行第二次煎煮40分钟,二次混合浓缩成50%的中药液1080毫升,袋装密封后备用。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中药液分二天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180毫升/次,饭前服。服药15~45天,症状消失,病获痊愈。本专利技术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专利技术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常春藤,性味:苦、凉,具有祛风、利湿、平肝、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肝炎、头晕、口眼喎斜、衄血、目翳、痈疽肿毒;白僵蚕,味辛、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止痉、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之功效,用于治疗惊痫抽搐、中风口眼斜、偏正头痛、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抽筋草,性味:苦辛、温,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节酸痛、皮肤麻木、四肢软弱、水肿、跌打损伤;白附子,味辛、甘、性温,有毒,具有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之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偏头痛、破伤风、毒蛇咬伤、瘰疬结核、痈肿;钩藤,性味:甘,、凉,具有清热平肝、熄风定惊之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惊痫瘈疭、大人血压偏高、头晕、目眩、妇人子痫;蚯蚓,性味:性寒、味咸,具有清热、平肝、止喘、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高热狂躁、惊风抽搐、风热头痛、目赤、中风半身不遂、喘息、喉痹、关节疼痛、齿衄、小便不通、瘰疬、痄腮、疮疡;双飞蝴蝶,性味:甘微辛、平,具有祛风化痰、通经散瘀之功效,用于治疗小儿惊风、白喉、支气管炎、月经不调、毒蛇咬伤、跌打损伤;豨仙草,性味:味辛、苦、性微温,具有祛风化痰、通络止痉、除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中风痰壅、半身不遂、口眼呐斜、瘫痪麻木、痿痹不仁风湿骨痛、痰咳气喘、麻风、白癜风、白带;半枫荷根,性味:甘淡、微温,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肌劳损、手足酸麻无力、跌打损伤;宝盖草,性味:辛、苦、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祛风、消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淋巴结结核、高血压、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外用治跌打伤痛、骨折、黄水疮;四楞筋骨草,性味:味辛、苦、性平,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四肢麻木、腰膝酸痛、跌打损伤、妇女经闭;鹰爪枫,性味:微苦、寒,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藤碎补,性味:微苦、凉,具有清热止咳、活血通络、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骨折、跌打损伤、劳伤疼痛、风湿痹痛;老鹳草,性味:苦辛、平,具有祛风、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疼痛、拘挛麻木、痈疽、跌打、肠炎、痢疾;桦革裥菌,性味:淡、温,具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舒、四肢抽搐;双股箭,性味:苦微辛涩、温,具有祛风湿、舒筋络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筋骨疼痛、跌打损伤;柳叶见血飞,性味:辛、温,具有祛风除湿、温中理气、散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疼痛、跌打损伤、扭挫伤、胃痛、痛经、偏头痛、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鱼骨鲠喉;白苞筋骨草,性味:苦、涩、寒,具有解热消炎、活血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痨伤咳嗽、吐血气痈、跌损瘀凝、面神经麻痹、梅毒炭疽;翻白叶,性味:涩微苦、平,具有消食、行气之功效,用于治疗食积胃痛、痢疾;赤芍,性味:苦、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等症;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中毒等症。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常春藤5~16g、白僵蚕3~12g、抽筋草15~26g、白附子3~6g、钩藤7.5~16g、蚯蚓7.5~16g、双飞蝴蝶10~16g、豨仙草3~10g、半枫荷根25~46g、宝盖草15~25g、四楞筋骨草9~16g、鹰爪枫15~30g、藤碎补10~16g、老鹳草10~25g、桦革裥菌5~16g、双股箭10~16g、柳叶见血飞15~25g、白苞筋骨草10~20g、翻白叶15~25g、赤芍6~12g、甘草2.5~15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常春藤5~16g、白僵蚕3~12g、抽筋草15~26g、白附子3~6g、钩藤7.5~16g、蚯蚓7.5~16g、双飞蝴蝶10~16g、豨仙草3~10g、半枫荷根25~46g、宝盖草15~25g、四楞筋骨草9~16g、鹰爪枫15~30g、藤碎补10~16g、老鹳草10~25g、桦革裥菌5~16g、双股箭10~16g、柳叶见血飞15~25g、白苞筋骨草10~20g、翻白叶15~25g、赤芍6~12g、甘草2.5~15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风痰阻络型面神经炎的内服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常春藤7~14g、白僵蚕5~11g、抽筋草16~23g、白附子4~5.5g、钩藤8~14g、蚯蚓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易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