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05191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5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包括:轮内电机、制动装置、车轮以及轮胎轮廓测量装置,其中,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通过轮毂盘将轮辋的内腔分隔成不连通的两个腔室,轮内电机安设在其中一个腔室中,制动装置安设在另一个腔室中,车轮侧面安设有轮胎轮廓测量装置,测量轮胎侧面轮廓的轴向变形,进而识别出轮胎是否产生了驻波现象,及时提醒司机采取防护措施,从而避免发生爆胎事故,提高了车辆行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汽车的底盘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车轮驱动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采用的车轮驱动系统,是将轮内电机直接安装在车轮上,其轮内电机主要包括有环形转子、转子托架、环形定子和定子托架,其中,环形转子安装在转子托架上,并通过转子托架与轮毂盘连接,与车轮合为一体。其中,轮内电机的质量作为电动汽车的非悬挂质量。采用现有技术,轮内电机质量全部成为电动汽车的非悬挂质量较大,当车辆在不平路面行驶时,车胎在不平路面上滚动,由于上述非悬挂质量大,从而非悬挂质量产生的冲击载荷就会很大,因此轮胎容易变形,并会产生驻波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和采取保护措施,会导致胎爆,车辆行驶安全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轮驱动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行驶安全性不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包括:轮内电机、制动装置、车轮以及轮胎轮廓测量装置;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轮辋与轮毂盘相联接,其中轮毂盘将所述轮辋的内腔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两个腔室;轮内电机安设在所述两个腔室的其中一个腔室中,制动装置安设在所述两个腔室的另一个腔室中;所述轮胎轮廓测量装置安设在所述车轮侧面,用于测量轮胎侧面轮廓的轴向变形。如上所述,上述车轮驱动系统还包括车轮托架,上述两个腔室包括:内腔室和外腔室,内腔室比外腔室接近车轮托架;轮内电机安设在外腔室中,所述制动装置安设在内腔室中。如上所述,车轮驱动系统还包括空气动力学罩,所述空气动力学罩罩设在所述外腔室的开口外侧。如上所述,所述空气动力学罩还包括:空气动力学罩电机;所述空气动力学罩电机安设在所述外腔室中的非旋转构件上,驱动所述空气动力学罩绕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线转动或者摆动。如上所述,所述轮胎轮廓测量装包括:导磁环带、至少一个传感器支撑机构和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其中,所述导磁环带设在轮胎侧面上;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与所述位置传感器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动力学罩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固定在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的另一端。如上所述,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为可伸缩机构;其中: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处于伸展状态时,所述位置传感器对准所述导磁环带;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位置传感器收纳在所述空气动力学罩内。如上所述,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还包括:撑杆和摆动电机;所述位置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撑杆上;所述摆动电机安设在所述空气动力学罩上,用于驱动所述撑杆伸缩。如上所述,所述轮内电机还包括:环形转子、环形定子和定子托架;所述环形转子安设在所述轮毂盘的转子凸台上,所述转子凸台设在所述轮毂盘的径向外缘处;所述环形定子安设在所述定子托架上。如上所述,上述车轮驱动系统还包括:轮毂单元,所述轮毂单元与车轮托架连接;所述轮毂单元,包括:转动圈和固定圈,所述转动圈套设在所述固定圈上;所述转动圈和所述轮毂盘固定联接;所述固定圈和所述定子托架固定联接。如上所述,制动装置,还包括:制动盘和制动卡钳;制动盘安设在轮毂盘的制动盘凸台上,制动盘凸台设在轮毂盘的径向外缘处;制动卡钳安设在车轮托架上。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包括:轮内电机、制动装置、车轮以及轮胎轮廓测量装置,其中,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通过轮毂盘将轮辋的内腔分隔成不连通的两个腔室,轮内电机安设在其中一个腔室中,制动装置安设在另一个腔室中,当制动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不能从其中一个腔室穿过轮毂盘流通到另一个腔室加热轮内电机,而且使得轮内电机和制动装置的零件无法直接接触,完全消除了制动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轮内电机的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了轮内电机的热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另外通过安设在车轮侧面的轮胎轮廓测量装置,测量轮胎侧面轮廓的轴向变形,进而识别出轮胎是否出现了驻波,及时提醒司机采取防护措施,从而避免发生爆胎事故,提高了车辆行驶安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外侧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A-A旋转剖视图;图6为图2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B-B局部放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轮内电机;2:轮毂单元;3:制动装置;4:车轮;6:车轮托架;7:空气动力学罩;8:悬架;9:轮胎轮廓测量装置;11:环形转子;12:转子挡盖;13:环形定子;14:定子托架;15:电机控制器;16:密封圈;21:转动圈;22:固定圈;31:制动盘;32:制动卡钳;41:轮辋;42:轮毂盘;43:内腔室;44:外腔室;45:轮胎;51:固定件;52:车轮螺母;71:空气动力学罩电机;91:位置传感器;92:传感器支撑机构;311:制动盘凸耳;411:槽底凸台;412:通孔;413:槽底;421:制动盘凸台;422:转子凸台;451:轮胎侧面;452:导磁环带;921:撑杆;922:摆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外侧装配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A-A旋转剖视图;图6为图2所示车轮驱动系统实施例一的B-B局部放大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可以包括:轮内电机1、制动装置3、车轮4以及轮胎轮廓测量装置9,其中车轮4,包括轮辋41和轮毂盘42,轮辋41与轮毂盘42相联接,其中轮毂盘42将轮辋41的内腔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两个腔室;轮内电机1安设在两个腔室的其中一个腔室中,制动装置3安设在两个腔室的另一个腔室中;轮胎轮廓测量装置9,轮胎轮廓测量装置9安设在轮胎侧面451,用于测量轮胎侧面451轮廓的轴向变形。具体的,上述轮辋41与轮毂盘42可以分开制造后以可拆卸或不可拆卸方式联接成一体,或者两者也可以一体制成,例如在配用轮胎为非充气轮胎时,由于轮胎45不会漏气无须更换,则轮辋41与轮毂盘42就可以联接成或制成一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轮驱动系统,包括:轮内电机、制动装置、车轮以及轮胎轮廓测量装置,其中,该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其中通过轮毂盘将轮辋的内腔分隔成不连通的两个腔室,当制动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不能从其中一个腔室穿过轮毂盘流通到另一个腔室加热轮内电机,而且使得轮内电机和制动装置的零件无法直接接触,从而完全消除了制动装置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对轮内电机的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了轮内电机的热性能以及延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轮驱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内电机、制动装置、车轮以及轮胎轮廓测量装置;所述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所述轮辋与所述轮毂盘相联接,其中所述轮毂盘将所述轮辋的内腔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两个腔室;所述轮内电机安设在所述两个腔室的其中一个腔室中,所述制动装置安设在所述两个腔室的另一个腔室中;所述轮胎轮廓测量装置安设在所述车轮侧面,用于测量轮胎侧面轮廓的轴向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内电机、制动装置、车轮以及轮胎轮廓测量装置;所述车轮,包括轮辋和轮毂盘,所述轮辋与所述轮毂盘相联接,其中所述轮毂盘将所述轮辋的内腔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两个腔室;所述轮内电机安设在所述两个腔室的其中一个腔室中,所述制动装置安设在所述两个腔室的另一个腔室中;所述轮胎轮廓测量装置安设在所述车轮侧面,用于测量轮胎侧面轮廓的轴向变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车轮托架,所述两个腔室包括:内腔室和外腔室,所述内腔室比所述外腔室接近车轮托架;所述车轮驱动系统还包括:空气动力学罩,所述空气动力学罩罩设在所述外腔室的开口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动力学罩,还包括:空气动力学罩电机;所述空气动力学罩电机安设在所述外腔室中的非旋转构件上,驱动所述空气动力学罩绕所述车轮的旋转轴线转动或者摆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轮廓测量装置,包括:导磁环带、至少一个传感器支撑机构和至少一个位置传感器;其中,所述导磁环带设在轮胎侧面上;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与所述位置传感器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的一端与所述空气动力学罩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固定在所述传感器支撑机构的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轮驱动系统,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承钢孙江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