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充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047958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23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车载充电器具有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5和PNP型三极管Q6,三极管Q6的c极接二极管D7的正极,二极管D7的负极接电阻R50的一端,电阻R50的另一端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池输出端负极相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串联继电器K3的常闭开关后与电池输出端正极相接,电阻R5与电解电容C1并联。充电器充满后,三极管Q5关断、三极管Q6截止,电池电压无放电回路,实现了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及车载充电器。
技术介绍
目前,车载充电器都是用开关电源做的,频率高、体积小。但是开关电源一般都有假负载电路、取样电路,或多或小会存在一些损耗。安装这种车载充电器的电动汽车在出厂后长时间库存的情况下电池亏电导致电动汽车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及车载充电器。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5和PNP型三极管Q6,电源VCC接电阻R71的一端,所述电阻R7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b极,所述三极管Q5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c极接电阻R68的一端,所述电阻R6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b极,所述三极管Q6的c极与e极分别作为静态零损耗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口。还包括电阻R70,所述电阻R70的一端接三极管Q5的b极,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e极。还包括电阻R69,所述电阻R69的一端接三极管Q6的b极,所述电阻R6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e极。一种车载充电器,具有上述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7、电阻R50、电解电容C1、继电器K3、电阻R5。所述三极管Q6的c极接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接电阻R50的一端,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池输出端负极相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串联继电器K3的常闭开关后与电池输出端正极相接,所述电阻R5与电解电容C1并联。进一步地,还包括电阻R50B,所述电阻R50B并联在电阻R50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电阻R39、电阻R46、电阻R45、电阻R44和R50A,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接电阻R39的一端,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接电阻R50A,所述电阻R50A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接电阻R46的一端,所述电阻R46的另一端接电阻R45,所述电阻R45的另一端接电阻R44一端,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接地。进一步地,还包括电阻R38、PWM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U5A,所述电阻R39另一端接电阻R38的一端,所述电阻R38一端接发光二极管U5A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U5A负极接入PWM电路,所述PWM电路另一端与电阻R45的另一端相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正常工作时电源VCC通过电阻R70、电阻R71分压后将三极管Q5导通同时三极管Q6导通,本电路中电源VCC为12V,电池电压通过二极管D7、电阻R50、电阻R50B给电解电容C1充电。充电器充满后,切断交流电,三极管Q5关断、三极管Q6截止,电池电压无放电回路,实现了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本专利技术可防止安装该车载充电器的电动汽车在出厂后长时间库存的情况下电池亏电。提升电池的库存时间和电池后续的使用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车载充电器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车载充电器的电路连接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包括NPN型三极管Q5和PNP型三极管Q6,电源VCC接电阻R71的一端,所述电阻R7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b极,所述三极管Q5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c极接电阻R68的一端,所述电阻R6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b极,所述三极管Q6的c极与e极分别作为静态零损耗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口。还包括电阻R70,所述电阻R70的一端接三极管Q5的b极,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e极。还包括电阻R69,所述电阻R69的一端接三极管Q6的b极,所述电阻R6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e极。一种车载充电器,具有上述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7、电阻R50、电解电容C1、继电器K3、电阻R5。所述三极管Q6的c极接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接电阻R50的一端,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池输出端负极相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串联继电器K3的常闭开关后与电池输出端正极相接,所述电阻R5与电解电容C1并联。还包括电阻R50B,所述电阻R50B并联在电阻R50上。还包括电阻R39、电阻R46、电阻R45、电阻R44和R50A,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接电阻R39的一端,所述电阻R39的另一端接电阻R50A,所述电阻R50A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解电容C1的正极接电阻R46的一端,所述电阻R46的另一端接电阻R45,所述电阻R45的另一端接电阻R44一端,所述电阻R44的另一端接地。还包括电阻R38、PWM电路以及发光二极管U5A,所述电阻R39另一端接电阻R38的一端,所述电阻R38一端接发光二极管U5A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U5A负极接入PWM电路,所述PWM电路另一端与电阻R45的另一端相接。本车载充电器中损耗点有电阻R5、发光二极管U5A、电阻R39、电阻R50A、电阻R44、电阻R45、电阻R46。正常工作时电源VCC通过电阻R70、电阻R71分压后将三极管Q5导通同时三极管Q6导通,本电路中电源VCC为12V,电池电压通过二极管D7、电阻R50、电阻R50B给电解电容C1充电。充电器充满后,切断交流电,三极管Q5关断、三极管Q6截止,电池电压无放电回路,实现了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以上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专利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专利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载充电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其特征是,包括NPN型三极管Q5和PNP型三极管Q6,电源VCC接电阻R71的一端,所述电阻R7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b极,所述三极管Q5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c极接电阻R68的一端,所述电阻R6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b极,所述三极管Q6的c极与e极分别作为静态零损耗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5.12.07 CN 20151089031901.一种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其特征是,包括NPN型三极管Q5和PNP型三极管Q6,电源VCC接电阻R71的一端,所述电阻R71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b极,所述三极管Q5的e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5的c极接电阻R68的一端,所述电阻R68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b极,所述三极管Q6的c极与e极分别作为静态零损耗电路的两个输出端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其特征是,还包括电阻R70,所述电阻R70的一端接三极管Q5的b极,所述电阻R70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的e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其特征是,还包括电阻R69,所述电阻R69的一端接三极管Q6的b极,所述电阻R69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6的e极。4.一种车载充电器,具有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充电器静态零损耗电路,其特征是,还包括二极管D7、电阻R50、电解电容C1、继电器K3、电阻R5;所述三极管Q6的c极接二极管D7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7的负极接电阻R50的一端,所述电阻R50的另一端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所述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电池输出端负极相接,电解电容C1的正极串联继电器K...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为人胡楚友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华为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