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弹,包括烟弹本体和烟弹本体内的电热丝绕组,所述烟弹本体为中空的绝缘套,所述电热丝绕组位于该绝缘套内,绝缘套的顶端设有第一电极,绝缘套的底端设有第二电极,电热丝绕组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电热丝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降低了物料制造成本,缩小了尺寸,安装和携带方便,由于正负极分位于烟弹的两端,减小了短路的风险,实现了盲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烟
,特别涉及一种烟弹。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烟弹由于正负极处于同一端,需要在正负极之间设置专门的连接结构,如螺纹连接、磁吸连接、插旋连接、插拔连接等,因此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用户体验差;同时由于连接结构的存在,导致尺寸相对较大,不方便携带;再者,由于正负极处于同一端,烟弹的一端有电极一端无电极,因此不能盲装(盲装即安装使用时可不区分烟弹的顶端和底端),安装不方便,且在烟弹尺寸较小的情况下短路的风险较大。综上,市场急需一款制造成本低,尺寸小,安装方便,安全可靠的微型烟弹。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的烟弹由于正负极处于同一端,因此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尺寸大,不能盲装,容易短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了的烟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弹,包括烟弹本体和烟弹本体内的电热丝绕组,所述烟弹本体为中空的绝缘套,所述电热丝绕组位于该绝缘套内,绝缘套的顶端设有第一电极,绝缘套的底端设有第二电极,电热丝绕组的一端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电热丝绕组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电连接。借由上述结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分别作为正极或负极,将正负极设在烟弹的两端,可以有效减小在烟弹尺寸较小的情况下正负极短路的可能性。由于取消了之前正负极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结构较为简单紧凑,降低了物料制造成本,缩小了尺寸,安装方便,由于正负极分位于烟弹的两端,因而实现了盲装。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绝缘套内的第一玻纤管和第二玻纤管,电热丝绕组架设在第一玻纤管和第二玻纤管之间,所述第一玻纤管的顶端与第一电极抵接,第二玻纤管的底端与第二电极抵接。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热丝绕组的轴线与绝缘套的轴线互相垂直。进一步地,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玻纤管、电热丝绕组及第二玻纤管外部的储油棉,该储油棉位于绝缘体内,所述电热丝绕组上电热丝的一端沿储油棉向上延伸至与第一电极相接,电热丝绕组上电热丝的另一端沿储油棉向下延伸至与第二电极相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第一玻纤管的第一通气孔,所述第二电极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第二玻纤管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玻纤管和第二玻纤管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电热丝绕组的直径。第一玻纤管和第二玻纤管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电热丝绕组的直径,防止堵塞通气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设有罩住绝缘套顶部外沿的第一帽檐部,所述第二电极设有罩住绝缘套底部外沿的第二帽檐部,所述第一帽檐部和第二帽檐部之间设有间隙。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体外部设有填充所述间隙的限位凸部。限位凸部将两端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隔离,防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触碰而发生短路的现象。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绝缘套的顶部设有顶盖,第一电极将电热丝绕组上电热丝的一端夹紧挂设于顶盖上。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热丝绕组的轴线与绝缘套的轴线互相平行。进一步地,还包括所述绝缘体内的中空储油棉,所述电热丝绕组位于储油棉内腔,所述第一电极上开设第三通气孔,顶盖上开设第四通气孔,所述第一电极容纳在所述第四通气孔内,第二电极上开设第五通气孔,所述第五通气孔、储油棉内腔和第三通气孔形成气流通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降低了物料制造成本,缩小了尺寸,安装和携带方便,由于正负极分位于烟弹的两端,减小了短路的风险,实现了盲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剖视图。图2为图1的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4为图2的主剖视图。图5为图2的爆炸视图。其中,1为电热丝绕组,2为绝缘套,21为限位凸部,3为第一电极,31为第一帽檐部,4为第二电极,41为第二帽檐部,5为第一玻纤管,6为第二玻纤管,7为储油棉,8为第一通气孔,9为第二通气孔,10为顶盖,11为第三通气孔,12为第四通气孔,13为第五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包括烟弹本体和烟弹本体内的电热丝绕组1,所述烟弹本体为中空的绝缘套2,所述电热丝绕组1位于该绝缘套2内,绝缘套2的顶端设有第一电极3,绝缘套2的底端设有第二电极4,电热丝绕组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3电连接,电热丝绕组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4电连接。本技术还包括绝缘套2内的第一玻纤管5和第二玻纤管6,电热丝绕组1架设在第一玻纤管5和第二玻纤管6之间,以使将电热丝绕组1固定于第一玻纤管5和第二玻纤管6上;所述第一玻纤管5的顶端与第一电极3相接,第二玻纤管6的底端与第二电极4相接。所述电热丝绕组1的轴线与绝缘套2的轴线互相垂直。储油棉7与电热丝绕组1接触,即可将储油棉7中的烟油传导到电热丝绕组1上供电热丝加热雾化。本技术还包括套设在第一玻纤管5、电热丝绕组1及第二玻纤管6外部的储油棉7,该储油棉7位于绝缘体内,所述电热丝绕组1上电热丝的一端沿储油棉7向上延伸至与第一电极3相接,电热丝绕组1上电热丝的另一端沿储油棉7向下延伸至与第二电极4相接。所述第一电极3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第一玻纤管5的第一通气孔8,所述第二电极4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第二玻纤管6的第二通气孔9,所述第一玻纤管5和第二玻纤管6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电热丝绕组1的直径,以使当在吸烟时,外部的气体从第一通气孔8(或第二通气孔9)进入烟弹内,然后经过第一玻纤管5和第二玻纤管6,并且将电热丝绕组1加热雾化烟油产生的烟雾从第二通气孔9(或第一通气孔8)带走,供用户吸食。所述第一电极3设有罩住绝缘套2顶部外沿的第一帽檐部31,所述第二电极4设有罩住绝缘套2底部外沿的第二帽檐部41,所述第一帽檐部31和第二帽檐部41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绝缘体外部设有填充所述间隙的限位凸部21,该限位凸部21主要用于隔绝第一帽檐部31和第二帽檐部41,防止第一帽檐部31和第二帽檐部41接触而产生的短路。实施例二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包括烟弹本体和烟弹本体内的电热丝绕组1,所述烟弹本体为中空的绝缘套2,所述电热丝绕组1位于该绝缘套2内,绝缘套2的顶端设有第一电极3,绝缘套2的底端设有第二电极4,电热丝绕组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3电连接,电热丝绕组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4电连接。所述绝缘套2的顶部设有顶盖10,第一电极3将电热丝绕组1上电热丝的一端夹紧挂设于顶盖10上。第一电极3镶嵌或印制在顶盖10上,且第一电极3的表面和顶盖10的表面齐平。所述绝缘套2的底部径向延伸有凸缘,该凸缘上开设有通气孔,第二电极4镶嵌或印制在该凸缘上。所述电热丝绕组1的轴线与绝缘套2的轴线互相平行。本技术还包括绝缘体内的中空储油棉7,所述电热丝绕组1位于储油棉7内腔,所述第一电极3上开设第三通气孔11,顶盖10上开设第四通气孔12,所述第一电极3容纳在所述第四通气孔12内;第二电极4上开设第五通气孔13,所述第五通气孔13、储油棉7内腔和第三通气孔11形成气流通道。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局限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烟弹,包括烟弹本体和烟弹本体内的电热丝绕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本体为中空的绝缘套(2),所述电热丝绕组(1)位于该绝缘套(2)内,绝缘套(2)的顶端设有第一电极(3),绝缘套(2)的底端设有第二电极(4),电热丝绕组(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3)电连接,电热丝绕组(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4)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弹,包括烟弹本体和烟弹本体内的电热丝绕组(1),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弹本体为中空的绝缘套(2),所述电热丝绕组(1)位于该绝缘套(2)内,绝缘套(2)的顶端设有第一电极(3),绝缘套(2)的底端设有第二电极(4),电热丝绕组(1)的一端与第一电极(3)电连接,电热丝绕组(1)的另一端与第二电极(4)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绝缘套(2)内的第一玻纤管(5)和第二玻纤管(6),电热丝绕组(1)架设在第一玻纤管(5)和第二玻纤管(6)之间,所述第一玻纤管(5)的顶端与第一电极(3)抵接,第二玻纤管(6)的底端与第二电极(4)抵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绕组(1)的轴线与绝缘套(2)的轴线互相垂直。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在所述第一玻纤管(5)、电热丝绕组(1)及第二玻纤管(6)外部的储油棉(7),该储油棉(7)位于绝缘体内,所述电热丝绕组(1)上电热丝的一端沿储油棉(7)向上延伸至与第一电极(3)相接,电热丝绕组(1)上电热丝的另一端沿储油棉(7)向下延伸至与第二电极(4)相接。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3)上开设有连通外部与第一玻纤管(5)的第一通气孔(8),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炜,郭小义,于宏,代远刚,尹新强,易建华,钟科军,刘建福,汪洋,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