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029271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1-19 16: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包括安装盘、多个固定支撑机构和多个活动支撑机构,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一顶升机构,活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和第二顶升机构,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均包括安装架和移动架,安装架包括底板和第一侧板,移动架包括顶板和第二侧板,顶板顶部固定有顶升柱,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千斤顶,第一支撑杆外端与固定支撑机构的底板固连,第二支撑杆外端与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固连,第一支撑杆内端与安装盘固连,第二支撑杆内端与安装盘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能节约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了施工进度,生产制作成本极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支撑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化工、建筑施工、水暖、石油、水电等行业经常采用压力钢管输送油、气、水等介质,在压力钢管制作、安装调圆后需要加装内支撑装置。一般常见内支撑装置用型钢或焊管制作成米字型结构,管节调圆后利用丝杠调节、螺栓连接调节米字型支撑长度,并顶于压力钢管内壁来保证压力钢管圆度,实现内支撑的作用。但随着新技术、新材质的引进,大壁厚(厚度50mm以上)、高强度(材质屈服强度为600MPa或800MPa)的压力钢管大面积普遍推广,使得压力钢管的壁厚、材质强度大幅增加,在此类压力钢管制作、安装调圆后,必须使用大吨位千斤顶提供足够大的压力顶于压力钢管内壁。随着压力的增大使钢管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圆度,直到压力钢管制作、安装施工完成,方可拆除千斤顶,否则将无法保证压力钢管的圆度要求。同时,由于高强度压力钢管不允许在管壁上直接焊接型钢式内支撑,而丝杠、螺栓式内支撑装置无法满足调圆顶升压力的要求。针对上述情况,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增加大吨位千斤顶的数量,这样将会大大增加内支撑装置的制作成本,也会影响施工进度,产生技术、经济等一系列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操作简便,能节约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提高了施工进度,生产制作成本极低,便于推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支撑机构,所述安装盘的外周铰接有多个活动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和安装在第一支撑杆外端的第一顶升机构,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和安装在第二支撑杆外端的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安装架和移动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和固定在底板顶部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移动架包括顶板和固定在顶板底部两侧的第二侧板,所述顶板的顶部固定有顶升柱,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用于顶升所述移动架的千斤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端与安装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端与安装盘相铰接。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两侧均固定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上开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安装盘的外周且对应第二支撑杆连接处开有U形槽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设置在靠近U形槽处,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经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的销轴与安装盘相铰接。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和第二支撑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销轴为钢筋。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有第一加强筋,相邻两根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固定有第二加强筋。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一筋板,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之间固定有多个第二筋板。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对称设置且两者位于同一条直线上。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数量为六个。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活动支撑机构和安装盘形成“米”字形结构。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的下部位于第一侧板的内侧。上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二侧板和顶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顶升柱和顶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外端和所述固定支撑机构的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外端和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内端和安装盘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方便。2、本专利技术当压力钢管利用千斤顶顶升后使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的圆度后,可将第一顶升机构、第二顶升机构的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进行角焊固定,拆除千斤顶,千斤顶可以继续用于下一节压力钢管的制作安装施工中;每节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完成,可将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角焊磨掉,以重复使用。3、本专利技术操作省力,方便移动,制作成本低,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了大吨位千斤顶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内支撑成本,节约了工期,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架和移动架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安装盘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腔; 2—千斤顶; 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 4-1—连接耳; 4-2—第一连接孔;5—销轴; 6—安装盘; 6-1—U形槽;6-2—第二连接孔; 7-1—第一加强筋; 7-2—第二加强筋;8-1—第一筋板; 8-2—第二筋板; 9—顶升柱;10—顶板; 11—第二侧板; 12—第一侧板;13—底板; 14—压力钢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安装盘6,所述安装盘6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支撑机构,所述安装盘6的外周铰接有多个活动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3和安装在第一支撑杆3外端的第一顶升机构,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4和安装在第二支撑杆4外端的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安装架和移动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13和固定在底板13顶部两侧的第一侧板12,所述移动架包括顶板10和固定在顶板10底部两侧的第二侧板11,所述顶板10的顶部固定有顶升柱9,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1之间形成安装腔1,所述安装腔1内设置有用于顶升所述移动架的千斤顶2,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外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外端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内端与安装盘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内端与安装盘6相铰接。该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通过在第一支撑杆3的外端设计第一顶升机构,第二支撑杆4的外端设计第二顶升机构,当压力钢管利用千斤顶2顶升达到设计规范要求的圆度后,将第一顶升机构、第二顶升机构的第二侧板11与第一侧板12进行角焊固定,拆除千斤顶2,利用千斤顶2继续下一节压力钢管的制作安装施工中;每节压力钢管制作安装完成后,将第一顶升机构、第二顶升机构的第二侧板11与第一侧板12利用气刨刨除或磨光机打磨掉角焊焊缝,进行重复使用。因此,该支撑装置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大吨位千斤顶的使用数量,降低了内支撑成本,节约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盘(6),所述安装盘(6)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支撑机构,所述安装盘(6)的外周铰接有多个活动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3)和安装在第一支撑杆(3)外端的第一顶升机构,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4)和安装在第二支撑杆(4)外端的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安装架和移动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13)和固定在底板(13)顶部两侧的第一侧板(12),所述移动架包括顶板(10)和固定在顶板(10)底部两侧的第二侧板(11),所述顶板(10)的顶部固定有顶升柱(9),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1)之间形成安装腔(1),所述安装腔(1)内设置有用于顶升所述移动架的千斤顶(2),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外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外端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内端与安装盘(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内端与安装盘(6)相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盘(6),所述安装盘(6)的外周固定连接有多个固定支撑机构,所述安装盘(6)的外周铰接有多个活动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3)和安装在第一支撑杆(3)外端的第一顶升机构,所述活动支撑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杆(4)和安装在第二支撑杆(4)外端的第二顶升机构,所述第一顶升机构和第二顶升机构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安装架和移动架,所述安装架包括底板(13)和固定在底板(13)顶部两侧的第一侧板(12),所述移动架包括顶板(10)和固定在顶板(10)底部两侧的第二侧板(11),所述顶板(10)的顶部固定有顶升柱(9),所述第一侧板(12)和第二侧板(11)之间形成安装腔(1),所述安装腔(1)内设置有用于顶升所述移动架的千斤顶(2),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外端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外端与所述活动支撑机构的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内端与安装盘(6)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内端与安装盘(6)相铰接。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外端两侧均固定有连接耳(4-1),所述连接耳(4-1)上开有第一连接孔(4-2),所述安装盘(6)的外周且对应第二支撑杆(4)连接处开有U形槽(6-1)和第二连接孔(6-2),所述第二连接孔(6-2)设置在靠近U形槽(6-1)处,所述第二支撑杆(4)的外端经穿过第一连接孔(4-2)和第二连接孔(6-2)的销轴(5)与安装盘(6)相铰接。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壁厚高强度压力钢管内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耳(4-1)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海鹏屈刚杨联东杨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